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抗战烈士不应有党籍之见每一位都值得纪念

 

  一则“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说,“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牺牲,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都是烈士。”这是寻求更广泛国家认同的一个可喜进展。

  清明将至,有消息称,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了很多中国抗战将士的墓地。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日前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抗战将士遗骸问题,将以隆重、庄严的方式予以纪念,正在抓紧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这些长眠异国他乡的抗战将士,有国民党抗战将士,也有新四军战士,他们在抗战中被日军俘虏,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做劳工。他们遗骸的被发现,使我们必须直面中国的现代史,并且不能回避如下问题:哪些内容构成现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如何书写中国的现代史,值得我们铭记的英雄与烈士有哪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我们的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身份感,其基础是共同的历史、文化、英雄崇拜等。如果没有国家认同,就不会有爱国的思想和行为,甚至不会有国家的统一和稳固。而一部中国现代史,无疑应当是所有中国人的粘合剂,是中国人国家认同的基础之一。如何书写这部历史,我们崇拜和祭奠哪些英雄和烈士,兹事体大。

  有人会说,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东西已经足以使我们建立国家认同,令所有中国人爱国热情勃发。清明将至,黄帝、炎帝、孔子、老子总有地方隆重祭祀,并且令海外华人归心。问题在于,中国至今还有一个国家统一的问题,也有维护多民族和睦共处的任务。而国家统一问题,恰恰根源于我们的现代历史。

  这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认同问题,而要达到国家认同的目的,正确地对待我们的现代历史,正确地对待现代史的人和事,就成了我们不能回避的课题。过去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人们曾用简单的敌我观念看待现代史上的所有人和事,将历史简单化成政治斗争史、军事战争史,抽离了中国人共同的情感因素,从而抽除了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石。

  人是国家之本,也是历史之本,一个获得国人认同国家不能不尊重人。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应当因为他的党派、政治立场,而与之成不两立之势。对于历史,我们需要宽容的精神和悲悯的情怀,以求相互的谅解与妥协,并团结在国家的名义下。

  我们国家正在迈向现代化,这不仅是物质世界的现代化,也应包括精神世界的现代化。精神世界的现代化,必须以理性精神为奠基石,培育共同的价值观;以宽容精神和悲悯情怀,寻求情感的沟通。一则“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说,“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牺牲,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都是烈士。”这是寻求更广泛国家认同的一个可喜进展。

  在海外中国抗战将士遗骸被发现后,台湾军方已迅速行动起来,并与大陆展开合作。正是“历史遗留问题”,启动了海峡两岸沟通之机,但解决抗战将士遗骸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历史的一个新起点。我们需要理性之光,照亮历史,化解悲情,迎接所有中国人的和解。这种理性之光,也能照亮了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见  之见词条  党籍  党籍词条  抗战  抗战词条  烈士  烈士词条  应有  应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