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区居家养老与志愿者发动”交流研讨会圆满召开

    2010年12月10日上午“社区居家养老与志愿者发动”交流研讨会在石景山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社区大课堂召开。此次活动由乐龄合作社主办,得到了春芽计划和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网络的大力支持。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社区建设处邢桂丽处长,石景山区民政局孙明磊副局长,石景山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副书记高春玲,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缪青,石景山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高华云,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社会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刘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红尘,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杨萍,北京爱思创新信息咨询中心主任李利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政府、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进行了主题发言,围绕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志愿者发动的成果和问题展开了积极和深入的讨论。

构建社区照料体系,服务社区老人

“人口老龄化给我们社会带来的主要挑战就是养老问题。国家政策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养老的基本方针。社会化养老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石景山区委社会工委高春玲副书记在开幕辞中提到。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杨团主任做了题为《建设社区长期照护体系,服务社区老人》的发言。她分析了中国养老服务的紧迫需求,提出中国养老服务业需要四大转型(家庭赡养转向社会赡养,政府服务转向社会服务,原则指导转向专业规划,保姆服务转向长期照护服务)以及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基本走向——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快探索长期照护体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缪青的发言题为《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的重大民生工程——构建社区照料体系》。他提出社区照料是北京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新需求,也需要转换观念:构建多层次社区照料体系。他同时介绍了社区照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加拿大的经验。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民间探索——以乐龄合作社为例

随着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2.78% 。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千700万,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截止到2008年底,石景山区六十岁以上老人7.1万,占总人口的19%。”石景山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高华云在题为《石景山区社区居家养老政府实践》的发言中提到。

老年群体的需求增大,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以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合作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当前解决养老问题迫切需求。

在此情况下,乐龄合作社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近几年与基层政府合作,探索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实践,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乐龄合作社主任王艳蕊介绍了乐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支持平台项目,合作的社区在不同程度上,对居家养老社区志愿者发动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

乐龄合作的天翔社区居委会主任朱法萍汇报了天翔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基本情况。社区老年公益小组代表郭玉华分享了他们在开展活动中的经验和心得。郭玉华阿姨是天翔社区热心帮扶队的队长,她介绍了帮扶队活动的制度和活动内容,社区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的简单日常需求帮助,组织传统节日关爱老人的集体活动等。郭姨现场展示了为社区高龄老人发放的“联系卡”,上面记录着热心帮扶队队员和居委会干部的电话。“老人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事给我们打电话求助,我们的宗旨是站在最需要的人身边,无私奉献”。郭姨分享了两位老人通过联系卡解决了自身的问题,特别让帮扶队员感动,也感染了与会的人员,接下来的的提问中,人们也更详细地询问郭姨的公益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刘铎分别从社会创新、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治理点评了“乐龄经验”。他认为,乐龄项目对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治理以及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都有创新意义。从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治理角度看,乐龄合作社提供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培育了社区社会组织;扩大了社区参与,增强了社区归属感;促进了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工作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社区建设。

敬老志愿者的素质建设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在为老志愿服务案例分享中,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红尘做了题为《敬老志愿者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敬老志愿者的素质建设》的发言。他提出几点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建议:要求更多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特别需要社会组织和群众志愿者的参与;需要切实的行动,需要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

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的杨萍分享了《敬老志愿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她提到“专业志愿”是老人需求导向的专业志愿,提供的是补充性的服务,如杨团主任所说的“喘息服务”。

开放讨论中,与会人员就“专业护老员”和“专业志愿者”的工作界定展开了热烈讨论。杨团主任认为长期照护一定是专业护老员的工作,专业志愿者要把握住边界,列出“服务清单”。

上图:乐龄合作社主任王艳蕊

 

 

 

 

上图:与会的社区代表,老年志愿者,社会组织提问交流现场

上图:现场摄像的老年志愿者,大厅内与会人员正观看春芽计划社区居家养老支持平台公益示范项目成果展示展板

上图:“社区居家养老与志愿者发动”交流研讨会合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养老  养老词条  研讨会  研讨会词条  志愿者  志愿者词条  居家  居家词条  发动  发动词条  
公益

 投票 | 2008-2018中国...

2008年被称为“中国民间公益元年”。往后十年,中国民间公益在曲折中逐渐走上专业化、组织化、协同化的道路,掀起一波又一波公众捐赠热潮,引发一次又一次舆论争议。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