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时间银行:超越时空的互助

    9月19日,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小区的刘铭乐开了怀。在三位邻居的帮助下,这位刚刚度过70岁生日的老人两年未打扫过的住房终于被彻底清扫了一次。

 

 

 

 

  经过两个小时的大清扫,邻居在刘老爷子家里搬出了五大袋垃圾,还打死了6只大老鼠。望着清清爽爽的房间,老刘别提有多高兴了。

 

 

 

 

 

  “家里就我们两个老人,家具无论如何也搬不动,没法大扫除,有的角落成了老鼠的天堂。要不是社区的时间银行来帮助,我们可发愁了。”电话的那头,老刘浓重的东北口音里饱含幸福的感觉。

 

 

 

 

 

  这位老人所说的“时间银行”,是虹储小区居委会主任朱国萍前些年在上海首创的一种社会互助公益模式。它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加入“时间银行”的“储户”,将自己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时间记载在“时间银行”的“账户”上,“储户”以后若想获得其他人的帮助,就可凭在“时间银行”所储蓄的公益时间,获得他人一定时间的帮助。

 

 

 

 

 

  《公益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时间银行”这一公益模式已经在全国星火燎原般展开。

 

 

 

 

 

灵感触发新公益模式

 

 

 

 

 

  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小区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居民小区,和一些新落成的小区不同的是,这里住着不少困难户,有的经济困难,有的家里劳务不足,还有的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务。

 

 

 

 

 

  在这个小区,居委会主任朱国萍是居民们公认的“好姐姐”,她平时总把居民的烦恼装在心头,但由于居民的各类困难实在太多,朱国萍无法通过政府的力量一一解决。一次入户调查中,有人向这位热心的主任提议,能不能借鉴农村互助合作社模式,展开社区互助。

 

 

 

 

 

  这个点子触发了朱国萍的灵感,她从合作社想到了银行,脑子突然蹦出一个念头――设立“时间银行”。

 

 

  经过一番设计,虹储小区的“时间银行”互助公益模式逐渐成形并很快付诸实施。不到一年时间,这一全上海首创的“时间银行”在小区内发展到了757名“储户”的规模。

 

 

 

 

 

  按照朱国萍的设想和时间银行的规程,居民们无论对他人的何种帮助,比如摇铃、看自行车、家政服务等,都可以折算成时间存在时间银行账户上,还有一些钢琴教师、退休医生等人员,如果为居民发挥余热免费上课,酬劳也是折算成时间存在时间银行里。

 

 

 

 

 

  有了储蓄时间,储户就能以获取时间的方式,获得他人的必要帮助。一位居住在小区的退休教授形象地描绘了“时间银行”的优点:“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时间’变成社区内的通货,这样就可以实现互助行为的有效结算。”

 

 

 

 

 

  此后,朱国萍又组织小区内的下岗女工成立各类服务队,按照时间银行的储蓄值,为储户提供各类服务。

 

 

 

 

 

  刘铭是小区内的居民,他们的孩子都不在上海工作,但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两个孩子都回家小聚,趁着这一机会,孩子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居民服务,为老刘的时间账户上储存了不小的一笔时间,这也成了老刘获得帮助的“资本”。

 

 

 

 

 

  随着“时间银行”运作的开展,虹储小区的公益互助甚至已不再“斤斤计较”,对那些确实缺乏能力的特困户,“时间银行”亦可动用储备账户里的时间,组织他人提供服务。

 

 

 

 

 

  朱国萍的热心服务,让她成了小区最受欢迎的人,五年多以前,她光荣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而前不久,她又当选十七大代表。

 

 

 

 

 

南京时间银行的快乐支付

 

 

 

 

 

  无独有偶,在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也有一家可以存储服务时间的“时间银行”。从2005年以来,这家以“存储爱心、支取快乐”为特色的“时间银行”已吸引社区内外1000多名会员,存储服务时间超过1万小时。

 

 

 

 

 

  和上海的虹储小区一样,拥有3000多户居民的兆园社区不乏低收入户和残疾人家庭,如何实现这个群体的邻里互助,是社区管理者多年以来探索的重要课题。

 

 

 

 

 

  2005年8月,该社区借鉴上海等地经验,成立了“时间银行”,这个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打出了响亮的口号:“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

 

 

 

 

 

  兆园社区内活跃的“时间银行”甚至吸引了社区外的居民,一些临近小区的居民,看到兆园社区的互助产生了“穿越时空”的效应,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这一特殊的银行

 

 

 

 

 

  如今,自愿加入兆园社区“时间银行”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本社区的居民,还有一些是其他社区甚至是跨区的大学生、教师。会员的服务项目包括民事纠纷调解、法律援助、青少年教育、家政服务、护绿养绿等30多类,基本涵盖了社区居民所需要的服务种类。

 

 

 

 

 

  一位社区外的居民向记者解释了他加入这个时间银行的理由:“过去的帮助,通常是两种形式――要么是不图回报,要么是图即时或直接回报,而‘时间银行’的好处恰恰就是打破了这种回报模式,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获得回报,互助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界限。”

 

 

 

 

 

  兆园社区的一位居民则认为,“时间银行”最大的好处,是在自己获得别人帮助时“没有负重感,不觉得欠别人什么”,因为这种帮助是普遍的,在“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的口号下,大家觉得这种帮助很快乐,支取也快乐。

 

 

 

 

 

穿越时空隧道

 

 

 

 

 

  随着社区义工模式的发展,“时间银行”开始从东部地区向全国发展。记者了解到,在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时间银行”大有普及之势。

 

 

 

 

 

  就“时间银行”的社区互助新模式,著名伦理学家、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接受了《公益时报》记者的采访。

 

 

 

 

 

  李建华教授认为,传统的社区居民互助模式虽然比较成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义工的长期性、经常性和回报模式无法得到解决。

 

 

 

 

 

  “义工制度依赖的是人的道德情操和自觉自愿,而不是强制性的,在经历一定次数和时期后,义工总有疲劳感。”李建华认为,时间银行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时间银行的回报机制,让义工有了某种心理预期,这就能刺激更多的人加入义工团体。

 

 

 

 

 

  李建华还认为,居民互助模式下最大的心理障碍在于,人在获得帮助时总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总认为欠下别人什么,这种心态不利于义工的经常化和普及。“而‘时间银行’正好能消除这种心理负担,让人们生活在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平和心态中。”

 

 

 

 

 

  李建华指出,传统的社区互助模式,通常讲究对等帮助或者是对等回报,而现实中,提供帮助者不一定即刻需要回报,但在今后某个时期也许需要回报,“时间银行”的作用正好打破了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让乐于助人者能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回报。

 

 

 

 

 

  “最重要的是,‘时间银行’以一种新型的社区互助模式,从制度上创新了社区工作,更从心灵上为高尚道德行为创造了无限的拓展空间。”李建华教授说。

 

 

 

 

 

     (转自《公益时报》,2007年10月9日,胡丽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时间银行:超越时空的互助  互助  互助词条  超越  超越词条  时空  时空词条  银行  银行词条  时间  时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