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儿童节策划】留守、流动儿童,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①

       六一将至,这是一个属于儿童的节日。然而,很少人知道它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而设立的节日。

     

       据《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称:“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行业里也不乏关注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组织机构,而公众对于他们对于机构们所从事的项目却是一知半解,我们到底能为流动、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

 

       今年六一儿童节,发展简报采访了四家专注做流动、留守儿童项目的机构,让他们谈谈自己从事的有代表性的项目,我们能做的,或许是从他们的实践中找到些许灵感。

 

文 | 张欢

视频 | 朱宇靖

                                                     

                                                      一、 项目名称:艺术+

 

      简介:音画梦想“艺术+”项目为给缺乏素质教育资源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主题体验式艺术教育课程。课程融合了绘画、手工、泥塑、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在志愿者、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小组活动、项目式学习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感受团队合作力量,增强自信心,提升沟通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叫王星辰,是音画梦想联合创始人之一。2014年,我和张碧巍共同创立了这家机构。

       实际上,我们的艺术+项目在2011年9月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当时我还是大学生,有一次带着相机和朋友去北京昌平区一个流动人口社区采风,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和想法,也就是去社区里拍片子。在路上,我们遇到了八个孩子,就是大家所说的“流动儿童”。孩子们看见我们这些从城中心过去的大学生特别紧张,都不敢跟我们对视,但看见我们手里拿的单反相机又感到非常好奇,就凑过来小声地问这个东西是什么?我当时就想,孩子们从来没接触过摄影,我们就教一下这批孩子学摄影吧,让他们更好地跟外界接触并且表达自己。

       所以,艺术+的缘起很简单,就是我们几个人想教八个孩子摄影课。这一教就是三年,后来我们发现说那八个孩子变得跟社区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了,他们更加倾向去表达自己,看见陌生人的时候也会更加自信一些。我们就觉得是不是三年的摄影课程,以及跟大学生们的接触,促进了他们心态的转变,提高了对外表达的能力,甚至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当时有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多万流动儿童,我们就想更多地去服务他们,于是在2014年年底,“音画梦想”就成立了。说起来,是项目先于机构的成立而开始的。

音画梦想/供图

 

       机构成立以后,我们很快与北京20多所小学达成了合作。最初,项目偏重于对孩子们进行艺术教育,课程分成了摄影、美术、音乐、舞蹈四个门类。我们招募了大学生志愿者,都是艺术类志愿者,学舞蹈或者学美术出身。然而,我们在项目进行中发现了一件事:孩子们在上艺术课的时候不开心。我们就问孩子为什么不开心?孩子说:哥哥姐姐们老是强迫我,比如说画圆的时候,他就一定让我画得非常圆。我们就去问了一下志愿者,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孩子这样呢?志愿者也是一脸错愕说:美术课我就要教会他画画,音乐课我就要教会他唱歌,不然多不专业。那时,我们开始反思: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吗?显然不是。

 

音画梦想/供图

       那么,艺术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是什么呢?回归当初那八个孩子跟着我们学摄影的三年,其实最令人开心的点是他们自信心有了增长,对未来有了期待。如果基于这个点的话,艺术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

       所以,在2015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把课程定位为艺术+的形式,就是说艺术的形式只是为课堂打开渠道,里面可以承载很多学科内容和各种各样的东西,孩子们可以自由在课堂上表达。

        比如一学期有八次艺术+的课程,三年级的课程有一本书是小王子的奇幻之旅,这就是艺术加一个名著经典:小王子的故事。在这一个学期里,六到八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要完成八个小任务,任务都是贯穿小王子的主题下来的。

       我们课程针对的是8到12岁的儿童,这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年龄段,这一时期孩子会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或自我怀疑。而流动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在大城市上到小学或者初中毕业就必须返乡。他需要具备能力去快速适应周边生活环境的变化,但是很多孩子并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艺术+课程其实希望教给孩子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希望给到他的是一个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就是你可以有能力去面对问题,然后想方法,借助身边的资源解决它。

 

 

音画梦想/供图

 

       今年我们把服务群体扩大到了乡村儿童,春季的时候项目在广西、甘肃、广东等地服务到了乡村小学。渠道上更多的是跟NGO合作,比如说美丽中国,我们把内容直接嫁接到他们的支教内容里,我们也会跟一些高校的支教社团合作,这样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今年的春季课程也到了尾声。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会在各个学校做一个期末成果展览,邀请家长、老师,或者周边社区的人来一起观看。做展览我们也走过弯路,在2015年那会儿展览真的做得特别隆重,孩子们会被拉到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表演,面向公众开放。后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这样的展览并不“感冒”,大家买票还是愿意去听专业院团的演出。而且到这样公开场合去表演,对孩子的激励作用真的会增大吗?其实效果也一般。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在满足主办方自己的需求,而孩子日常生活环境当中接触到最多的不过是他的老师、家长和身边的朋友,他需要这三个群体来认可他。所以,后来我们的展览就直接落地在本校了,只要让父母、老师、朋友看到你的变化和成长,这就是最大的激励。

        现在做儿童项目类的NGO为数不少,我们艺术+的特殊性在于选择了艺术教育这个细分的门类,目前在行业里面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在整体项目设计上面,我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研发艺术+的课程。同时,我们还会针对项目是不是有效做评估。既有自己的评估团队,也有外部第三方团队做整体项目评估。所以,虽然艺术+做的事情特别感性,似乎没有标准的事情,但是我们很努力在尝试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量化项目的有效性。我们希望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一个闭环逻辑,这在目前行业里面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

       视频链接请点击:https://v.qq.com/x/page/r0669zd1gew.html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留守  留守词条  儿童节  儿童节词条  流动  流动词条  策划  策划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  
公益

 【助残】关于残疾的十个事实

 残疾人是世界上最为被边缘化的群体。与无残疾者相比,残疾人有着不良健康结果,学业成就偏低,参与经济生活的机会较少,且贫困率较高。 现在,残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