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名师喜憨徒

 

 

         走入爱德面包坊,驻足操作间,阵阵的奶香扑鼻而来。正当笔者沉醉其间的时候,一位身着翠绿色T恤的长者推门而入,他的出现让小小的面包坊立刻欢腾了起来,一双目光炯炯的眼睛透着慈爱的光,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很想亲近的感觉。他就是拥有50多年烘焙经验的香港烘焙协会副会长邝振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带领爱德慈幼院的六名“喜憨儿”在这座用爱心砌成的面包坊里续写令其钟爱了一生的“香甜事业”。

 

 

名师献“八福”

 

 

  退休前的邝老在香港的饮食界是公认的烘焙大师。1981年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大婚时,香港餐饮界特地举办了一次制作“结婚蛋糕”的比赛,想以此作为对英国皇室大婚的献礼。邝老当仁不让地作为当时所供职公司的代表“出战”。对于那个参赛蛋糕,邝老至今记忆犹新,从设计到选料到制作完成,足足花了1个月的时间。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重达150斤的巨型蛋糕,全是由他一手制作,并且用的全是业余时间。

 

 

  精湛的烘焙技艺源自一种认真、勤奋的人生态度。与现在光鲜的生活相比,少年时代的邝老就开始人生的历练。

 

 

        邝老从小就表现了对西点制作的偏好,和母亲上街的时候,经常会驻足西点小店窗前,流连忘返。13岁开始半工半读,在一家面包小作坊里帮工。回忆起那时的情形,邝老将它视为自己人生中一段极其珍贵的经历。在那里,他睡过储藏室,睡过面粉袋,他比别人更早地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和成功的喜悦。

 

 

  邝老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他更多的时候都愿意将他与爱德基金会、爱德面包坊的“喜憨儿”的结缘归于“神的旨意”。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邝老结识了爱德基金会香港办公室的主任汤启康先生,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味。在得知爱德为了帮助智障人士开展职业培训而开创了一个面包坊后,与西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邝老,就积极表示出愿意前往南京给予帮助的意愿。

 

 

  为了做出优质的糕点,他甚至在香港采购好玫瑰露、碱水这些南京买不到的原料带来南京。又因为飞机上禁带液体,他不得不拎着十几斤的原料,从香港到深圳,再转火车至上海,最后抵达南京

 

 

  对邝老来说,南京并不完全陌生。以前因工作的关系,他来过两次。和很多外地人对南京的印象一样,他说他喜欢南京的古朴和美食,喜欢南京人的豁达和友善。可是,他也对城市环境建设寄予了更大的期待。因此,笔者也能自然体会到他为什么会对爱德面包坊的卫生状况如此讲究,“做食品,卫生是第一的。这也关乎我们的从业道德。”

 

 

  在今年的“月饼大战”中,爱德面包坊制作的八福月饼崭露头角,不仅是因为它神秘的八种馅料实在、新颖、讲究,而且纯手工制作,品质纯正,绝对不含任何人工香精和香料。

 

 

  对于少部分人对于智障人士参与食品制作的一些顾虑,邝老给予了很明白且肯定的答复:“首先,这些孩子都是有健康证的,再者,他们都非常听从指令,严格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流水线工作,一切都井井有条,按部就班。”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邝老毫不吝啬对“喜憨儿”们的褒奖:“就拿搅拌来说吧,这是做糕点最基本的一个步骤,平常人如果让他做一天搅拌工作,多少会有不耐烦的感觉,可他们就不一样,做得特别仔细,特别投入,你只要教到位,他们肯定做到位,并且乐在其中。”

 

 

喜憨儿一样能工作

 

 

  成立爱德面包坊为的是针对智障人士进行职业培训,2007年11月成立以来,这里也成为了爱德慈幼院里“喜憨儿”们收藏快乐的天堂。

 

 

  邝老的出现更为推广这份“爱的事业”加了一把劲。到笔者截稿时,邝老和他的弟子们共制作了55 000枚月饼。这些月饼绝大多数以爱心认购和个人认捐的方式销售。

 

 

  周键现年已经33岁了,患有唐氏综合症。据慈佑院的杨老师介绍,周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直到上幼儿园,经老师提点,他的父母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和普通孩子是不同的。

 

 

  鉴于当时对这方面的病例欠缺了解,也并不知道有诸如特殊学校这样的机构存在,于是,无奈的母亲只有把孩子安置在家里。漫漫20多年,周键没有上过一天学,接触最多的只有他自己家院子里的一些大爷大妈,最擅长的就是在大伙打牌的时候给大家倒倒水、沏沏茶。直到有一天,妈妈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爱德慈佑院的报道。她兴奋地一路小跑回家,激动地挥舞着手上的报纸。她知道,自己的孩子有着落了。

 

 

  2004年,初入院的周键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孩子。为了帮助他认识新事物,院里的老师们付出了很多的辛劳。由于是初次接受文字和数字的概念,为了积极调动这个大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变得多姿多彩,扳手指、划圈圈、田字格……这些停留在很多人童年时的记忆,第一次出现在了周键的生命中,好奇、激动、兴奋,他的生命开始被多种情趣点缀得丰富起来。

 

 

  苏春阳的父母都是从河南来的打工者,两人在同一家公司里任职,父亲是保安,母亲负责保洁。现如今,一家就蜗居在南京市公交总公司附近的一处小房子里,生活相当清苦。由于平时缺乏与人沟通,再加上自身的语言障碍,所以,春阳从来都是一个很沉默的孩子。2007年,从南京鼓楼培智中心转学到爱德慈佑院以来,老师发现他总是静静地坐在一边,一声不吭。

 

 

  随着面包坊的成立,周键和苏春阳和其他“喜憨儿”一样有了前去实习、参与职业培训的机会。喜人的变化顷刻间发生了:周键仿佛寻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不再只是盲目地跟在老师后面数数字,现在的他逢人就会很激动地说:“我现在在面包坊工作了。”而一向内向的春阳也开始主动与人沟通,比如在包月饼的过程中,以及主动要求帮助面包坊打扫卫生。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投射到床上,睡眼惺忪的你可曾想到,这时已有三、两个勤劳的“喜憨儿”踏着朝露,从南京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出发,辗转一、两个小时,只为到达心中那座温暖的“爱心饼屋”。

 

 

   (作者系爱德基金会宣传与资源拓展部工作人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名师喜憨徒  名师  名师词条  名师喜憨徒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