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马军:土壤污染数据还需进一步公开

【背景】据财新网消息,4月17日下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质量最为堪忧,污染超标占比达19.4%,以18亿亩耕地面积计算,中国约3.49亿亩耕地被污染。

 

这些数据来自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覆盖了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中的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是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持续8年的调查结果,期间数据从未公开。

 

此次数据公开是否到位?土壤污染严重至此,但比起雾霾,却为何没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早在2005年就曾做过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但是,过去所有要求披露调查数据和方法的申请,环保部都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这一次的数据公开已经有所进步。环境信息公开是一个渐进过程,目前在中国,大气信息公开做得最好;水次之,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土壤问题才刚刚跨出第一步。

 

针对此次土壤污染调查公告并未引起社会广泛重视,马军表示,公众总是最担心可以直观感受到的问题,有些环境状况直接引起了人们身体不适、导致疾病,人们就会非常担心,甚至恐慌。目前的雾霾就是此类。然而雾霾也是在2011年以后变得非常严重了之后才引起广泛关注。这与之前数据不够透明和误导——如称各地蓝天数都在增加——有直接关系。

 

马军进一步补充,现在的土壤污染数据也面临不够透明和过于粗糙的问题。报告中只涉及了大略的统计数字,并未涵盖如哪些地区受到哪些特定污染物影响、哪些地区问题较严重不适合农产品耕种需要修复或转为其他用途这样的具体明细,对治理污染并不具备指导性意义,不足以引导公众。

 

马军认为,这次的数据发布,可视为土壤治理工作落实“打前战”,一些地区可以提前做好土地转型的准备,另外对于污染企业也会形成压力。让民众看到具体信息和数据,一是可以有针对性地保护自身健康,二是可以凝聚治理动力。治理雾霾就是这么走出来的,土壤治理也会慢慢如此。除了污染数据公开,治理信息也要透明。因为土壤治理是一个规模、耗资巨大的工程,如果不公开,很可能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马军强调,治理首先要停止排放,要“密室”治理,不能边治边排,需意识到停止污染的成本远小于修复。另外可以出台相关法规要求污染企业承担历史责任。在美国和欧洲,企业在污染土壤方面极度小心,正是因为监管部门会追溯到企业在历史上的污染记录,强制企业承担修复土壤的巨额费用。

 

“无论数据如何都应公开,要相信公众能够相对理性地看待这个数字。”马军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马军  马军词条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词条  进一步  进一步词条  公开  公开词条  数据  数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