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感受“开放空间”

 

 

        4月23日―27日,美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以城市治理中倡导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法律援助为题,共同举办了“公民一体化‘开放空间’论坛”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全国各地的NGO、社区工作者、政府官员代表等近80人参加。

 

 

        我作为重庆市万州社区文化促进会的一名志愿者,有幸参加到这次学习交流活动。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不同与以往的会议,全新感受,完全象一场新奇而时时充满激荡的旅行。

 

 

准  备 

 

 

       没有老师,没有确定的话题,更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五天时间里,一场思想的奇妙之旅在德国“开放空间”专职培训师卫路德(ludwig Weitz)导游般的解说后拉开帷幕。每个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你所要做的就是保持充沛的精力,完全投入的关注和持续的参与精神,接受思想、观念、知识、智慧的集合与激励。下一秒钟将会遭遇到什么?就象爱丽丝漫游仙境,或者体验你坐过的过山车,每个人不同的大脑内存会告诉你自己不同的答案。          

 

 

相  邀 

 

 

      “开放空间”从第一天开始,在中国民促会八十余平米的会议室,每一秒钟里都藏着令你意外的惊喜。奇妙的旅行开始,卫路德先生告诉大家:会场里的每个人都是财富。房间里每个人拥有的知识、经验都会成为今后几天里的重要角色,每个人的阅历使每个人都成为知识丰富的老人。应卫路德先生的启发,每位参会者站起来,与邻座的人交谈,结识;向不认识的人致以问候,对会场上自己感兴趣的人,不妨走上前去,推销自己,获得结识机会。会场上立即成为一片热情的海洋。当你习惯于这种完全开放的心态,接下来的几天,你就知道这种与人积极交流状态的重要性,你会籍此成为无数场小组讨论的主持者,并且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就你所关心的问题获得答案或得到启示。

 

 

        担任这次会议翻译的田惠萍女士向会场征求了对“到异地打工的农民”的定义:新居民、农民工、外来工、进城务工者、新市民……最后,作为“中性的、不带歧视性”的词语被会场确定为:“外来工”。――通过一个称谓的确定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会场的充分参与性与民主性。

 

 

规  则

 

 

       卫路德先生告诉大家:“开放空间技术”(OST)是一种动态的会议模式,是美国的哈里森·欧文发明了这种召集会议的方法。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自我组织、自治和团队、学习型组织、办事作风的转变、解决问题、员工激励、知识管理、加强力量等构成了OST的要素。

 

 

       “开放空间”实施中有这样的四个原则,即:

 

 

         1.在场的人就是合适的人。

 

 

         2.凡是发生的都是有原因的。

 

 

         3.只要开始了,时机就到了。  

 

 

         4.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同时,会议全程中有这样的一个法则――“两脚法则”,即参与或不参与,参与什么样的小组讨论、讨论什么样的话题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双脚的方向――开放的空间里,你有决定自己选择参与的充分自由。

 

 

        参加“开放空间”可以享受充分自由,卫路德先生用了两种小昆虫来形容在会者的状态:蜜蜂与蝴蝶。富于激情,善于表达的人不妨做专注采蜜的“蜜蜂”,而思想活跃、注意力分散的人也尽可做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开放空间”里并没有对每个人的角色与状态表示褒贬――用卫路德先生的话来说,“蜜蜂”可以因为收获而“乱”激动;“蝴蝶”也可以有“蝴蝶”的语言,说不定不同的“蝴蝶”也可以产生富于成效的见解。――脱离了刻板的说教,德国人“开放”与“尊重”的心态可见一斑。

 

 

        在这样一些规则的前提下,每个人自由拿取会场上备好的纸和笔,写下自己最感兴趣、最富激情、最想得到答案的题目,一一贴在会场一角的贴板上。这块空出的专栏逐渐被按照不同的话题不同被讨论的时间分类贴满――好象被公布的不同的旅游路线;接下来,按照“双脚法则”,每个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自己向往的思想游线了!      

 

 

旅  行 

 

 

        在每一场讨论的小单元里,卫路德先生都会用手中的一对小铜铃提醒大家思想旅行的起、止时间。看上去松散无序的会议室其实是被卫路德先生有效控制着,避免会议真的成为漫无边际的“茶休”。

 

 

        会场上按照不同的问题分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分别被确定为“会议室1”、“会议室2”……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讨论的分组数目。本次会议中就有5个这样松散而开放的“会议室”。提出问题的人成为每个临时讨论小组的主持者,自愿加入讨论的人因此成为此团队的一员。在这里,大家就共同问题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有乐同担。只有充分的投入,思想的激荡才会愈加高昂。――每个人的快乐来自于个人才智对团队的贡献与激励;行动可以创造空间,每个人贡献一点,这个空间会更大。

 

 

        让我们看看这些围绕“如何保护外来工人员权益”主题而自主确立的相关话题是什么:

 

 

        Δ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Δ外来工希望参与什么样的“空间”?

 

 

        Δ如何帮助外来工维护权益?

 

 

        Δ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如何为外来工维权? 

 

 

        ΔNGO组织如何在帮助外来工维权和在城市里获得新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 

 

 

        我在贴满讨论话题的墙上粗略数了数――这面墙上在半小时之内竟然出现了42个问题!真是令人惊奇的智慧之花!――“做好准备,迎接惊喜”!在剩下的三天时间里,所有参会的人利用无数个这样被划分的小单元通过“茶休”式的自由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而我把自己一直关注的“库区移民就业”问题带到了会场上。“如何提高政府部门对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三峡移民就业”话题受到了不少参会朋友的关注。十几个人参加了我的课题小组的讨论,美国律师协会的莫慧兰女士也参加进来了,很使我感到兴奋。这说明大家都很关心三峡库区的建设。讨论给了我很大启发。来自四川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刘红女士提出四川仪陇县利用社会力量筹建再就业贷款基金的成功模式很可借鉴。来自山东省工商联合会的林存吉先生提出,在失业保险金等的维权方面要发挥好工会的作用。……不少好的建议有待我整理和做进一步调研,一定会对工作有所帮助的。 

 

 

      “开放空间”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议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打破了通常会议“单向、单主题”的模式,充分集合与会者的智慧,而且“空间”中全部的讨论内容很快就出现在所有参会者的手里,建立异常开放、通畅、透明的信息流通渠道,充分激活了“会议”的参与、评价机制,保证了“会议”之“议政”的本初功能。这是一种超越了“召开会议”的先进的管理方法。

 

 

        联想到我所处的城市和组织,“开放空间”论坛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倡导方式。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随着西部开发热潮和三峡工程建设发展带来的机遇,正为建设成重庆市第二大都市而努力。但限于客观环境和长期以来体制所困,“大社会,小政府”管理格局尚未形成,政府部门对新思维、新方法还存在观望态度,公民社会的理念不够普及和深入,整个社会对NGO组织及其相关活动还很陌生。为此,万州社区文化促进会可以引入这类新的理念和方法,围绕当地的社会议题举办 “开放空间”论坛,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利益相关群体参与,开拓视野,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相信有迫切发展需求和与时俱进的三峡人会对此持欢迎态度。这对万州社区文化促进会这样一个草根NGO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收  获

 

        三天时间的论坛结束,大家匆匆离去。但主办方此次为我们提供的充分交流和对话的空间,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丰盛的收获。一直负责“开放空间”论坛主办活动的德国专家傅洛达先生提到论坛的结束,竟无语凝噎。――心灵的共同感受跨越了语言与不同传统的障碍。我们也在这里结下了难忘的友谊。卫路德先生用一天的时间安排剩下的参会者共同探讨了“开放空间”与“展望未来”的异同;最后的一天学习内容是“开放空间”的设计与演练――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对自己回去后运用“开放空间”有了信心。

 

       在论坛与讲座两个环节结束后,卫路德先生向大家发放了调查问卷,征询培训效果。――德国人注重实际,严谨科学的作风在细节上都反映出来了。        而做为东道主的民促会的朋友,为论坛提供了周到的会务服务,让我们的头脑、味蕾、心情同时享受了美好,――最后大家的感受化为一句真诚的 “谢谢了”!

 

       “开放空间”结束了,人生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学到了知识与方法,结识了更多为理想不倦奋斗的朋友,……做事的热情,集合智慧的力量,开放式的参与,平等与尊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太多的收获无法计算与总结。这是一场奇妙而难忘的思想旅行,更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现在,我窗台的花盆里新种下了两粒植物的种子,这是细心的卫路德先生为大家送上的特别礼物,每人有份。来自异国的种子已经安家在我的窗口了――怀着久久的感动,我在用耐心和爱等待某一天它们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感受“开放空间”  感受  感受词条  开放  开放词条  空间  空间词条  感受“开放空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