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智库发展需重视五大问题

今年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中国智库在数量上跃升世界第二,反映出目前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上升的大国地位、强大的思想市场需求对智库发展的推动。几十年来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智库”特色,如数量多、人员稳定、资金有保障、与政府联系密切、与决策层的信息通道畅通等。但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在我国毕竟是个新生事物,我国智库的创新能力、政策影响力、舆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与国外知名智库还相距甚远。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升智库影响力需重视五方面问题。

明确组织定位

并不是所有咨询公司都能够称为智库,智库是指那些专门研究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科学发展动态和趋势,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以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观念的政策研究机构。智库面对的主要是政府和公众而非企业和个人。

我国的智库大体上可以分为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也出现了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半官方”智库,对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了一些政策支持。但各种智库的定位、目标不够明确,未能真正成为公共决策、公共传播、公共外交中的一种重要力量。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每到年底都要回顾一年里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我们正在着手研究的问题是否已经接近和到达政策议程?第二,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是否为决策者和广大民众知晓,并由此提高了政策讨论的水平?第三,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带来了政策内容与实践的显著变化?这鲜明地凸显了他们的组织目标。

智库各有特点,既可以从事综合性政策理论研究,也可以重点关注某一领域政策问题,但基本工作都是研究、传播与推广,将研究成果作用于公共政策,进而影响和改变社会。智库所追求的影响力应包括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以至国际影响力。

彰显思维独立性

独立性是智库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智库的任务不是诠释政策,而是理性地分析和判断,是用高质量、专业化的研究成果影响决策,让政策更加合理。综合来看,独立地、专业地从事公共政策或者更广义的政治经济社会研究,以促进当前或长远政治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是现代智库的主要含义,而这样的政策研究组织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内部的政策研究机构在“知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掌握大量与政策相关的信息资源,熟悉政策制定的关键所在,符合主流思想,其意见和建议容易被纳入决策程序。但这些研究机构置身于行政科层结构中,通常会过滤社会中多样化的意见和诉求,强化行政体系内部的政策设想,导致某些政策缺乏足够的公共性。

从我国基本国情看,智库的独立性不能用国外智库“组织独立、经费独立、价值中立”来衡量,并不是一定从组织体系上独立于党和政府,而是从系统的开放性、研究的专业性和创新精神彰显智库的思维独立性,这样其研究成果对于党政机关决策才真正具有参考和咨询价值。需构建多层次的政策研究系统,在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研究机构作用的同时,重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政策研究组织的建设,并积极鼓励民间智库发展,突破信息在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循环,将更大范围精英的见识和民众的意见纳入决策过程,以增进社会共识。同时,关注现实需要,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去做研究,而非主要致力于指定课题的研究政策性的解释,逐步减少智库对体制的“内生依附性”。

培育智库人才

智库是政策精英汇聚的地方,各著名智库都拥有一批有影响和高学历、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人才是研究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PPIC)总结其成功经验,第一条就是“一流的研究者”,他们认为,“好的政策研究和分析只能来自那些训练有素,能够并善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复杂问题的人”。

智库要由专职和兼职的资深专家提高影响力,也要综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人才形成研究团队,因为现代政策研究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具有综合性特征,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和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智库研究人员的构成需要注重多学科背景,善于运用科学、理性的系统方法,借助当代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应对复杂的政策难题,为实现社会目标寻找更好的路径。

提升公共影响力

智库的作用还在于引导社会对政策问题的认识,搭建沟通的平台。极少有一种思想能够从智库产生后迅速地变成公共政策,许多智库研究者都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工作“需要时间,有时一个全新的思想从不为人知到被广泛知晓至少需要10年”。因此更多的思想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决策者和民众,形成一种政治氛围,以达成共识,取得认同。智库在公共领域实际上还承担着教育引导功能,这种教育引导既是针对普通百姓的,也是面向决策者和社会精英的。

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社会问题复杂而不确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如果不是建立在广泛咨询、论证基础上,没有社会共识作基础,往往会受到公众质疑,导致政策实施受阻,影响政府公信力。近年PX项目在各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民主决策问题。政府需要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同时还应完善政府与公众双向沟通的决策机制。在这些问题上,智库应当提升专业性、权威性、公信力,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向政府传达公众诉求,增加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引导公众舆论。

智库研究的目标不是站在任何特殊的立场上去改变或终止目前的政治系统,而是明确问题之所在,分析相关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并把这些见解传播到广阔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智库的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政策水平,也有助于达成社会共识。

增强开放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强劲的发展速度,在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但软实力方面(教育、文化、外交、政治等)水平不高,我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和尊重。我们应当重视智库的参与,通过国际合作、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以中国智慧增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能力。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些国外著名智库在对外政策制定中具有增进双边政策对话及沟通的功能,并可以在媒体和国会听证上发挥表达民意及舆论的效用,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视之为可以善加运用的平台。发展新型智库应视为国家软实力提升和公共外交推进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对中国发展趋势的研究成为大国智库关注的热点。尽管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外智库的观点和判断,但不能指望它们来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智库加强沟通合作的同时,应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争取国际话语权,对中国的发展乃至全球性战略问题传播中国声音和影响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智库发展需重视五大问题  五大  五大词条  重视  重视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  
智库

 普及小学教育

——《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15年)》中的教育问题回顾与展望一、关键事实发展中地区的小学净入学率在2015年已经达到91%,比2000年的83%有所增长;世界范...(展开)

智库

 研判就业形势防范失业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已不再能够维持两位数增长,但由于目前的增长速度并未低于由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所决定的潜在增长能力,各种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就业压力并没有比以往增大...(展开)

智库

 克里姆林宫之谜

有一种处境叫做“进退维谷”,据说是造成精神分裂的一个原因:权威人物下达的指示很矛盾,导致被迫接受者失去了理解力,连遵守或者抵抗之力都一并失去。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