快好知 kuaihz

心脏病经方治疗

 西医的心血管病是中医所说的“胸痹”、“心痛”。心痛的“心”指的是心前区和胃脘部。“胸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将饮邪痹阻胸中作为胸痹的主要病机。 

《金匮要略方论》中对于胸痹、心痛、短气等病症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症状的不同开出了十个完整的方子。仲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意思是说“上焦阳虚而阴盛”是胸痹、心痛的病因。 

说得通俗些:中医认为“心脏”本身是不会得病的,人们所说的心脏病并非是那个肉身的心脏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心脏的周围有太多的痰水(中医称之为“痰饮”)把它给包住了,导致它产生了病变。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痰水呢?因为这个患者的阳气太虚弱了,无法把痰水这些阴邪往下驱逐出体外,于是痰水就向上围攻心脏。举个例子,比如西医说的“心脏瓣膜闭锁不全”,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心脏病,西医的治疗办法是做手术置换为猪瓣膜。但如果采用仲景医学的理、法、方、药来进行治疗的话,往往都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其治疗的思路是:先用中药把压到心脏周围的痰水给去掉,这样原先被痰水压得变形的心脏瓣膜就可以复原了,就可以闭锁住了,于是患者的头晕、胸闷、房颤等症状均可消失;然后再用中药给患者补虚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样患者就不用再去做手术了。 

以下是仲师针对比较严重的胸痹、心痛所开的三个方子,配方及参考剂量附后。

1、“瓜蒌薤白白酒汤方”:以“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为主症。

2、“瓜蒌薤白半夏汤方”:比上一条的症状更为严重,因痰浊壅塞胸中而出现“胸痹不得卧(注:不能躺下来),心痛彻背”的主症。

3、“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在以上两条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更严重的症状,“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注:胁下之气上逆冲撞心胸)”,病变的范围已由胸膺部扩展到胃脘及两胁。 

仲师还有一个“乌头赤石脂丸方”,是针对“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注:心窝部与背部相互牵引作痛,其痛势剧烈)”的更加严重的症状,但因为该方剂中配有“乌头”这味剧毒的中药,所以笔者就不将其配方和剂量附后了,以免普通人误用! 

中医治疗心脏病,除了汤剂外,还可以采用针刺的方法。无论是冠心病,还是什么心脏肥大、心律不齐、瓣膜闭锁不全,只要有胸口闷痛或刺痛、短气等等心脏病的症状,针刺都能起到快且好的效果。越是遇到危症、急症,针刺越能体现出它的神奇疗效!哪怕当病人的心脏脉没有了,但只要他的心口还有余温,下针关元、少府穴,心脏就开始跳动!

倪海厦先生案例,是他的一个心脏病病人,当倪师一针下去之后,这病人就觉得好舒服,并说不要拔针,他说好像有人在扫地的那种感觉。倪师还说过另一个案例,他的一个病人很奇怪,中指尖看上去没有东西,在平平的桌面上一摸,就好像有个玻璃碎片在里面。他问倪师:我这手指头有没有毛病?(如果换了是西医的话,一定会把这手指开刀来看看里面有没碎玻璃。)倪师一听就知道这病人是心肌梗塞,因为这个手指上的穴位是中医所说的心包经上的“中冲穴”,心肌有梗塞的时候会反映在这上面。 

       健康人平时多按揉少府穴、内关穴、劳宫穴、膻中穴、巨阙穴等等穴位,对于预防心脏病都是有益的。作为普通人,也应该学习一些急救的穴位,这于人、于己总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就普及中医的基本养生常识,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像阳光一样地普照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这难道没有意义吗?

 

以下为文中所述及之仲景经方的参考剂量:

1、瓜蒌薤白白酒汤方:瓜蒌皮(或瓜蒌实,仁砸碎)30克,薤白20克,黄酒和清水各三碗煎服。 

2、瓜蒌薤白半夏汤方:瓜蒌皮(或瓜蒌实,仁砸碎)30克,薤白20克,法半夏15克,黄酒和清水各三碗煎服。 

3、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20克,厚朴20克,薤白20克,桂枝15克,瓜蒌皮(或瓜蒌实,仁砸碎)30克,水煎服。 

注:以上三个方子为基础方,临床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做加减。 安喜宏的博客转载了川乌2012的博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脏病经方治疗  心脏病  心脏病词条  治疗  治疗词条  心脏病经方治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