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公益NGO实习比在企业更锻炼人

  将五指涂上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教大伙五指操。主席台上的华政学子袁旭菲和陈思孝显得活力十足。可谁能料到,两个月前初入热爱家园实习时,她们曾无聊到在地铁上互打对方手机。在昨天举行的2011年青年公益实习总结会上,在上海和南京10家NGO历练了两个多月的22名在校大学生们分享了如何忙碌又蜕变着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公益人的转型故事。

 

 

  冲到办公室,主动请缨

 

  从7月初到9月初,每天,袁旭菲和陈思孝往返要乘坐4个小时的地铁到热爱家园实习。一开始,两人觉得实习生活距离自己的预期很远,并肩而坐时,实在无聊得慌,两人甚至开始互拨对方的手机。一周的无所事事后,袁旭菲鼓起勇气,走进带教老师Jerry的办公室说,“我要当项目负责人。”Jerry震惊之余同意了,“那好,这下次的绿色账户活动,你就来当总执行、总协调。”

 

  从极其无聊到超级忙碌,袁旭菲选择了后者,原本是做五休二,但两天周末她几乎也赔上了。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是常事,很多次,她和思孝冲进地铁全家买最后一份便当,在地铁上狼吞虎咽。还有一次,为了将PPT做到尽善尽美,甚至工作到凌晨3点,又于早上6点去上班。为了招募绿色账户的志愿者,她一口气联系了五六十名志愿者,由于其中存在很多变数,她做梦都会惊醒“志愿者不来了”。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这次公益实习袁旭菲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第一名的称号,她所在的NGO热爱家园也获得了优秀实习机构的称号。“我认为相对于在企业实习,这里的锻炼机会更大些。我们有机会可以独立承担项目。”袁旭菲说。

 

  与刚实习时的想法千差万别

 

  同为上外大三学子,潘梦芸和廖梓希分别被分配到屋里厢和手牵手实习。一开始,潘梦芸也碰到了疑惑,能帮上什么忙呢?不久,她接到了一个任务做一份绿色便民地图。这意味着她要连续三天在大太阳底下一家家踩点,确定修鞋点、洗衣店、自助餐、宠物店、房产中介等等几百家便民点的具体方位和地址。拍照时,一开始别人不理解她的行为,她便耐心解释。为了速战速决,小潘还主动招募了3个人,形成4人工作小组。地图做成了,小潘也感悟到,原来想要做成一件“小事情”需要的努力和智力同样多。

 

  屋里厢的带教老师吕基成告诉记者,小潘的执行力很强,以前他们也招募过实习生,却都是眼高手低,这次只说了大致的思路,她就能灵活圆满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

 

  “我将来希望到国际NGO工作,所以这次就没有选择到企业去实习,而是很自然地闯关到NGO实习了。”小潘的校友廖梓希告诉记者,这次实习受益匪浅。“在实习中,台湾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做公益不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帮助你自己。很多人认为公益是很高尚的,想要拯救别人。这种错误的理念会反过来伤害你,其实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建立人与人沟通的纽带。”

 

  在手牵手时,小廖会接触到一些临终病人,通过培训她了解到,病人最想看到、交流的不是志愿者,而是家人。作为志愿者,提供的就是“纽带”的作用。这大大改变了她以前的一些想法。

 

  公益实习生“月薪”2000元

 

  主办方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苏蔷华告诉记者,对于大学生公益实习生而言,并不指望他们一毕业就进入公益NGO工作,但假设他们10年后回归这个行业,也是了不起的人才。“在国外,不管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要求到专业对口的NGO去锻炼,费用还要自理。为了鼓励我们的学生,我们补贴给他们每人每月2000元的实习津贴。”据苏蔷华透露,未来可能会考虑把国内的青年学生送到贫困国家或国际NGO去锻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  公益词条  锻炼  锻炼词条  实习  实习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