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家城镇空间格局(3):开放发展的角度

一、双环流下的全球新贸易格局

价值双环流是我国未来开放发展应坚守的重要格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升级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辉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将产生价值双环流格局下的新贸易格局,一方面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领域全面交流,另一方面是与经济相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贸、产业、基础设施、文化等交流合作。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是国际贸易大国,但不是国际金融大国,并且,受制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约束和汇率影响,长期以来在国际产业分工和经贸中始终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虽然贸易量巨大,但换回大量美债,“真金白银”却不多。我国在全球性金融管控、资源定价、技术服务、文化输出等方面的话语权相当薄弱。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价值双环流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一体化程度加强。虽然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进出口的比重在下降,但经济要素流动却在加强。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的并购整合、创新技术联动、服务外包高端化等方面。尤其是创新方面,如华为,已初步建立了全球的创新网络,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能获得国外大量一流技术专利。另外,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国内的技术创新升级,因此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整合趋势一致。

另一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加强。尤其在2010年后,我国与全球的经贸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2010-2014年,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的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6%、7.3%、6.4%、5.8%和6.3%[1]。与此同时,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中亚国家贸易的增长也显著增加,目前俄罗斯位居我国贸易国家第十位,2013年我国与俄罗斯进出口总额为892.1亿美元[2]。同时随着我国通过融资等方式大规模参与其它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本地产业投资和供应商体系建设,已经在摆脱单一贸易依赖方面有重大进步。

我国与主要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比重变化

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地区分布(数据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上图表不包括中国大陆对香港直接投资628.24亿美元)

在全球供应链体系方面,中国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移动。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版图核心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中国传导北美、欧洲、日韩等国家的技术产品、技术服务,并辐射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的大宗物资交易、产品输出,其枢纽作用将明显增强,跨境电商的发展、基础设施境外投资和中国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将伴随着这一枢纽作用的发挥。比如,苹果的全球供应链厂商中,来自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占到80%,其中最核心的是中国的珠三角(包括香港)、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当然,从商品的全产业链价值看,苹果的制造业和配件采购,是其知识产权保护下的价值环节的一小部分。又如,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参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仅占投资对象国家基建投资的1%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提高到5-8%。

DHL公司提供的全球商品贸易连接度(2014)

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占产品出口总量的百分比,世界银行)

二、 “一带一路”将深刻影响我国城镇发展格局

未来我国将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形成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并进一步加强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等两个次经济走廊地带的关系。同时,国家也将充分利用海上重点港口及所在城市,建设通畅安全的海上运输大通道。主要影响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东部沿海地区的高端服务中心将加快崛起,逐步具有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尤其是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相继落户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批融资租赁、离岸金融和商贸金融产业相继在自贸区落户,未来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我国众多企业走出国门,需要大量人力和技术服务的支撑,也为东部地区主要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提供良好支撑。此外,东部地区将是我国科技创新与全球创新要素进行整合的重点地区,支持产业升级的各类创新基地将加快落户沿海。

其次,内陆地区面向新兴国际市场寻求制造业转移、商贸发展与文化交流,这将有历史性突破。当前我国内陆地区面向国际市场的商贸活动显著增强,一是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为首的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二是边境口岸地区的进出口额度快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并为内陆口岸城镇建设提供良好机遇,如黑龙江的绥芬河、内蒙古的二连浩特、云南的瑞丽、新疆的霍尔果斯和喀什、广西的凭祥等地,都已成为面向境外区域的重要门户。由于我国内陆地区临界的国家往往具有文化多元特点,内陆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重要性尤为突出。

第三,对外投资与跨境电商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均衡布局的重要动力。跨境电商发展将使得我国的进口物资快速增加,拥有自贸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口岸的地区将成为全球商品物资进入中国的窗口。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35.5%,占进出口总额的15.9%[3]。跨境电商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为产能与商品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国各地区进出口总额与增速分布(中国大陆地区,2008-2012年)

三、对外开放格局下的内外联动开发合作模式

自贸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电商示范区等为主体的开放政策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全面升级。这些开放合作平台使得诸多原本的末梢地域转变为开放的前沿,使得内陆封闭的市场体系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循环中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自贸区+国内产业基地的联动模式。目前国家已批准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在推进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模式、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及负面清单等方面有新的创新突破。这为我国的产业组织和产业生产服务释放了大量发展空间。自贸区我国的产业链组织中扮演了重要的枢纽作用,将外部的资本、技术和信息粘合在一起,并逐步与国内众多产业基地建立起产业关联。自贸区通过产业生产服务组织,如融资租赁等形式,将内陆诸多上下游产业群体链接在一起,这种链接具有“长程效应”,超越了300公里范围的产业梯度转移临界。其它地区通过设立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即可通过关税减免,抵消交通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不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我国进口全球商品进一步敞开大门,“国际空港+综合枢纽+全球产业配置基地”形成的内陆开放高地,已在内陆的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区域中心城市建立起来。

我国自贸区、国家级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分布(截止到2015年10月)

第二,沿海中心城市+海外港口产业合作区。我国积极投资开发海外资源,拓展海外市场,也需在具有洲际、国际影响的境外港口城市,建设大规模产业基地,作为国际贸易和中转加工制造的重要跳板,也是保障我国能源、战略物资安全运输的重要纽带。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国将在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国家或地区的沿海港口建设大型产业基地。如我国已获租巴基斯坦瓜达尔港2000亩土地为期43年的开发使用权。未来将形成沿海中心城市+海外港口产业合作区的发展模式,我国沿海部分重要港口将向着国际中转贸易港转变,并推动国际航运服务、航运金融等功能发展。

第三,洲际陆路货运通道将串联起“内陆中心城市+内陆口岸+境外产业合作区”的联动模式。当前内陆中心城市的枢纽集散功能与边境口岸地区的中转集散功能的协同效应开始形成,共同承担起国际商贸物流的重要纽带作用。哈尔滨-满洲里-绥芬河、乌鲁木齐-霍尔果斯、昆明-瑞丽、凭祥等“中心城市-口岸”的经贸联动体系在稳步推进。跨国陆路交通运输通道所连接的境外主要中心城市、口岸或港口地区中,具有区域辐射影响力的战略节点,是中资企业投资发展的首选。未来,可以开展双边合作共建境外产业合作区的模式,推动中转加工贸易、商品集散、创新服务发展和生活功能配套建设。如欧亚大通道上的波兰,是欧洲的“心脏”地带,劳动力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波兰也拥有航空、农产品等比较优势产业,因此波兰可成为中国商品物资进入欧洲各国的重要枢纽,以及与中国产业链整合的跳板。

我国的开放政策区布局示意图

注释:

[1]世界银行数据库

[2]引自凤凰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302/11782846_0.shtml

[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平台发展策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城镇  城镇词条  格局  格局词条  角度  角度词条  开放  开放词条  国家  国家词条  
智库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占优策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这是继2013年、2015年在相同论坛演讲后,习主席第三次莅临博...(展开)

智库

 TPP谈判与国企监管规则制定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谈判在2014年上半年缓慢推进。在新加坡举行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从二月中一直延续到二月末,仍然未达成一致意见。四月在东京举行的日本-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