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2013年4月,正当业界还在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价值和监管各抒己见之时,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首次明确,包括信托公司和商业银行理财在内的六类机构及其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如果这一界定成为共识,则对于中国影子银行的热议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信托公司和银行理财产品是通常所说的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旦这两部分被“摘帽”,所剩下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较小,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影响在目前阶段可以忽略不计。

一直以来,国内外对于影子银行的各类定义都存在一定差异,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因此中国银监会的观点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从如何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创新,以及如何改进金融监管的角度而言,厘清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其特征,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国际上对于影子银行的界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中国银监会的观点也参考了FSB。FSB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有宽窄两种方式,宽定义是: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提供信用中介职能的实体和活动;窄定义是: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提供信用中介职能的实体和活动,这些实体和活动由于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而产生系统性风险。对于这两个定义,FSB还做了很多补充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常规银行体系之外”所做的解释,即“这意味着影子银行……没有受到银行那样的审慎监管”。笔者认为,这是界定和理解影子银行的关键点,也是中国银监会与FSB在影子银行定义上的主要差别。

中国银监会把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排除在影子银行之外的理由在于,这些产品和业务都被纳入到监管体系,所以不属于影子银行。但是,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已经把绝大部分影子银行机构(如私募基金)和产品(如结构化金融产品)纳入到监管之中,但是这些机构和产品依然被称为影子银行。正如上文所说,FSB(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影子银行的理解是,影子银行不是没有受到监管,而是没有受到像银行那样的严格的审慎监管。银行受到的审慎监管是有具体细致的标准,比如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存款保险等方面都有特定要求。而各类影子银行产品和机构,要么完全不受上述条件限制,要么所受限制明显比银行宽松,即使是在危机后被纳入监管视野,也是如此。事实上,影子银行的监管标准显著低于银行,这是影子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价值和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这一特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信托公司和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尽管已被纳入监管,也依然属于影子银行

当然,笔者相信,中国银监会将信托公司、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等排除在影子银行系统之外,也是有深层考虑的。它可能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银监会愿意持续推动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金融改革与创新,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出监管部门正受到巨大压力。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能够从2010年起连续3年实现高速增长,这本身就说明监管部门是支持影子银行发展的,也乐见由影子银行来推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但是,伴随影子银行规模的飞速增长,以及国内外对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高度关注,银监会确实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今年3月份出台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影子银行业务强力收紧,一方面是改善监管、预防风险的内在要求,但同时也是监管部门应对外部压力的表现。而在这一时期,监管部门从概念上将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从影子银行体系中剥离,能够产生两个效果。

首先,这可以缓解各方对监管当局的压力,增强金融市场的信心,既然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都已受到严格监管,它们的潜在风险就完全可控,市场不必为此担忧。其次,这也为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保护伞。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的名声不好,特别是在非专业人士眼中,影子银行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在中国这一现象似乎更为明显。监管部门将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从影子银行中剥离,实际上产生了为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正名”的作用,能够保护这些业务继续发展,从而持续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银行业创新。

上述分析或许仅是臆测。但是,有理由相信,影子银行体系近年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整体上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银监会对此功不可没。而在未来,如何继续推动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并借此机会加快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仍应成为监管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近十几年,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并不算快,这里面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也有内在机制的制约,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实际上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抑制环境下自发形成的市场化创新行为,并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这实在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件幸事。

影子银行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正如上文所述,影子银行最大的特征是所受监管要比银行宽松,这就使得它能够承担更高的风险,能够发挥更强的融资和风险分散化功能,这是银行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传统银行业无法对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支持,而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机构之一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经济,就是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和投行)和资本市场共同推动形成的,而当前中国的影子银行也为民营企业融资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风险分散化领域,以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违约互换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产品更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城镇化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时期,影子银行的价值会十分显著。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命脉,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再依靠银行业的天量贷款来支持投资,而影子银行则可以发挥积极的投融资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体系承担的风险(当然,这要求影子银行银行之间有适度隔离,不能是紧耦合,我国的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就拥有良好的隔离)。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影子银行的融资功能是保增长的重要支撑。如果影子银行规模出现快速的大幅下滑,将会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压力。因此,监管部门需要把握监管的尺度,不宜在短期内过度抑制影子银行的规模增长。

简言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无论采取何种定义,无论是在眼前,还是基于长远,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现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  中国  中国词条  影子  影子词条  特色  特色词条  银行  银行词条  
智库

 京津功能定位应和而不同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大都市群,即以北京为核心城市的京津冀、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的长三角、以香港为核心城市的珠三角,已具备条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