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胸怀天下 脚踏实地——2011年银杏伙伴候选人见面会侧记

 

 

2010年银杏伙伴、2011年银杏伙伴候选人、专家评审、推荐人代表、南都基金会负责人等在候选人见面会后合影

 

故事1:民勤的马俊河与家乡

 

    罗布泊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自百度百科“罗布泊”词条

 

    马俊河,祖上五辈生活在甘肃省民勤县。温家宝总理关于“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和一些专家推算17年后民勤将从地球上消失的推算,让他受到震撼。几年后,他又听到第二句话“不能让某某地方成为第二个民勤”,决心要为民勤做点什么,改变这里的荒漠化境况,乃至有天人们可能会说“让某某地变成第二个民勤”。民勤地处两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中央,长年来因两大沙漠逐渐合拢而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两大沙漠合拢则将形成中国第二大沙漠),若在这里治理荒漠化取得成效,即可形成刺入沙漠腹地的尖刀,一点点夺回被荒漠化侵蚀的家园。

 

     马俊河2005年与同伴参与建立了“拯救民勤网”, 2006年他们发起拯救民勤志愿者活动。从2007年开始,他们通过网络来募集资金组织志愿者,在民勤县建立拯救民勤活动志愿者生态林基地,种植适合于当地的沙生植物进行荒漠化治理的尝试。

 

    马俊河认识到从五六十年代的“运动治沙”到现在的“工程治沙”都是从上至下的,虽然有效果,但成本高,农民本身并没有挣钱,常常是短期效应,或者不可大规模推广。他认定只有“产业化”治沙才能解决根本问题。2011年他注册了农村专业治沙合作社,开始新的尝试。他和村里协议免费使用废弃的已经沙化严重的土地,借用志愿者的力量种梭梭林,目前已完成治理荒漠化成活面积1000亩,农户则可以通过加入合作社免费使用2、3年大的梭梭林嫁接肉苁蓉(药材)获得经济收益。

 

故事2:公民刘猛的公益行动

 

    5·12地震发生一周后,刘猛便到达地震灾区,自费从事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并在灾区一线坚持至今,被多家媒体称作“坚守灾区最久的志愿者”。地震之后他在灾区建立了一个“妈妈之家”,专门援助丧子母亲,因为那次地震产生了符合领养条件的孤儿88名,但是遇难的学生有5335名。天下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还有一句话对应着,天下最沉痛的哀伤就是丧子母亲的哀伤。经他们帮助的地震之后的再育宝宝,现在已经有170多名。

 

    刘猛的第二块工作是“一天公益”,一天公益的主要业务是一天助学,是用武术、舞蹈、主题游戏、科技模型、国学诵读、自然生活这5种方式来就孩子们的健康、快乐、聪明、智慧、智力这5个领域给予指导。

 

    在这两个公益组织的基础之上,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公益和公民意识的传播。他说自己从来不认为公益是来做好人好事的,而是来把事情做好的,让身边的世界因为我们而更加得助、有序与和谐,我们的价值就是增加地球上的幸福总量。公民意识就是责任担当和参与意识。

 

    他认为,最近发生的好多事情,温州动车事故、2岁女童遭碾轧而18位路人漠视等事件都是源于个人内心深处缺乏信念,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整个民族缺乏信仰。三大缺失导致我们没有敬畏之心,无所敬畏就会为所欲为,解决它的根本的方法不在于改变体制,而在于培养公民,唯有培养公民才能够拯救我们的民族。

 

故事3:杜爽和她的教育梦想

 

    杜爽来自北京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一家专注于打工子弟教育领域的公益组织。她带来了这么一个故事:如果问人们对北京的印象如何,人们可能会说北京太大了,北京人太多了,不过北京人还蛮热情。北京车太多了,所以首都就变成了首堵。同样的问题,三年前她去一所打工学校问一个班的孩子们,他们却说北京太小了,北京人太坏了,学校的操场就像天安门广场那样辽阔。在隔壁的四年级的班上,她发现了一张其中考试成绩单,语文数学成绩及格者寥寥无几,大部分的人成绩都是50多分、40多分、30多分甚至20多分,于是她问了班主任到底是多少分制,因为实在无法想象成绩怎么能如此之差,那个老师告诉她说,他们只不过用了隔壁公立学校的一套考试题而已。杜爽开始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从制造批量的失败者到可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的价值,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从强制灌输式的教育,到用一些好玩儿的方式激发自主学习,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从充斥着一些符号式的教育到打开他们自己的经验世界,亲身感受到生活与生命的意义。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从追求统一的所谓的答案和分数,到可以让他们每个人都独立地、自由地发展。让他们可以多元地、智能地发展,我们的教育是否真的可以说让他们从所谓的好孩子变成一个真正的参与社会的新公民。

 

    就是因为拥有这些关于教育的梦想,她和伙伴们成立了歌路营,三年以来她们做了很多项目,其中为10所打工学校1500名学生带来了城市学习与探索的项目,帮他们真正地去融入到这个城市,学习在城市生活中的技能。还为8000名打工子弟的孩子带他们去感受艺术世界,带他们去感受创造力带来的美感,带他们去美化自己的校园,为50所高校和NGO的其他年轻人,帮他们去树立什么是公益的真正领袖形象,同时她们还在做着打工子弟的生涯学习的项目。那从明年开始她们计划通过研发课程的支持方法,为公益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工作者提供专业的能力训练的方法,帮他们更好地建立自己。

 

    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无数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切·格瓦拉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面对人类的困难,我怎能转身而去。杜爽说她要说的是,面对青少年,特别是面对青少年成长中的苦难,她和伙伴一路前行责无旁贷。

 

故事4:跨界姬十三的公益理想

 

    姬十三,本名嵇晓华,果壳网和哈赛科技传播中心的创始人,横跨商业和公益两界。2004年起他以“姬十三”为笔名开始科学写作,先后在十多家媒体担任专栏作者。2008年4月创办旨在团聚、培养科学作家的公益组织“科学松鼠会”,倡导“让科学流行起来”,搭建作者平台写作大量科普文章,并组织了上百场公益科学活动。2010年发起“果壳时间”公益讲座,曾入选“上海首届青年人影响社会10大公益项目”。2011年1月,在这两个项目基础上,成立了非营利机构“北京哈赛科技传播中心”,探索科学与公益的互通。

 

    在做科学松鼠会的过程当中,他慢慢地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原来也是公益,然后慢慢地也接触到一些公益圈的人和事,深入去理解一些公益的价值观,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一本书叫《如何改变世界》,讲的是一帮社会企业家的故事,当时看得非常激动,就觉得自己要用公益改变这个世界,要用他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

 

    他尝试将科学传播放到一个更大的平台来考虑,发现其实自己原来做的这些事情是可以放到知识传播和知识教育这个大范畴来考虑的。从这个范畴来说,他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现在互联网虽然给每个人带来了海量的平等的信息,看似很平等。但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和三四线城市以及乡村的年轻人看来是非常不一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有非常好的教育、方法论,但是乡村的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去利用互联网,所以看似平等,反而更加重了知识鸿沟。

 

     那么小镇的年轻人和乡村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来应对,他们是不是反而会被大城市的年轻人甩得越来越远呢?社会组织在这个层面,在知识传播这个层面,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姬十三从原来科学传播这个工作放在知识传播这个层面来看,又找到自己浓厚的兴趣,能够把过去的工作和未来的梦想连接起来。

 

    这是一些公益行动者的故事。以上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2011年银杏伙伴候选人。

 

     2011年10月27日晚,来自湖北、河南、福建、甘肃、广西、浙江、重庆、四川、上海、北京等多个省市的18位2011年银杏伙伴候选人聚会北京,每人用5分钟演讲的方式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公益历程。这18名候选人分别分布在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疾病救助、残障人服务、心理援助、青少年教育、打工者服务、公益组织建设、农村发展、公益科普等领域,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中用扎实的行动去解决身边的社会问题。

 

找到同道,呼吁更多支持

 

    10月27日的晚上,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公益行动者们的分享激励、感动着与会观众和他们彼此。有数位候选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公益的道路艰辛,原来我不是孤单一个人在走。这里他们找到了同道中人,不仅有思想、经验的碰撞,还有潜在的合作机会。妈妈之家的刘猛说他在1天多的时间内借助这个交流平台就与媒体、专家、资助方洽谈了数个合作项目的初步意向。

 

    除了同道中人,候选人伙伴也从中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认同,有公益同行这么看待银杏伙伴候选人“每一位候选人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公益励志大片!”有的候选人伙伴表达了对提升自己的需求,如如何更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信息,自身视野的开阔,领导力的提升等。这些还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关注。

 

    像18位2011银杏伙伴候选人这样的公益行动者还有许许多多。一个银杏伙伴成长计划也绝无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有微博网友就表达了这样直接的呼吁,“我有些不太满足的评论,也不是专门针对银杏计划。只是觉得,这样的支持太少了。一家银杏计划还不够,还有很多人需要支持……”

 

    2011银杏伙伴候选人谢静在演讲中说“其实这10年的工作,我可以带来一些改变,也可以去影响更多的人,……哪怕我现在面对的环境,家里面很大的需要,我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我仍然相信我坚持下去的话,一定会看到机会,一定可以去坚持那个改变的梦想。我这个梦还要继续做下去”。

 

    谢静说,她觉得自己的使命除了带来改变以外还有去见证,她相信这个社会的改变不是少数的精英去创造、去完成的,应该是很多的人。平凡人,只要有一份愿意,渴望改变的心,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只要选择坚持,一定会带来这个世界更美好的改变。

 

    因为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和我们有关。(文:李玉生 图:洛路)

 

###

 

2011年银杏伙伴候选人诞生和专家评审会活动背景

 

    截止2011年10月,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共收到推荐表176份,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南都基金会秘书处共对140多人进行背景资料调查并通过阅读背景资料筛选了50多人进行电话调查(跟推荐人和被推荐人本人及业内人士等),向其中的27人发出申请邀请,实地考察25人,这18位公益创业者是南都基金会秘书处团队经过认真评选和实地考察,从25位考察对象中筛选出来,向独立的专家评委会提交的2011年度银杏伙伴候选人,18位候选人平均年龄31.7(最大39,最小26)。10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专家评审会,由专家通过1对1面谈和集体讨论等方式,最终评选出2011年度银杏伙伴。在这三天中,除了27日晚举行的这次候选人见面会,28日全天和29日上午举行封闭的面试和讨论,期间2010年的5位银杏伙伴也发挥了积极发挥作用,不仅在27日的候选人见面会前协助2011年候选人进行演讲培训和练习,还将专门与他们分享今年7月份自我组织去英国考察社会组织发展的见闻和收获,5位2010年的银杏伙伴也拿出很多时间就未来的发展规划碰撞讨论。29日下午,为促进伙伴们之间,伙伴与专家、南都秘书处之间交流,组织自由外出活动,为大家创造更多的沟通时间。

 

关于银杏伙伴成长计划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是一个资助青年人去突破成长上的瓶颈,成为推动某一公益领域发展的领袖型人才的长期计划。其主要资助对象为草根机构的领导人或创始人,也不排除学者、媒体人、个体行动者和未来的NGO领导人。该计划同时倡导社会各界一起支持公益人才、搭建人才成长的支持体系。详见:http://www.naradafoundation.org/yinx.asp

 

欢迎推荐你身边默默无闻的公益行动者!

 

参阅:2011年度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候选人及评委公示

 

http://www.naradafoundation.org/sys/html/lm_23/2011-09-29/184038.htm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南都公益基金会传播官员

 

吴娟jolan.wujuan@gmail.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侧记  侧记词条  见面会  见面会词条  银杏  银杏词条  候选人  候选人词条  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