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力度要比看起来的更大

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在当年的经典教科书中几乎见不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正式启用于1998年。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当时正在实施的旨在消灭赤字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有了改变的必要。经过抉择,1998年6月中国正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会有“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特殊的政策名称?积极的政策,对应的是消极的政策。经济政策怎么可以一会儿积极,一会儿消极呢?从主动作为来看,政府的经济政策都是积极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市场运行规律把握很不够,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中国对于赤字财政一直有天然排斥的倾向。当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之后,现实中出现的财政赤字该如何看待?难道有赤字的中国财政就不是赤字财政?一种解释是,中国财政赤字是被动出现的,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动选择的赤字财政。主动和被动就成为判断一国是否奉行赤字财政的重要标志。

问题是,财政赤字规模较小时,还可以理解为被动选择的结果,而当赤字规模很大时,再这么解释就行不通了!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必须转向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这不仅意味着赤字规模的扩大,而且意味着财政政策的转向。当时社会主流所能接受的是平衡财政观念,主动设定较大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社会接受度并不高。当事实必须这么做的时候,设定较大的赤字规模,实际上是在主动选择赤字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

选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解决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社会接受难题。由于当年对赤字财政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较多的批评,“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运而生。按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的说法,这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智慧。而且,为了让赤字财政有更高的接受度,中国一直强调弥补财政赤字的债务对应的是优质的政府资产。

了解这一背景,我们就可以把握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有一定赤字规模的财政政策,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判断中国的财政政策是否积极,只要观察中国是否有财政赤字。根据官方统计,2015-2017年,中国财政赤字规模分别为16200亿元、21800亿元和23800亿元。2018年预算赤字仍然为23800亿元,与2017年持平。可见,中国的财政政策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积极性没有改变。

财政赤字规模的大小说明的是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而不是财政政策性质的变化。根据官方的统计,2015-2017年的财政赤字分别为16200亿元、21800亿元和23800亿元,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以上数据考虑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还将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列为支出,对年度财政赤字规模的估计存在偏差。衡量一个年度的财政赤字需要选择好合适的口径。年度财政赤字应反映当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之差。这样界定财政赤字口径也让年度财政赤字数据更具有可比性。

按此,2015-2017年的财政赤字分别为23608.54亿元、28150.24亿元和30492.72亿元,均大于官方公布的赤字数据。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实际上更大。财政赤字的绝对数逐年增加,说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在逐年加大。从相对数来看,根据官方公布数据计算,年度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2015-2017年分别为2.35%、2.93%和2.88%。而根据本文所界定的更合理的财政赤字口径,这三年的年度财政赤字率分别为3.43%、3.79%和3.69%,均高于通常所认可的3%的警戒线。可见,财政政策不是不积极,而是扩张程度可能偏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就是很自然的事。

(2015-2017年财政收支数据均基于全国财政决算表;财政收支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www.mof.gov.cn)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力度  力度词条  看起来  看起来词条  实际  实际词条  
智库

 意大利宗教改革史学概述

国内学界较少关注意大利宗教改革,这与我们长期因袭西方业已过时的历史认识不无关联。该认识可概述如下:文艺复兴与19世纪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之间的历史乃是罗马天主教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