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虫噬中国,年损千亿

“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危害远甚于火灾——“十一五”期间,全国年均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00多万公顷,损失超过1100亿元。

而遇“第一号危险害虫”松材线虫,唯有砍树根除,这成为最笨拙,也是最彻底的应对办法。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我国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然而却是世界上林业生物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

1100多万公顷。

这是“十一五”期间全国年均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按2001-2010年全国植树造林面积计算,有害生物一年就能消耗当年的新造林面积。

1100多亿元。

这是“十一五”期间全国年均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不含港澳台地区),是2010年我国进口原木价值的近3倍。

这是一个不为公众知晓的领域,但实际情况令林业系统普遍担忧——我国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却也是世界上林业生物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达8000余种,其中以虫害、病害、鼠兔害最为严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300种,其中从国(境)外传入35种,外来虫害在国内几乎没有自然天敌,森林处于防不胜防的困境。

2012年5月14日,南方周末记者见到潘宏阳时,这位刚刚办完退休手续的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以下简称国家森防总站)常务副总站长心有不甘:“现在整体虫害态势依然严重。”

趋势更令人担忧。“2012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仍将偏重发生,发生趋势仍在向上。”潘宏阳说。与2001年相比,林害面积增加了近一倍。

上述的1100多万公顷、1100多亿元对应的指标,在1996年才700万公顷、78亿元。因虫害等造成的林业损失连年高涨。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研究了大半辈子病虫害的潘宏阳说,就连以前从未发生过病虫害的高寒区域现在都有报告发现。比如外来物种松材线虫病自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已向西南地区蔓延,而据2012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第2号公告称,陕西洋县、石泉县等11个县区是2011年新发生虫害的行政县级区。

每发现一个新疫点,国家森防总站总工程师宋玉双都去现场调查。“几乎所有新发生区域都人迹罕至,一时难以确定其传播途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现在陕西秦岭的南坡、青藏高原边缘地带都有新的病虫害发现记录,“虽然防治工作从未放松,但疫点此起彼伏,整体疫情并未彻底好转。”

 

“第一号危险害虫”

“就一个具体种类的虫害,比如松材线虫病,几位总理、副总理都作了批示,这在一个国家是少见的。”

林业生物灾害又称“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但危害远甚于火灾。

松材线虫被称为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为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排名第一位的有害生物。”国家森防总站总站长马爱国说。

危险性仅次于松材线虫的美国白蛾,自1979年首次在辽宁丹东发现后,目前已扩散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并逐步向吉林、江苏等地扩散。

令马爱国担忧的是,一些次要有害生物正上升为主要危害种类,如栗山天牛、云杉八齿小蠹等本土有害生物,近两年相继暴发,危害日趋加重。而原本的主要危害种类,如林业鼠害一直不减。“在我国除东南以外的所有地区普遍发生,尤以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也正因为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多名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做出重要批示。“就一个具体种类的虫害,比如松材线虫病,几位总理、副总理都作了批示,这在一个国家是少见的。”马爱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中国最早发现松材线虫病是1982年,地点在南京中山陵。如今整整过去了三十年,松材线虫病仍是全国林业系统挥之不去的梦魇。潘宏阳说,一般而言,松树感染这种人类肉眼无法识别的虫病之后,从侵入到死亡最快只需40天。

“浙江是全国松材线虫病发生最严重的省份,至今教训惨痛。”马爱国说,因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浙江1991年首次发现疫情时,发病松林面积已达2107公顷,占当时全国松材线虫病面积的1/10。此后发病面积和死亡株数迅速飙升,到1999年,这两个关键指标均占全国的近一半。据南方周末记者查证,到目前为止,该病累计造成3300多万株松树死亡。其中舟山市自1992年松材线虫病入侵以来,十年时间使4万公顷松林荡然无存,最后不得不封岛,严禁木材进出。

2004年浙江省曾为此专门进行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结果是全省环境影响6.21亿元。据马爱国介绍,因为松材线虫病,许多国家曾限制或禁止进口与松制品及松质包装相关的浙江省出口产品。

 

无法阻挡的人为传播

“只要有建设,就存在感染扩散的可能。”

近年来,受异常天气增加、森林质量下降、外来生物入侵因贸易频繁而加剧等综合因素影响,林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所有工作实践和科研发现,松材线虫病日渐泛滥的祸首是人为传播。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中针叶林占七成以上,树种单一。据公开数据,全国现有松树9亿余亩,很多地区松树集中连片,“一旦大规模发生病虫害,后果不堪设想。”马爱国说。

据国家森防总站不完全统计,松材线虫病已扩散至浙江、广东、四川等16个省份的244个县级行政区,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导致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275亿元。

松材线虫原产于北美,在当地只是偶有发生,并不流行。但是,当它被传播到日本、中国、韩国时却引发松树大面积枯萎病死,至今原因不明。而该病害1999年在葡萄牙被披露后,引起欧洲各国高度紧张,欧盟委员会当即要求各成员国开展松林普查。

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专家组组长张星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第二种森林有害生物系统如松材线虫病这么复杂。

人为传播加重了这种日趋严重的病害,任何松制品都有可能是媒介。

国家森防总站防治处处长曲涛记得2000年在安徽调查一个新疫点时发现,一所小学购置了一批教学仪器,其木质包装来自浙江一带疫区松木。据初步推测,教师把木质包装箱带回家当柴火,其中有松材线虫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导致一个新疫点出现。

据查证,松材线虫病呈跳跃式传播,也就是主要随松木包装物运输扩散,尤其是线缆盘(装载电线等的松木制缆盘)。“只要有建设,就存在感染扩散的可能。”马爱国说,随着农网改造、通信铁塔、铁路公路、水电站及大型工程的建设,工程架线完毕后,线缆盘随意丢弃山间。即便是在偏避山区,也发现了松材线虫病。最早传入云南思茅地区的松材线虫病,经张星耀调查证实,正是与线缆盘有关联。

另外,基层森防检疫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缺乏也是造成虫害传播的关键原因之一。据森防总站编著的《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介绍,多数基层测报员、检疫员都属兼职,一般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有的更低。有的县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机构与其他单位是“两(多)块牌子一套人马”,没有专职人员。

上述编著称:“部门利益冲突,人为设置门槛,抵制预防工作开展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铁路、交通、通讯、邮政、供电等部门的个别人员抵触检疫工作,甚至不配合检疫工作的开展,导致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人为扩散。

“建站之初,不配合检疫工作的案例时有发生。”黄山市森防站站长张学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市查处违章调运松木案件年均1125起,其中来自疫区约一半。

 

阻击林害,唯有砍树

一旦发现疫树,通常以疫点为圆心,半径5米内的松树全部砍伐。这是对付新近疫点最笨拙也是最彻底的办法。

“根除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性难题。”马爱国说。一旦发现疫树,通常以疫点为圆心,半径五米内的松树全部砍伐。51岁的曲涛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对付新近疫点最笨拙也是最彻底的办法。

“准确地说,对付市区或风景区根治屈指可数的松树,目前还有一些办法,比如挂引诱灯、释放天敌。”主持并参与过三轮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的张星耀博士坦陈,如此办法不可能用于野外林间。

与外来虫害一样,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和森林鼠(兔)等本土重大有害生物目前危害依然严重。松毛虫一直是我国第一大害虫,发生面积最高达到三百多万公顷。1980年代以后在一些地区得到了较好控制,但近年来灾情出现反弹。

“病虫害本身也是一种生态系统,只要控制得当,有虫不成灾,那就是森防工作的最高境界。我们现在距离这一步还差得很远。”马爱国说。

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曾针对松材线虫病专门发文。2009年,国家林业局与20个有关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松材线虫防治(预防)目标责任书》。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家和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的防治资金达3亿元。

“这远远不够,监测预警经费更无从谈起,未被国家列入财政预算。况且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地大多为山区或贫困地区,防治投入有限,监测不力,延误了防治时机。”马爱国说。

虽然这些年来林害各种防治工作陆续出台,但疫情仍在不断扩大,松材线虫病仅2008-2010年新发疫情县级行政区就有26个,并直接威胁南方5亿多亩松林(约占全国9亿亩松林的55%)及黄山、张家界、庐山等名胜风景区的安全。马爱国说:“与国家的重视程度及投入相比,防治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到2012年,松材线虫病自日本入侵中国整整30年。危机紧逼下,森防总站于2011年向国家林业局上报了将松材线虫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国家攻关的建议函,“希望举全国有关科研之力,用研究植物、动物乃至人的资源力量,集中攻克这一不治之症的致病机理、基因序列等技术。”马爱国说,这一建议目前尚未得到回复。

根据林业防治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全面控制疫情,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设想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不解甚至嘲笑,有人说松材线虫病传入已经30年,还要再到2030年,这明显是不负责任。另有人说,到2030年,你们提出者可能都已不知所向,到时找谁兑现啊。”马爱国感慨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虫噬中国,年损千亿  中国  中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