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符号”走红:荷兰“中国之星过去和现在”特展

 

  中国当代艺术近年来在西方极为走红。荷兰阿姆斯特尔芬的“Jan van der Togt”艺术馆刚结束了一场名为“中国之星——过去和现在”的特展及拍卖会。此次展览自1月29日至3月22日,以中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约有40位艺术家的100多件作品参展,包括岳敏君这样有国际身价的当红艺术家和许多新人。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同时陈列的还有石雕、木雕和青铜器等中国古代珍品。主办方希望通过不同时期的作品,展示中国当代艺术是如何伴随中国的发展而诞生、变化的。中国艺术展在荷兰出现极少,这次展览因此令人瞩目。

  长期在荷兰从事文化交流的本次展览组织者马凤春,是一名古董鉴别专家,长于鉴别中国和日本的陶瓷、绘画。她说,此次展览的灵感源于古代中国。在100余件当代艺术品中,有少量出自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古雕塑,包括兵马俑、石器、铁器、铜器等。这些象征着古代中国的传统艺术品,或多或少给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但纵览此次参展作品,中国传统艺术的印记颇淡,倒是“文革”时期的政治画面占了主导地位。或幽默或反讽,艺术家们用各自的语言诠释那段特殊时期。这不禁让人想到2008年在荷兰鹿特丹举办的中国政治宣传画展,以及2005年在海牙举办的大型中国先锋雕塑展,以“文革”影像为主的“政治波普”(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相继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潮流,结合商业符号和政治形象来表达幽默、荒诞与反讽)和新写实主义占了很大比例。

  据旅居阿姆斯特丹的策展人鞠晓闻说,海外画商看好这些“中国符号”,如佛教、阴阳太极、毛泽东和“文革”等。那些新与旧、贫和富、传统及当代、都市与农村的两极对比,都展示了这种“中国符号”。但他认为,“政治波普”艺术在中国兴起,也无形中将中国艺术家们符号化了。

  其实,现实的中国艺术远不止这些。荷兰影像艺术家杨娜·库尔女士认同鞠晓闻的观点。她认为,所谓的“中国符号”满足了西方观众的猎奇感。那种由两极对比带来的强烈反差,给西方观众一种震撼力,在许多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眼中,甚至有着某种浪漫色彩。这是许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

  不少西方艺术家强烈支持中国的一些先锋艺术家,因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反映了西方人认同的中国“社会现实”。

  由于“政治波普”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备受青睐,甚至成为判断一个艺术家或一幅作品成功与否的准绳,艺术家因而显得更加商业化。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还有不少默默无闻的年轻艺术家正在专心创作,不玩弄政治符号,也不属于任何流派,虽然他们因此被西方收藏家和展览机构冷落。此次展览的目标之一,就是将这些年轻艺术家发掘出来并介绍到西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特展  特展词条  荷兰  荷兰词条  之星  之星词条  走红  走红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