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PEVA)

  

 Google搜索“张国远”和“协会”的名称,发现张国远和他创办的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已是“小有名气”。

2005年,张国远获得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4年,协会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颁发的“热心公益荣誉奖章”。

2000年,团中央招募去西部的(公务员)志愿者,江西财经大学毕业的张国远便去“攀枝花农村做农民去了”。贫困的农村,失学的孩子,露天居住的彝族人,让张琢磨着应该做点什么,改变他们的命运。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以机构的形式来做是不是更好一些?张想。

2004年2月,张国远正式发起成立了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6月,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接受共青团攀枝花市委员会的工作指导。

从政府到民间

2004年8月份前,张国远还是攀枝花团市委主任。8月份后,张辞掉了主任职务,全心投入到协会的工作。辞职的时候,家人朋友并不看好他的辞职,认为他是头脑发热,而且,辞职的事,让张成了攀枝花的名人,日报、晚报,电视台蜂拥而至,来采访这个不爱做官爱 NGO 的张国远。

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张认为,做NGO比做官更有意思。

这个“更有意思”意味着,一方面可以更加脚踏实地的去基层做志愿服务;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与政府不讲理地方“抗争”的自由性和服务手段的自由性。

2005年1月14日,在攀枝花的市长信箱,有一封张写给市领导的信,讲述协会的志愿者在广场举行义卖,为流浪儿童筹款时,遭受到城管“刁难”事情。张在信中质问,我们做公益事业有错吗?公益事业城管不做,我们来做,有错吗?.是不是要请某位领导吃顿饭,再送点礼,再让我们来做公益事业?这封信被转给了市建设局,“市建设局高度重视,当即着手进行了调查……”

当然,张以前的身份,为协会工作的开展也带来极大的便利。协会每年都会得到当地政府的资助,当地政府每年会给协会大约3-5 万元的项目用于社区建设。另外,协会本身运作的高效率也得到了政府认同,政府宁愿花很多钱找协会做,而非找相同职能的政府部门。张也为每年会得到当地政府的资助而骄傲,享受这样的资助待遇,这在我国纯民间组织并不多见。

当地环境的特殊性,也为协会的存在提供了用武之地。

张举例来说明攀枝花的特殊性。有个彝族人偷别人东西,逃跑的时候,不小心从墙上掉下来,摔死了。这个彝族人的亲戚朋友约300人,将东区法院、检察院和政府包围,要求赔偿5 万元,理由是,他是因为偷东西死。政府妥协,赔偿2万元。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协会可以充分的发挥“协调”作用。比较敏感,也最让政府头疼的,信访办门口的上访群众,也需要协会志愿者出面。

协会项目

协会目前一直致力于攀枝花,以及西部地区消除贫困及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农村及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妇女、儿童权利和艾滋病问题;招募和培养有志青年人成为全职志愿者,投身NGO工作。

谈起协会关注的领域,张国远说,不同的本土NGO有不同的特征,而协会所关注的问题,都是攀枝花目前最突出的问题。

在攀枝花,由于受当地工业开采影响,地下水资源被严重破坏,贫穷再加上缺水,当地疾病非常多,妇女妇科疾病尤其流行,患病率达99%。

协会在接受当地扶贫办资金支持后,先开始了试点工作。找了15户农户,帮助他们修建蓄水池,用来储蓄每年4个月的雨季时的雨水和通过在与水库中间连接管道来蓄水。蓄水池可以养鱼,水池旁边可以种果树增加收入。项目完成后,农民平均从之前的年收入不到600元,到现在的每年约3500 元左右。

2006年4月,协会开始“民工救助基金”筹划,由一家公司捐助的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一个叫温国林的民工和他的一家人幸运得到基金救助。温在攀枝花当装修工人时,患胃癌,手术不仅欠了巨额债务,还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同在攀枝花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妻子和女儿的生活陷入困境,两个不满12岁的女儿开始捡垃圾来维持生活。协会得知情况后,从“民工救助基金”捐助现金2000元给温国林,并教授他汽车美容技术,还为他找到工作;同时,协会帮他的两个女儿联系学校,解决了就学问题。至今他们一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005年8月,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与德国基督教发展服务社资助了协会“攀枝花妇女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帮助高危人群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为他们提供生计培训。同时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帮助他们戒毒。

2005年6月,世界银行资助协会“关注矿工生活并帮助矿工及其家属改善生活状况项目”,该项目帮助当地矿工建立了维权小组。发放了安全生产手册和举办安全培训,对井下矿工的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协会帮助没有工作的矿工家属学习新技术,并帮助他们就业。

困 难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协会现在发展为攀枝花当地最大的NGO,现在协会拥有个人会员4680名,团体会员15个。机构专职人员5名,其中包括一名澳大利亚籍的志愿者。

现在,张国远对自己及协会的现状感觉比较满意。相对于其他本土NGO,协会的条件要好的多,一些行政办公和设备的费用,政府会资助;会员的会费也是支持协会运转的一项资金来源。和本土NGO一样,工作人员的待遇比较低,作为一名管理者,张国远认为自己有义务去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

协会目前遇到的困难,张认为是志愿者管理方面的麻烦。接近 5000名志愿者,怎么管理?张一直在寻找科学的管理方法,也一直在尝试,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徐辉)

联系:张国

0812-2230211

pzhzyz@126.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  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词条  东区  东区词条  志愿者  志愿者词条  协会  协会词条  PEVA  PEVA词条  
公益

 北京拟培育500家社工机构 政策...

北京正通过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行情 专区)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末,培养5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500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并以此带动全国社工事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