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一个很普遍,但很有价值的话题: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这是一次职场通识分享,建议一线员工重点学习,推荐管理者和培训经理分享给身边的同事。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在工作中有哪些好习惯?
比如今日事今日毕、及时总结工作方法、随时做笔记、有事及时反馈等等。这都是好习惯,有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觉到。
分享之前,我先和大家交流一个我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习惯——独立思考,深度思考。
这其实是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反向思考,也叫独立思考;另一种是延展思考,也叫深度思考。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在思考,就是一种年轻的状态、一种生长的状态。当你停止思考的时候,你也就不会成长了。
我自己经常会想下面这些问题,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这八个问题,看看你心中是否有答案。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非常多的知识值得梳理。
比如,为什么毕业后同学差距越来越大?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因为上学的时候有分数,毕业之后没有分数了,只有首富和贫民,只有这样一种差距。
我们重点看第二个问题,美团和京东谁的配送能力更厉害?
有人会说京东,有人会说美团,我们不去做标准答案,而是进一步思考:送餐和送商品,哪个要求更高?哪个管理更难?每个人的答案可能又不同了。
再接着往前思考,物流配送能力的鄙视链是怎样的?物流行业里,他们内部存不存在鄙视链?就像酒店行业、奢侈品行业和汽车行业,肯定是有鄙视链的。
那么物流配送中,大件物流的更高级,还是小物件更高级?此外还有顺丰、闪送、达达。我们再去思考,如果美团的物流能力更有未来,那顺丰快递现在应该想什么?
这其实就是,沿着一个问题往前继续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在讲一门商业课,而是在讲日常的思考习惯。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思考的话,我相信学习的效率会高得多,你分享的价值也会高得多。
再看第五个问题,盒马鲜生和美团的物流能力谁更强?送生鲜和送餐相比,谁的能力更强?看了前面这五个问题后,你再去想,阿里的物流体系有哪些想象空间?
所以,什么叫多维思考?什么叫降维打击?什么叫格局?这几个问题能帮你提炼出,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维度,因为它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场景。
这就是“独立思考,深度思考”,对于我来说,这件事对我帮助最大,我非常受益。
好了,接下来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八个至关重要的工作习惯”。
首先我们要说,如果这八个工作习惯你学习到了,我希望你从今天开始就去做。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没有用。
1
不断思考本职工作的
关键问题
你在一家公司做销售也好、市场也好、运营也好,你的本职工作关键问题有哪些,你是否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想把工作做好是没有可能的。
思考本职工作的关键问题,这是第一个要养成的工作习惯,我认为这也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当然这件事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今天想好了,明天就不用想了。
我举一个我的例子。
有一次在真格基金内部的CEO课程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先生,有一句话刻意说了好几遍,他说,“定战略是一个CEO每天要做的事情、是每天的工作。不是今天定完了,这一年就不用想了。”我听完非常震撼。
一份工作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1、岗位价值:这个岗位在公司内什么价值?
2、关键能力: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哪些关键能力?
3、晋升标准:这份工作的考核标准有哪些?
4、职业前景:这份工作的职业前景如何?
大家可能迫切想知道四个问题的答案,但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我无法做出解答。这四个问题最好请教你的直属上级,或者公司里重要同事,请他帮你解答,以及你们讨论。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要给你的同事和下属说清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CEO,也在努力地帮同事们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我们在往前走,在努力。
希望大家能更清楚自己在公司的价值、自己的晋升标准等等,这是第一个习惯。
2
不断积累所在领域的
专业知识
这个习惯我在插坐学院的新媒体线下课曾专门讲过。那么作为新媒体人,该怎么积累专业知识呢?
请大家记住一个词——“专业词汇”。从专业词汇开始延展你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词汇不是专业技能。
先有信息,从信息里边提炼出来的东西叫知识。知识是通用的、经得过时间考验的。然后应用知识就会变成你的技能,这个技能是你自己的能力了。
我们先说知识。比如,你从事的领域代表人物有哪些?关键事件有哪些?典型公司是谁等等。这些信息你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需要时间,刚进入职场的同学不要着急。
这些是贯穿你整个职业生涯的选题,你应该花时间一点一点地积累,这就是你的专业知识体系。
当你跟别人打交道时,你就可以用你的大脑去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运算起来,这就是你的知识储备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很多时候我们会惊叹,为什么这个人懂得那么多,其实是日积月累。
我们来举其中一个专业词汇——消费行为。围绕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展开很多的问题。
比如消费动机,你们公司的用户是为了哪些需求买你们的产品?
消费能力、单次消费额度又如何呢?消费客单价是多少?
消费场景一般伴随什么?
消费频次的主流用户一年复购多少次?
消费渠道是线下、线上、商超、卖场、还是专营店呢?
这些都属于消费行为里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大家想做资深的职场人、核心的职场人,必须要有很多知识功底。如果只会为人处事,没有专业知识功底,情况可能不会太好。
3
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
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这一点太重要了,而且这一点很多一线员工没有心理准备,或者没有这个心态,这个时候怎么办?
作为培训负责人以及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我们要把这一条告诉员工,这是一条职场必备的素质,没有讨论余地。只要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应该具备这个心态和主动性,这是最基本的能力。
我重复一下,这个习惯没有讨论余地。你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那好吧,你可以不用来这上班了。如果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必须要跟别人交流工作,因为你的工作不只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们要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比如,新媒体运营同学,你要和人力资源同事多交流。有时候公司需要招聘,可能需要你传递一些价值观、企业文化;你要和销售同事多交流,多了解公司的产品,然后再给客户和市场做反馈;也要多问产品部门的同事,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新媒体运营应该做的,一定要定期跨部门交流。
当然,销售经理、产品研发、用户运营、文案策划这些岗位的同学,也需要跨部门交流。尤其文案策划和市场的同学,如果你只是喜欢自己写东西,那么你写的东西肯定很一般,你可以跟别人交流之后自己拿主意。但是,必须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
这一点希望大家多多思考。
另外多说一句,不要仅仅知道就行了,习惯需要你长时间地练习,形成一种定式惯性,最终变成你自己的能力了,那才是习惯。
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们公司的新媒体同事每天会让我审文章标题,我审标题有一个习惯:拿到任何一个标题,我会马上读一遍。不是看,是读一遍。读一遍之后,就会发现有些文字看起来很顺眼,但读出来非常拗口,或者读出来非常别扭。
比如,“如何跟管理者沟通”,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读出来非常别扭。如果你把它换成“如何与老板沟通”,马上就顺口些了。
“读出来”不是方法,“读出来”是方法之上的习惯,所以大家记住要形成习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老师,在《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奉献关系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贡献。”
这就是组织内的关系,互相之间是奉献关系。如果你作为公司的一员,即便别人不找你,你也要定期告诉他,因为你们之间可能会有配合。
4
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
但必须做的事情
在这里,我要给我们的同事点个赞,他们在这一块做得非常棒,我很多时候会被感动。
比如,最近我们负责财务的同事外出培训了,她的位置上有一个座机电话,我的位置就在她旁边。每次电话响了,我会故意等一下,看看会不会有其他同事来接。现实情况是,每一次都能有同事主动过来接,然后非常客气地把这件事给解决掉,真的很棒。
所以,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你在工作中的责任边界,就是你在公司里的价值边界。所谓责任边界,就是你的付出边界,就是你的回报边界。
你放心,这一条基本不会差的,这是职场竞争力的真相。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5
与同事沟通时
少用反问句
这个习惯很小,但是很普遍,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反问句甚至质问句。经常是有这样的话,“我已经说过了,你怎么不认真听呢?”这就是一种反问句。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我其实上周讲过了,这次你要认真听”、“这件事非常重要,这次你一定要认真了”。
大家觉得这三句话哪一句效果最好?第一句无疑是最不可取的,一定要把第一句从你的情绪里、从你的词库里边删掉,想尽办法不用这句话。
之后的工作中,多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你身边做得不太好的同事。
如果你读这篇文章能记住这一件事——少用反问句,你的领导力就会加十分。
6
开会发言时
多用推进思维
你一定见过一些人,只要你说一件事儿,他能举出一百个理由说这件事不合适,很多时候都是否定思维。
比如,公司的市场同事策划了一份营销方案,大家正在开会讨论,然后有一些人会说,“这样不行吧”、“我感觉这个有问题”、“我们没有之前做过这个”、“我做过效果并不好”。
这些话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会让方案停滞不前。
首先,我们自己尽量不要做这样的人,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但这些东西都需要训练。所谓的训练就是,如果100次里我们有80次能用推进思维,少用否定思维,团队配合的效率就会高得多。
那什么是推进思维呢?我给大家提供五条话术,这五条话术你可以贴在电脑上,开会时就放在你前面。
“如果这么做,你预计结果如何?”
“这部分没明白,可以讲得再透一点吗?”
“你认为哪一点不确定性最大?”
“我想对某一部分内容做一些优化建议,可以吗?”
“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我无条件支持。”
大家看一看,换成这几句话,整个画风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五句话是需要大家开会时经常说的,开会时要多用推进思维一起努力,一起往前走。
7
汇报工作时
先说结论
举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汇报工作的例子:
“李总您好,我们正在组织一次论坛,这次论坛我们策划了十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是...第三个环节是...邮件附件里我准备了更详细的表格。”听完这个汇报你是什么反应呢?
我觉得,李总听完之后会有这些疑问:这十个环节都讲完大概需要多久?这十个环节都需要我定吗?这十个环节预计进展如何?哪个环节是最关键的?”李总可能越想越着急,而我们希望的汇报方式是“结论先行”。
再换一个汇报话术。
“李总您好,论坛策划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十个环节,其中两个环节非常关键。最迟9号之前需要您20分钟的时间,我和您当面汇报,其他内容邮件给您。如果没有大问题,这八个环节我先准备。”李总听了可能就会说:可以,去干吧。
所以,汇报工作也要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先说结论,避免“汇报半天不知道你要干嘛”这种情况。结论先行,一句话就能把老板“安排”得明明白白。
8
总结工作时
重视成果
职场工作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潜规则”,也是真相——最重要的是成果的大小,不是工作时间的多少。
我曾在十点读书团队的分享会上讲过一个案例,一流的销售总监和三流的销售总监,他们的工作总结有什么不同。三流的销售总监只会说做了什么,而一流的销售总监是说获得了什么。
其实,这个三流销售总监的工作总结可以写成一句话,“本月工作只完成预定目标的60%”,其他都不需要说了。
这是两种工作的汇报方式,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用结果说话。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说过:“苦劳就是无效的劳动。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八条优秀工作习惯。
1、时刻清楚本职工作的关键问题;
2、不断积累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
3、定期与相关同事请教知识和工作心得;
4、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
5、与同事沟通时少用反问句;
6、开会讨论时,多用推进思维;
7、汇报工作时先说结论;
8、总结工作时重视成果。
工作习惯这件事是说不完的,肯定还有非常多。我能够提炼出来的、认为对大家最有帮助的,就这八点通用的习惯。这八条习惯在你整个职业生涯里边,很长一段时间都可以反复练习。
把这八条贴在本上、贴在电脑上,每天对照一遍,我相信你的进展一定会很好。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
最后,我还是想和大家说,如果这八个工作习惯你学习到了,我希望你从今天开始就去做。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