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后危机时代深化亚洲金融合作的对策

亚洲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通过金融合作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亚洲国家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断深化地区金融合作,金融合作模式趋于多样化,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深化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其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打造亚洲金融峰会平台

目前亚洲国家之间金融合作的主要平台是“10+3”多边协调机制,而包括中亚、西亚地区的其它国家并没有深入参与到亚洲金融合作的进程当中。然而,亚洲地区其它国家与“10+3”有许多共同需求,其中包括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地位和要求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币值维持稳定等方面的共同诉求。西亚产油国利用充裕的资金,将部分石油美元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东亚国家。为实现西亚与东亚国家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有必要提高亚洲地区金融合作的层次,在条件成熟时召开亚洲金融峰会,深化亚洲地区金融合作,在亚洲实现资金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改善亚洲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

亚洲开发银行是覆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理应在亚洲金融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协调成员国采取共同行动方面。然而,由于亚洲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投票权分配不合理,制约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在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和日本分别占有12.76%的投票权,而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其投票权仅为5.44%,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的投票权也只有5.35%,而一些非本地区成员国拥有的投票权却大幅超过了本地区成员国的投票权,例如,加拿大持有的投票权高达4.47%,远高于大多数亚洲国家持有的投票权。

要有效发挥亚洲开发银行在亚洲金融合作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不断优化亚洲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首先,可考虑在现有治理结构基础上,成立亚洲事务小组,在涉及亚洲地区内部经济和金融问题时,逐渐降低并最终取消非亚洲成员国的投票权比例,真正实现“亚洲的事情亚洲办”;其次,未来在通过增加普通资金充实亚洲开发银行资金实力的过程中,可赋予那些投票权被明显低估的国家一定的优先认购权,从而逐渐提升这些国家的投票权;再次,亚洲开发银行高管人员如总裁、理事会和董事会人选均应注重成员国的代表性;最后,在成员国投票权比例的设定方法上不应该单纯考虑出资比例,还应考虑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影响力等其它方面的因素。

扩大亚洲国家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规模

货币互换安排的推进有助于解决成员国流动性匮乏、应对金融危机和缓解积累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一些国家绕开清迈协议,签署了一系列双边的货币互换安排,这也表明清迈协议存在着缺陷。对此相关方需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清迈协议。清迈协议存在的最大缺陷在于互换资金启动的条件性,即在清迈协议下80%的资金启用须与IMF资金救助的条件性相挂钩,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清迈协议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寻求独立于IMF的资金运用监测机制,逐步降低与IMF条件性的挂钩比例,为清迈协议作用的发挥扫清制度上的障碍。二是鼓励清迈协议框架外的货币互换安排。尽管人们寄希望于清迈协议的完善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其条件性的降低以及互换多边化的推进仍需时日。因此,加强亚洲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建立有关货币互换合作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同时也需逐步推动成员国本币之间的货币互换安排的发展。

完善区域外汇储备库有效运行机制

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资金补充机制,一方面需要建立基于外汇储备库资金的供需缺口预测、出资比例与成员国经济总量及外汇储备规模相挂钩的储备资金定期补充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在金融风险严重积聚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等特殊时期的临时性资金补充机制。此外,随着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运作不断成熟,可允许部分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本币币值稳定的成员国以本币出资,逐步提高区域外汇储备库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规范运行要有与其相适应的监督机制予以保证。为此,可考虑在“10+3”财长会议已同意成立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基础上,成立区域外汇储备库秘书处。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制定区域外汇储备库运行的相关原则和制度,而秘书处负责具体的操作和执行。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秘书处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与亚洲开发银行一起履行监测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和完善有关区域外汇储备库资金运用的决策等诸多职能。

推进亚洲证券市场的发展

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众多的积极效应:一是可逐步改变亚洲地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现状,逐步降低和缓解金融系统的风险,促进本地区大量的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区域内资金通过金融市场的优化配置;二是可拓宽各国外汇储备在本地区的使用渠道,降低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性;三是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清迈协议和区域外汇储备库作用的发挥,进而促进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四是发展债券市场可从整体上提升亚洲地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

推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侧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构建多样化的债券担保体系。通过亚洲开发银行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以及成员国之间建立区域性担保基金,为成员国发行政府债券提供担保;引导商业性的担保基金为私人债券的发行进行担保,必要时公司所在国政府也可予以相应的补充担保。二是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和引导,促进熟悉亚洲情况、专注于亚洲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彻底摒弃被评级人付费的评级模式,以保证评级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三是各国在亚洲债券市场应逐步统一发行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债券发行的相关成本。四是加强亚洲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各国可通过制定有关信息披露的公约,加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发挥亚洲债券基金的作用。亚洲债券基金作为亚洲债券市场的需求方,在市场中具有引导作用,有必要逐渐扩大亚洲债券基金的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债券基金的投资范围,允许债券基金部分投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公司债券。

扩大亚洲债券市场的本币债券发行。可考虑允许其它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在亚洲国家发行以东道国本币计价和交易的债券,从而推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亚洲贸易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亚洲区域内非美元结算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对其它国家货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本币债券的发行对于提高亚洲债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逐步扩大亚洲债券市场的规模。

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汇率合作

亚洲国家汇率合作的范围首先可界定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或更大范围的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随着条件的完善,再逐步扩大合作覆盖国家的范围。亚洲各国在汇率合作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可设定各国货币之间汇率浮动的合理范围,一旦汇率波动超出这一范围,可通过中央银行联合入市操作和发挥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调节作用等途径予以干预。

亚洲汇率合作可以显著降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汇兑风险,有助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完善,加快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亚洲  亚洲词条  深化  深化词条  对策  对策词条  危机  危机词条  合作  合作词条  
智库

 跨越两大“陷阱”——2018年下...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指出:“我们要注意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前一个是政治层面的,就是要处理好同美国等大国的关系。后一个是经济层面...(展开)

智库

 中印关系新思维与“再平衡”

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引人注目,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影响中印关系的内生动力及外部因素更趋复杂多元。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印关系正处于“再平衡”、“再定位”的关键当口。一...(展开)

智库

 2016年经济拐点难现热点可观

再过十多天,元旦就到了,我们将跨入2016年。2016年的经济会怎么样?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对此很难预测。一般来讲,大家一致预期的东西往往会错。我有不少观点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