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外国人在中国:一个英国工程师的慈善“修行”

相比中国人对“日行一善”的理解,英国工程师托尼开办黄河慈善厨房,为残疾人和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餐的“善举”简单而执着,且坚守时间长达7年。

西安街头巷尾出没的流浪汉大都知道,每周的一、三、五,在五星街一间简易食堂,可以从一个叫托尼的英国男子手中,领到一份免费餐。目前,托尼已投入70余万元人民币用于对流浪汉“免费餐”的供应。7年来,托尼的团队每个月提供的简餐超过2000份。

1964年3月出生于英国普雷斯顿的托尼曾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电子工程师服役10年。源于对佛教的信仰,2003年托尼决定离开英国和父母,卖掉公司、房子和车子,开始周游世界进行慈善活动。他对这种“我渴,只需一滴泉水”的简单生活情有独钟。

2005年,托尼途经西安,一位身有残疾的行乞老人改变了他的“过客”计划。“我不由地想,他们住在哪里?吃什么?随后,我决定留下来,为残疾人和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的餐饭。”

托尼没有想到的是,黄河慈善厨房一办就是7年,他也终止了浪迹天涯的脚步。

11月5日中午,十几名志愿者带着食物来到五星街,此时已有近百人聚集于此等候免费餐。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托尼与志愿者忙着分发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鸡蛋汤,领到食物的人们在四周或坐或站,享用午餐,惬意与满足溢于言表。受寒潮天气影响,西安近日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低温天气,为此托尼准备了一批御寒衣物送给流浪者。

食堂墙壁上的照片记录了“黄河慈善厨房”成长。第一年,慈善厨房的活动包括发包子、发放衣服和被子、开圣诞晚会、在暑期进行英文教学。第二年,活动范围拓展到给流浪汉洗澡、理发、提供医疗救助。此后帮助流浪汉找工作、给残疾人安假肢、送轮椅、到山阳县送衣下乡、到蓝田县胡家窑小学开运动会、粉刷教室、送冬季取暖煤等活动陆续开展。2011年活动181次,志愿时间总计10394小时。

“对流浪者而言,有饭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获得尊严,很多流浪者的内心非常平和,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每天依然快乐。我不觉得他们比我低,他们也是我的老师。”托尼用发音并不标准的汉语说。

目前,黄河慈善厨房已有志愿者3000余名,保证了慈善厨房的运转。托尼也在2011年成为陕西省慈善协会顾问,并被该协会推举为“中华慈善奖”的候选人。

面对外界对“洋雷锋”的一片赞誉,亦不乏质疑声。西安市碑林区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张超坦言,他负责调查管理所辖区域内的流浪人员,看他们是否需要救助,然后劝离。据他观察,近年来流浪人员并未减少。张超不认为发包子有什么意义,托尼的善举是治标不治本。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类似托尼这样的外国慈善家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中国许多地区,并致力于各种慈善形式的推广,相信将会对中国内地慈善事业有所触动和改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英国  英国词条  修行  修行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外国人  外国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