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乌克兰危机折射国际战略新态势

乌克兰危机一再向纵深发展:4月以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等地亲俄民众一直举行集会,一些激烈分子冲击、占领政府大楼;基辅“重拳出击”,派遣军队展开“大规模反恐行动”;基辅和抗议者开始“动真格”,坦克声隆隆,一些血腥流血照片震动全球。

当下的各种事态引人深思:乌克兰东部是否会重走克里米亚模式?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角力?乌克兰是否真的走向内战?俄罗斯真会出兵乌克兰

乌克兰危机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牵绊中愈演愈烈,牵动各方。俄罗斯与西方围绕克里米亚“公投”等问题严重对峙。可以预见,乌克兰社会、政治和经济矛盾难以在短期内缓解,政局将持续动荡。乌克兰危机折射出国际战略的新动态。

危机持续发酵、愈演愈烈

当前愈演愈烈的乌内外危机源自2013年11月下旬,当时的乌政府临时“变卦”,对签署加入欧盟前奏的“联系国协定”说“不”,随即引爆民众强烈不满与反弹,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一发而不可收拾。

乌乱局在2014年2月急转直下,对立双方于2月20日爆发激烈冲突、导致数百人伤亡,经欧盟斡旋于21日达成“和解协议”,但协议墨迹未干,22日反对派骤然抢班夺权,反对党主导的议会通过决议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并解除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宣布将于5月25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而逃到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则被“通缉”。

乌反对派“造反成功”并“倒向西方”,让在乌尤其是克里米亚拥有巨大利益的俄罗斯极为不满。2月28日俄总统普京毅然命令驻扎在乌的俄军基地部队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同时向俄乌边境增派俄军。3月1日,俄联邦委员会授权普京动用俄武装力量,以保护在乌境内的俄公民、同胞以及俄武装力量官兵生命安全。3月6日,俄罗斯族主导的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克将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联邦,决定于3月16日就此举行全民公决(“公投”)。同日,乌临时政府宣布克议会决定非法,西方七国集团发表声明,称该“公投”没有法律效力并将不承认其结果,俄方则表示将“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3月15日,安理会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该草案称克里米亚公投“无效”、“不能构成任何改变克现状的基础”,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中国对此敏感而有争议的草案投了弃权票,而俄则行使了否决权,致使该草案未能通过。

3月16日,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就“自身地位”举行“公投”,“公投”问题有二:其一,是否赞成克与俄重新合并?其二,是否赞成克留在乌?3月17日公投结果出炉,由于高达96.77%的选民赞成克加入俄即“脱乌入俄”,使得乌很有可能因此而分裂,而俄与乌现政权及其西方国家“后台”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彼此斗法升级,包括相互制裁与威胁等。

矛盾内外交织、形同“拔河”

乌危机性质极其复杂,其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为西方插手与幕后支持的“新颜色革命”,反对派利用民众对政府外交决策等的强烈不满发动“政变”;当前则发展为俄与美欧之间的大国博弈,属于二十一世纪的东西方之间战略角力与“新冷战”。作为当之无愧的当今“国际战略象棋大师”,普京抢先出手、强势出击、接连出招,坚决维护俄战略权益,与美欧斗智斗勇、斗狠斗法,俄乌“兄弟之争”现已“升格”为俄西战略较量。

而究其本质,乌政局近期之所以再度“变天”,实乃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的又一场“革命”。

首先是内耗不止的内因,这场“大拔河”的国内双方分别是西部与东部,与欧盟接壤的乌西部历来亲欧,而与俄接壤的东部则素来亲俄,“向西走”还是“向东走”始终纠结,彼此矛盾日积月累、不断激化。乌“代总统”图奇诺夫近期在《纽约时报》发表“乌克兰选择西方”一文,强调“乌证明自己长大了,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可以主宰自己的国内和外交政策。”指控俄在克里米亚的所作所为是在乌东部和南部建立类似于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飞地,从而削弱乌。声称“克里姆林宫一直在努力实施的帝国复兴计划已经失败”。

其次是欧美西方大肆联合干涉的外因,这场“大拔河”的国外双方分别是欧美与俄。乌乱局以来西方对前政权一再以制裁相威胁,对反动派则极力扶植,美国务院负责欧洲事务的助卿与美驻乌大使赤裸裸干涉乌政局的电话被曝光,即为明证。其实,自苏联解体以来,乌便成了西方与俄角力的主战场,以至乌“颜色革命”迭发,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克乱”与“乌克难”。乌“新颜色革命”的外部背景极为深刻,即俄与西方愈演愈烈的矛盾,双方围绕乌展开地缘战略角逐与意识形态角力等,西方对俄极力“挖墙脚”。乌“新颜色革命”乃西方针对“前苏联”地区继续推行“和平演变”的一部分,西方更唯恐普京自2012年重新上台后致力俄民族复兴与推进“欧亚联盟”建设。西方插手乌“新颜色革命”得逞后,难掩对俄角力“胜利的喜悦”,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受困于债务危机的欧盟更是踌躇满志。英国《金融时报》以“胜利者”口吻发表“乌未来系于三方共识”的社评,欢呼“柏林墙倒塌25年后,革命的喧哗与骚动之声再次回响在欧洲上空。”声称“自苏联解体以来,从来没有哪个事件比这场从基辅开始的革命更加明确地昭示着‘欧洲时刻’的到来。”美国《华尔街日报》载文指俄由此遭遇“大逆转”,而俄政府内也有不少人深信“西方正在俄策划相同的革命”,认为乌此次“变天”仅是拉开了“后苏联时期”一场主要战争的序幕。

俄西矛盾骤然激化,国际关系准则面临挑战

首先,俄与西方大国的矛盾上升为现阶段大国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引发大国关系及国际战略格局重新“洗牌”。

美俄矛盾明显激化。美对俄大打舆论战,3月5日,美国务院对外发布“普京总统杜撰的说辞:有关乌克兰问题的10个谬论”的简报,指责“俄为了对在乌的非法行动进行辩护,不惜编造一个个谎言”,普京的言论“不是罔顾事实,就是竭尽扭曲之能事”,并逐一加以“驳斥”。同时美暂停与俄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以及两军往来。美力挺乌新政权,为乌提供10亿美元贷款担保,奥巴马总统高调接待乌临时总理来访,强调“俄离开基地入侵克里米亚违反了国际法,违背了俄签署的国际协议,破坏了乌领土完整和主权。美国已十分坚定地表示站在乌和乌人民一边,保障乌领土完整和主权得到维护。”3月16日,白宫就乌“公投”发表声明,指美始终坚定地支持乌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在乌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认为其违背了乌宪法,国际社会不会承认其结果。认为俄加剧了对克里米亚的军事干涉,并且在乌东部边界一线发起了威胁性的军事演习。强调俄的行动很危险,且破坏了稳定,军事干涉和违反国际法将使俄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

俄欧矛盾加剧。不久前,欧洲理事会发表“国家首脑、政府关于乌克兰的声明”,强烈谴责俄对乌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无端侵犯,呼吁俄根据相关协议立刻将其武装部队撤回其常驻地,并为国际观察员提供即刻通道。强调乌危机的解决方案必须基于乌领土完整、主权和独立以及对国际标准的严格遵守,认为克里米亚就其未来地位举行公投违反乌宪法,是非法的。欧盟同时承诺向乌提供150亿美元援助。俄在乌东部集结重兵更引发德国强烈反弹,因为德国认为俄不仅是出兵克里米亚,而且还可能出兵同样有大量俄罗斯族人的乌东部地区。德国总理默克尔为此厉声告诫俄“必须放弃19和20世纪的政治”,否则“团结一心的欧洲将在外交和经济上采取报复行动”。《纽约时报》对此指乌危机正在从一场地区冲突迅速演变为东西方的全面对抗,联合日益紧密的欧盟和美国面临着与俄罗斯的决裂,德国领导人发出如此强硬的言论,进一步表明这场潜在的决裂是极为严峻而深重的。

美欧联合加强。去年发生的“斯诺登事件”严重冲击美欧互信,但乌克兰危机与俄“咄咄逼人”又使得美欧面临“共同威胁”的意识增强,双方协调对俄使得大西洋同盟关系的战略价值再度凸显。但美欧既有合作,也有分歧,在对俄反制的方式方法与“度”上,欧盟尤其是欧陆大国如德国等有所顾忌,而美国则一味煽风点火,企图借此挑动俄欧相争、以坐收渔利。

其次,俄相关做法与克里米亚“公投”,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到了当今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准则。主要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受到一定冲击,如俄称克里米亚独立“合法”,以所谓“民族自决权”挑战国家主权。对此,西方推行的双重标准也难辞其咎,其前些年竭力推动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损害了俄相关利益,现在俄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乌危机使中国外交面临“两难”考验:“一难”为,如支持或者默认俄,则将有损中国不干涉内政、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外交一贯原则,包括在维护自身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日后恐将遭遇类似挑战,如“台独”、“藏独”、“东突独”等。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中欧关系也将因此受影响;“二难”为,如不支持俄抵制西方大国,恐将有损中俄战略互信与协作。因此,如何平衡中俄与中西关系,平衡维护中俄关系与维护国际关系准则,颇具挑战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3月15日安理会表决乌问题决议草案后发言,全面阐释中方主张:国际社会应共同致力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切实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历来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基本方针。外部干预也是导致乌街头冲突、国家陷入危机的重要原因,“2·21协议”未能得到执行更使乌深陷动荡,经济社会各领域受到严重破坏。我们谴责和反对一切极端暴力行为。解决乌危机的关键是在法律和秩序框架内,通过对话和谈判尽早解决有关分歧,充分照顾各族和各地区人民的合法权益。各方都要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从维护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考虑,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同时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尽快找到具体办法和路径。他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尽快设立由有关各方组成的国际协调机制,探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第二,各方在此期间均不采取进一步恶化局势的行动;第三,国际金融机构应着手探讨,并协助乌克兰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危机短期难解,俄乌、俄西矛盾与角力均将持续,甚至进一步激化。对此,中国将继续冷静观察、平衡应对、趋利避害,包括妥善运筹中美俄与中欧俄三角,兼顾中俄战略协作关系与维护国际关系准则,同时敏锐捕捉危机中蕴含的战略新机遇,着力有效维护国内稳定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主动经略“大周边”,着力维护并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跃升和平与科学发展新高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乌克兰危机折射国际战略新态势  乌克兰  乌克兰词条  折射  折射词条  态势  态势词条  危机  危机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智库

 论社会治理中的规划

——兼论中国政府的规划活动及其引导价值一、 规划的源与流随着人类的出现、生存和繁衍,在自然界中又产生了一个新的世界,那就是人类社会。在这个新的世界之中,为了追求...(展开)

智库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

令世界其他国家非常迷惘的是,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和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是忠实的朋友。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怀着敬意,而且当其他伙伴关系枯萎甚至凋谢时,中巴两国却继续投入精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