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新兴市场经济增速趋于放缓?

2000-2012年,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经济总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2%,而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仅为1.9%。2003年高盛一篇极具影响力的论文曾预测,金砖国家经济的超常增长将会一直持续到205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新的常态现象。同时,一种新的常规观念也正在形成,即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经济增长正在趋于收敛,并且中国经济将很快超过美国,并主导世界经济。

然而,1981-1999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却截然不同,这20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3.6%,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为3.4%。考虑到美国的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很多,美国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经济增长收敛现象。

在始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基本相似,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因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19世纪和20世纪,三股势力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分离。第一股势力是正面的,即产业革命。它促进了民主政治、法制、私有财产权、技术进步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在产业革命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开始领先。第二股势力是负面的,即殖民主义。殖民主义统治压抑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第三股势力也是负面的,即社会主义。它使前苏联和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贫困和孤立状态,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如果某些国家获得政治上的独立,拥有实施相同经济政策的健全政府,拥有相似的资本和资源禀赋,并采用同样的技术,那么他们之间的人均GDP将会再次趋于收敛。但是,要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并非易事,并且即使能够满足这些前提条件,要真正实现经济收敛也需要花费数10年的时间。

本文假设2000-2012年期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非常快,并且足以使我们回想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形势。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12年的高速增长既不具有持续性也不具有长久性。曾经出现的若干经济周期远远长于既存的经济周期。一是信贷周期,Claudio Borio(2012)曾估计此周期为15-20年。二是商品周期,此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长,约为30-40年。三是投资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其与信贷周期和商品周期均有关联。四是改革周期,其与康德拉耶夫周期似乎相一致。

本文作者并非试图证明这些经济周期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甚至并没有讨论这些周期的持续时间。本文的讨论面临诸多限制条件: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这四个经济周期中的拐点处较为接近。当经济危机发生时,信贷周期、商品周期和投资周期均转入下滑周期,而改革周期却相反,转入上升周期,并且需要重新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启动、设计和实施通常需要花费10年或20年的时间。本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新兴市场经济体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结束。

1.最大的信贷繁荣已经结束。长期以来极低的利率已无法继续维持,回归常态已是大势所趋。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体制非常脆弱,同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赤字、公共债务、经常账户赤字以及较高的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2.极大的商品繁荣已经结束,高价格和低速经济增长并存将会抑制需求,同时高价格将会引发新一轮激烈的供给冲击。

3.投资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已转入下滑周期。中国很高的投资率转而下降,实际利率转而上升。

4.随着多年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赶超潜力已开始下降,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速开始下滑。

5.1980-2000年,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了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在2000-2012年,却几乎没有实施任何经济改革。因此,剩余的支撑经济增长的政府潜能已经削弱。

6.更糟糕的是,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诸多经济思想表示,资本主义和产业政策的效果被证明优于自由市场和个人企业。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改良既定的经济政策,而只是一味的推进了这些经济政策。

7.最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单方面从发达国家不断推进的市场开放中得到诸多好处,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实现双方利益互补。西方国家不断转向有选择性的区域贸易协定,而不是普遍的贸易自由化。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作者预计新兴市场经济在接下来的10年间,增长速度将会急剧下降,并逐渐趋于温和增长,而那些经历了本次经济危机的成熟经济体将会迎来经济复苏。其中美国经济将会恢复其原有的经济主导地位,经受了严重债务危机的许多欧洲国家将会深化结构性改革,例如实施劳动市场、税收、公共行政和社会转型等政策。较高的美国债券收益和成熟经济体相对健康的经济增长将会吸引大量国际资本逃离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进入美国以及欧盟地区。因此,2000-2012年所出现的经济收敛进程将会中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逆转,因为发达经济体起点的富裕程度较高。美国的经济可能恢复到2-3%的正常年均增长速度,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的年均增速将会从6.2%下降到4%。

如此一来,根据当期汇率核算的GDP,全球经济收敛进程将会终止10年,因为如果新兴市场经济体要想实现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其经济增长速度必须达到发达经济体增速的2.65倍。否则,西方经济体将会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增长。相反地,根据购买力平价核算,2012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平分秋色,因此发达经济体必须实现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问题是“西方国家”是如何界定的呢?IMF的定义排除了欧盟目前成员国中的8个国家以及大部分先进的拉丁美洲经济体。如果“西方国家”的范围不断扩大,那么新兴市场经济体要实现经济赶超将变得更加困难。

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收敛进程就此结束了,而只是说这一进程出现了间断。并且这一间断一旦发生,将会持续多年。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好借此机会来改变政治体制,重整经济政策,缓和公共财政危机,加强政府职能,并实施一系列结构性改革。这都会任重而道远。如果他们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功,并且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仍然继续,那么新兴市场经济体将有机会实现真正的赶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兴  新兴词条  放缓  放缓词条  增速  增速词条  趋于  趋于词条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词条  
智库

 国外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及启示

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概念一样,“中国道路”也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们对“中国模式”的概念并未取得共识,甚至存在很大争议。相对于“...(展开)

智库

 谁才是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我们(经济学家)作为社会中极端幸运的少数人之一应该有张载所说的“民胞物与”的胸怀,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的公正、社会的收入分配等等问题。作为有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