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资中筠:公益重在雪中送炭

 

      在南都公益基金会十周年暨“中国第三部门的未来”高峰对话中,资中筠先生分享了她的精彩观点。

 我为什么会研究公益事业?起先跟这个事情没有太大关系,我是从研究美国来的,在商言商,在学言学,我算是国际研究领域,我认为国际研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眼睛永远只看着政府,研究美国就是两个W,华尔街和华盛顿,这是非常不够的。热点新闻,美国大选总统闹的不亦乐乎,所有人都关注它。但是真正变革,社会的矛盾不一定就表现在华尔街和华盛顿。尤其美国是公民社会,它的特点是什么,每一个人各自为政,大家都认为自己是主人,发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就应该去做一些什么事情。在研究这个过程里面我就发现美国在20世纪100年以来的公益基金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美国最大的痼疾是贫富差距经常扩大。对付这个问题,除了政府政策之外,实际上在有政府福利之前,那些大财团已经有了公益的想法和一套做法,扶助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因此我开始研究美国公益事业。

 

       在传统农业社会的时候,全世界都有慈善公益,我们国家当然也有,就是富人开仓放粮、扶贫济困以及修桥铺路等等传统的做法。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教会做。现代的基金会,像我们熟悉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之类的,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我写了那本书就是他们一百年来的发展。

 

       现在我们进入了互联网社会,已经是后工业社会,原来的做法也已经不够了。进入了后工业阶段,有了新的公益模式,暂时称之为新公益。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这个新事物也传到了我们国家,新公益的模式跟社会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社会的改革的动力在什么地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下而上,一个是自上而下。借用列宁一句话,只有在普通人不能够按照原来方式生活下去的时候,在统治者不能在按原来的方式统治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生革命。他所说的革命是指的暴力革命,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一直有深刻的社会改革,但不是暴力革命。

 

       在美国100年前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算是一个很深刻的改革,现在矛盾又越来越尖锐化了,就呼唤新的社会改革,其中一部分就是现在蓬勃发展的新公益。这个动力一方面是底层人民,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那些群众表示对现状很不满意了,但是他们没有具体目标和改革纲领,真正落实改革,起作用应该是社会精英。为什么是既得利益者愿意改革?在于这些人的既得利益是哪儿来的?像美国这个社会是市场经济,因此富人是从市场得利的,他们自然特别害怕市场崩溃,贫富悬殊太大了没有人买东西,他们赖以得利的市场就维持不下去了。所以现在有远见的政商学各方面的精英,都在共同发起这个新公益,这个新公益就是有别于旧公益,不是完全无偿捐赠,而是跟企业的运作联合在一起。时间不够,就不介绍新公益了。

 

       我们所说的公益一定是民间性的,因为官办公益组织是中国特有国情中一个过渡阶段。第二,一定是自愿的,不能逼捐。第三,做公益是为什么,是为了解决社会特别需要,必须要做雪里送炭的,至于说用什么方式或者传统的,或者是半传统的,或者是新公益的方式,可以根据情况有各种各样的模式。

 

 

       大家都讲创新,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创新,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去虚名务实际,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可以百花齐放,有很传统的方式,像农村的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还有工业化时代的、后工业化时代的,以及前瞻未来的,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来做,最后的那个受益者一定要是你要帮助的弱势的人,要不能落实到这些人身上,都是白搭。现在有许多会议、活动,看起来很热闹,但是真正最需要帮助的人还是得不到足够的帮助。我想我们做公益,永远不忘初心,是想我们到底要想谁受益,其他这些都是围绕着那个转的。

 

    

        我讲的是在现有我们中国特有的条件之下,不要忘记服务对象是什么人,这是在两种语境之下。最后一句话: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最终要推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管环保也好,动物保护也好,或者是扶贫也好,都是要让社会向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资中筠:公益重在雪中送炭  资中筠  资中筠词条  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词条  重在  重在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公益

 2010年度中国慈善十大机构

 2010年,公益行业翻卷着整合的热浪。有的整合人才,打造公益梦之队;有的整合政府资源,成立民间智库;有的整合青年热情,支持公益理想;还有的整合客户,公关小智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