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邦智库2月12日战略预测:国内对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的评估普遍不足

随着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中局阶段,对中国经济将受到何种影响的关注开始增多。国内不少机构将新冠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做对比,得出来的结论普遍比较乐观。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李峰、胡浩认为,本次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为冠状病毒感染。SARS疫情于2003年4月15日开始爆发式增长,5月中旬出现拐点,暴发期约持续一个月。SARS期间二季度GDP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由一季度的11.1%下降至9.1%,增速下降幅度达18%,但在三季度出现回升态势。该研究估计,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季度GDP增速估计分别为4.9%(乐观)、4.4%(中性)、3.8%(悲观)。与之对应,预期全年GDP增速可能在5.7%(乐观)、5.6%(中性)、5.5%(悲观)。

国泰君安证券的宏观团队认为,疫情影响经济节奏但不改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现“深V反转”,二、三季度将持续反弹,全年GDP增速或将达到5.8%。具体而言,受这次疫情影响,经济一季度下探的幅度可能比之前市场预计的要深,但后续在政策和经济自身修复的双重力量作用下,反弹或将持续到三季度,全年GDP增速仍将达到5.8%左右。

外资对此次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的判断,比国内机构的看法略显悲观。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分析,假设此次疫情可在第一季内受控,即3月底后没有新增病例,并在4月恢复生产,在此情景下,预计中国首季GDP增长按年升3.8%,按季则跌1.5%,全年GDP增长则为5.4%。若疫情未能在首季受控,经济情况或较差,料首季GDP增长放缓至3.5%,全年则为5%。摩根大通、高盛等国际机构预估,此次疫情中国经济短期影响明显,一季度的影响在0.4-2%之间,全年在0-0.4%,2020年经济增速在5.5%-5.9%区间,影响有限。

不少政府机构和政策研究部门也通过类比新冠疫情与SARS疫情来预判经济影响,认为2003年实际GDP增速为10%,较2002年上升0.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受到需求减弱和流通管控影响等出现减弱,4、5月工业生产受到冲击,但总体上是短暂的,长期几乎无影响。他们认为,今年的新冠疫情仅对4-6月份的中国经济产生短期下拉,没有改变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

不过,在我们看来,上述简单类比SARS疫情的经济影响评估,可能都过于乐观,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的估计不足。正如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此前的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比2003年时有显著差异,疫情影响范围与SARS时期也有很大不同,政府系统应对疫情的方式也与过去不一样。

首先,当前中国经济规模和结构有了很大不同。2019年中国GDP近100万亿人民币,2003年时只有13.74万亿。在经济结构上,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2003年时的消费贡献率只有35.8%。此次新冠疫情首当其冲打击消费,对经济的影响要高于SARS时期。

其次,此次疫情扩散范围遍及全国,而SARS时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更重要的是,全国普遍采取的严格隔离措施,已经对生产、消费、劳动力流动、物流交通等形成了较强的“冻结”,这将显著加剧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三,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经济周期与2003年时大不相同。2003年的中国经济处在快速上升期,SARS疫情对经济上升周期造成了一次干扰,但疫情后中国加大油门,很快就推动经济快速回升。不过,2020年的中国经济处在衰退轨道上,经济新常态有脱轨迹象,此时的疫情对于经济是雪上加霜,加剧经济增速显著 放缓,甚至有可能导致经济“一沉不起”。

第四,当前中国经济的弹性要比2003年经济的弹性要小。17年前的中国经济规模虽小,但增速很快,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发展之中,不论是投资增长、信贷扩张、改革创新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中国经济中都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换句话说,当时中国经济所表现出的弹性,远比现在的经济弹性要大。

如果不充分估计现在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周期及经济弹性与过去的不同,对中国经济疫情影响的预判就会存在偏差。评估中国经济所受的影响大小,远不只是估算出几年核心经济数据,还要看到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基本面到产业结构再到供应链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对疫后的经济恢复、产业恢复的长期性,国内需要考虑得更加充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疫情  疫情词条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词条  冲击  冲击词条  普遍  普遍词条  
智库

 危机时代的教育变革

——奥巴马政府的教育政策述评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此时奥巴马面对的是一个处于“历史上最为艰难最为黑暗时期”的美国。而此时的美...(展开)

智库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六大趋势展望

自2016年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绿色金融制度创新加快、体系建设也稳步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