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同是以“国际化”的名义,看日本那些名校在留学生扩招中是如何兼顾质量的

       ——有感于田方萌“以国际化的名义,中国高校扩大留学生的低效与不公”一文

 

       文/陈小牧(微信公众号:陈小牧工作室)

 

       近日,读北师大教师田方萌先生发表在《南都观察》上,一篇题为“‘以国际化’的名义,中国高校扩大留学生的低效与不公”的文章,感触良多。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到2020年,要将来华留学人员提升至50万人(日本是30万)。

 

       中国已然成为亚洲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田先生在文中引述了北大、清华、北师大等中国一流高校,“双标准”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甚至,今年起清华本科取消笔试,改为申请审核制度。包括名校在内的中国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重量轻质”意图明显。

 

       其实,关于中国高校,特别是名校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并非是什么热门话题。只是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加剧,上述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才引发包括田先生在内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

田方萌原文“南都观察”微信公众号截图

 

       中国高校的“难言之隐”

 

       田先生从教师角度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但中国高校也有难言之隐。

 

       首先,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外国人的汉语水平要达到进入中国大学完成学历,难度不小。这亦是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语言生(非学历生)为主的原因所在。

 

        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历生的增速尤为惊人。在2005年之后十年间从每年录取1.5万人上升到3.8万人,增幅为158%”。

 

       其次,除语言因素外,中国高校大学的水平,尚不具备吸引世界优质生源的魅力。

       一个一流的外国学生,特别是欧美出身的学生,放着本国大学不读,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读大学,不太现实。除非对中国文化有兴趣或有特殊渊源者。

 

       最后,中国目前高校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

       开设国际课程,英文授课、英文完成学业的大学数量和质量有限。授课语言仍以汉语为主。

 

       上述因素,使来华完成学历教育的外国学生,尤以“汉字圈”学生为主。

 

       田先生在文中列举了自己掌握的具体数据:北大每年招收约200名韩国本科学生,而对中国高考大省的山东省,北大一年才招收的学生才不过100多名。让二三流的韩国学生与一流的中国学生同堂上课,中国学生将作何感受?

 

       田先生因此担心,中国高校一味“规模优先”招收外国留学生方针,从长远看,将不利于中国大学质量的提升。

 

       心理学上有一个“同伴影响力”(peer influence)概念,其作用极大,不容忽视。从这点上看,大量招收低端的留学生,中国高校质量非但不能提高,反而有被拉低的风险。

 

       之前,在一次与上海交大日本学生座谈时,一名来自日本留学生提到一个现象:现在在交大读研的日本留学生“纯日本人”很少,更多的是拥有日本国籍的所谓中国人(或一方为中国人)。即田先生文中所称的“假洋鬼子”(笔者认为此称呼多有不妥)。

 

       同为汉字圈,日本学生本应是中国留学的主体,但由于中日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加之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因素影响,日本学生在中国高校人数并非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多。

 

       日本大学留学生“扩招”背后

 

       全球化,加之本国“少子化”趋势加剧,日本在2008年,推出了“30万留学生接收计划”。目标明确,旨在接收高质量的留学生,与之前的“10万留学生计划”做了有效切割。

 

       日本大学希望通过招生留学生,使之与日本学生同堂上课,借此带动本国学生学习热情。一些大学设立国际村、英语村等,旨在打破国籍,为国际学生的融入提供便利。

 

       此外,鼓励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积极进入日本本土企业工作,相继推出了外国人“绿卡”等优惠政策等。留学、就业、移民一体化,正在形成一个良性的闭合。既然大学培养的人才要为己所用,故在留学生接收方面丝毫不会含糊。

 

  2016年度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日本大学排名

 

       明年,进入大学的日本学生人数将进入“低走”的拐点,是谓“2018年问题”。日本留学生充满着“渴望”。

 

       但日本大学“自律”功能强大。一些名校不太会以“国际化”的名义,大量录取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外国留学生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日本一些名校某些专业,当年读录取人数为“零”。并非是无人报考,而是经过审核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日本大学对外国留学生的招收持有基本的底线。

 

       田先生在文中对清华等国内名牌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取消笔试”,代之以“申请审核制度”的做法颇有微词。就中国目前的环境,中国的那些名校,作为稀缺资源,取消笔试,采用“申请审核制度”,尚难做到公平公正。

 

       但“申请审核制度”在日本较为普遍。

 

       “取消笔试”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日本那些知名大学会要求外国留学生首先提交国际通用“标化”成绩(语言+学力)。对标化成绩达标的申请者,大学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面试(比如Skype等),最终在参照成绩、推荐书、人品、教养等基础上综合判断是否录取。

 

       诚如田先生所言,当下所谓的世界大学排名,背后均有英国的影子,排名似乎更有利于英语语系国家大学。靠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量的增长,的确能够拉高大学的排名。

 

       上月末,英国泰晤士(THE)推出了“世界大学排名2017日本版”,日本共有292所大学获得该机构评价。从排名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些留学生人数多,国际化高的大学排名更靠前。但“国际化”高,并不意味着无限制,无原则地扩招。

 

       日本大学对留学生有着基本的“底线”,对于未达到底线的申请者,甚至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日本大学如何兼顾质量

 

       日本与中国,作为亚洲国家,非英语语系国,同样有着扩大留学生数量的计划。

 

       日本的做法与中国不尽相同。

 

       首先,增设与“国际化”关联或带有“国际”字眼的新专业。

       这类院系是大学留学生量的增长点。而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和专业,大学是不可能降低标准无限制扩招的。虽然,最终毕业大学名称相同,但专业不同。中国学生和家长通常只会注意到亲朋好友中,某某同学考入了日本某名校,由此判断该校录取的难易度,此做法有失偏颇。

 

       其次,私立大学通常是扩招“担当”。

       日本有近一半的私立大学存在严重的生源短缺。但日本大学历来重视市场认可度,即使是私立大学,也并非是无原则地盲目扩招。因为日本大学国公立、私立同一市场竞争下,一个大学培养的人才如果不为市场认可,便会自动遭淘汰,私立大学首当其冲。

 

       考虑到长远利益,大学方面会自律。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生满意度成为诸多大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立大学招生通常教授会拥有决定权,那些不符合大学入学标准的外国留学生,一般不会被录取。日本几乎所有的国立大学均需要外国留学生提交《日本留学试验》(EJU)成绩。在此基础上,大学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校内考等。

 

       再次,加速大学国际化进程。

       开设国际课程的日本大学逐年增加,此做法被认为是扩大外国留学生人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英语授课,英语获取学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所认可。但招生亦有严格规定,申请者通常会被要求提交包括语言和学力在内的国际通用水平测试成绩。

 

       最后,扩大研究生招生力度。

       不同于本科,研究生录取主要取决于申请者的专业水平。而专业水平的判断通常取决于大学教授。鉴于日本教授对学问一贯之严谨态度,那些自身语言程度及专业素养未达标的学生,单凭“套瓷”被录取的可能性极小。

 

       诚然,中国与日本虽然国情不同,但日本大学扩招同时兼顾质量的做法可圈可点。

 

       现实中,日本大学对外国留学生的评价并不低。留学生,特别是作为学历教育主体的中国学生,质量正逐年提升,给日本师生的印象并不差。

 

       虽然在留学生接收数量上中国完胜日本,但从外国留学生接收质量上来看,中国吸收的留学生,其平均质量要逊于日本吸收的留学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扩招  扩招词条  日本  日本词条  兼顾  兼顾词条  名校  名校词条  留学生  留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