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捐赠连降倒逼公益慈善转型升级

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接收捐赠总额约817亿元,是我国年度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其中,红十字会系统募捐额也连续两年下降。

 

全国接收捐赠总额连续两年减少,一方面意味着人们的捐赠热情正在减退,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社会弱者所能得到的帮助日益减少。相比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捐赠总额的持续减少,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更不值得像网友留言那般幸灾乐祸——很多网友都将捐赠总额减少直接与红会对等,其实这绝不是红会一家的事情。

 

慈善捐赠额连年减少,当然与全球经济形势相关,也与郭美美事件存在关联,但是将全部原因,归于郭美美事件,显然是不恰当的。郭美美事件充其量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问题是,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慈善机构,公信力本来就非常低。大多数慈善组织均面临公众对其透明度、执行力、工作效率的质疑。随着捐赠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慈善机构过低的公信力,变得越来越不可容忍,捐赠额随之出现下降,于是成为一种必然。

 

以红会为典型代表的大型慈善机构的公信危机,是全国慈善捐助总额不断下降的关键原因。这事实上也意味着,过去那种粗放型的慈善模式正在渐行渐远,甚至无以为继。有一块很光鲜的慈善机构牌子,就能源源不断地募钱,然后关起门来想怎么搞怎么搞,根本无需对捐赠人与社会公众有所交代,这一套彻底行不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捐赠人,不再满足于捐完钱就完事,还必须知道最后钱都给了谁。

 

这是一个崇尚权利至上、崇尚信息公开、崇尚不断创新的时代,慈善捐赠额的下降,意味着粗放慈善已经落后于时代。中国慈善需要有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规范的未来,用公信力取信于捐赠者和公众,用专业性和有效性造福弱者;大量的公益组织共同服务于每个需要关注的社会角落,并各自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一个领域。就像邓飞发起并实践的免费午餐微博公益项目,专注于一个被忽视的社会横切面,不是想当然地做慈善;以自身专业性和公信力存在于世,不使之变异为个人英雄主义的秀场。

 

慈善捐赠连降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倒逼,公益慈善必须变得更专业、更人性、更高效。慈善的未来,应该表现在那些为慈善公益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慈善有效性和公信力,坚持为公益建设扎实做事的种种努力之中。几家独大、广而不精、毫不透明的粗放慈善模式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公益慈善必须“百花齐放”并且“术业有专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捐赠连降倒逼公益慈善转型升级  连降  连降词条  倒逼  倒逼词条  捐赠  捐赠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公益

 如何培育慈善公信力?

 对于中国慈善事业来说,2010年称得上是灰色的一年。曹德旺、陈发树、李连杰这些慈善领域的明星们,一年之前还都踌躇满志,但在2010年,他们的慈善计划都四处碰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