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拥抱还是质疑 我们拿什么来对待慈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凌): 近年来,类似“郭美美事件”的发生令公众对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运作质疑之声不断,慈善人士也动辄被人冠以作秀之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与会人士就慈善组织的管理、慈善事业法制化等发表了看法。

 

  “郭美美事件”从一个以红十字会名义进行微博炫富的事件演变为公众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质疑,实际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在当今社会,对公平、公正的追求让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权利。人们有权利问:我们捐出去的钱去了哪里?是不是用在我的捐助对象身上?在6日的座谈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郭长江坦言,去年的网络事件让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备感委屈。但同时,红十字会也正在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回应社会各界对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执行力的更高要求。

 

  “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做到资金募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分配使用等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对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一个“郭美美事件”不仅累及中国红十字会这一“金牌慈善机构”,也让许多有官方背景的公益慈善机构“无辜受伤”。在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郑功成看来,慈善事业发展既不能由政府包办,也不能盲目排斥政府的作用。

 

  “慈善公益组织迄今尚未发育成熟的现实不能被超越,社会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需要发挥社会组织与各界举办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自主性,同时更需要政府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强力作为,在法制建设、财税支持、有效监管方面真正担当起责任。”

 

  郑功成认为,慈善事业的道德追求与利益追求并不对立。对慈善事业的税收减免是一种激励,类似香港的“太平绅士”等荣誉头衔更是一种精神褒奖。

 

  其实,在现在这个“微公益”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公益主体,随时都能发起一场公益慈善活动。例如,中山大学的几个大学生所发起的“有爱”慈善商店,主营二手的书籍、生活物品等等。盈利所得扣除商店的运营成本外,用来成立“有爱基金”,支持各种公益活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张云飞在接受采访时很看好这样的慈善模式创新。“美国一些地方有比较发达的慈善商店的模式。供应商知道他们是慈善商店,就会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供货,他们的成本就比较低;另外,非常有钱的人一般不会去慈善商店去买廉价的商品的,他们比较自觉地把这种机会让给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群。”

 

  无论是大灾大难面前的捐款捐物,还是“7·21”北京大雨之夜望京车主的自发接送行动,其实都是在做公益、做慈善慈善事业的关键关键在于慈善机构本身需要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提高公信力,同时社会也需要给予多一些宽容、理解和参与,毕竟公益慈善根源于人性本身的善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慈善  慈善词条  质疑  质疑词条  拥抱  拥抱词条  对待  对待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