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创案例 | 新人类改造老Store:不提供杂货,只提供邻里情

       在香港屯门,有这么一家上个世纪的“老士多(Store)”,不卖汽水,卖故事;不卖香烟,卖人情。这里是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而家长们也在沟通交流中重拾最为纯粹的街坊情。

 

       放下手机,回归到最原始的本真,一起共学、共建、共享,连人、种情、惜地。不信?跟着小友的脚步,带你到街角一秒穿越回童年!

 

(本文的数据和信息来源于桌面研究,不是一手资料。)

 

本文长度约4382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5分钟

 

 

“小朋友在家里是不是一定要听大人的话?想不想家里所有事情都由小孩子决定?” 

 

“想!我不想做暑假作业,我不想收拾房间!” 

 

“如果小朋友自己管治学校,你会定什么新规矩?” 

 

“少些暑期作业,考完试要即刻放暑假!” 

 

“每天都有体育课!”

 

 

 

 

       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正叽叽喳喳地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可当老师问他们愿不愿意做财政司司长时,只有一位六年级的小女孩自信地举起了手。

 

       其他的孩子,都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也许你会好奇,学校课堂上少有如此开放性的讨论,孩子们这是在哪里上课?

 

 

 

 

 

士多!What?士多不是卖零食饮料的吗?

 

其实,这里是香港屯门的百好绘本士多,只卖故事,不卖汽水。

 

Aim:

缺乏亲子教育空间,自己动手

创造!

 

       说起香港,大家都会想到维港璀璨的灯火,国际大都会的繁华,教育理念先进资源丰富,其实,远离市区的屯门、元朗和天水围,又是另一番景象。

 

       从右往左读的店铺招牌、卖各种粮油杂货的旧街铺、市井味十足的鱼菜档贩和茶餐厅……这些旧区里少有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也没有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但却独有一份温暖的人情味。

 

 

 

 

       可是这些散落在城郊的旧区,没有大型图书馆、亲子活动和室内游乐场,想带着孩子参加亲子活动?

 

       那就要花一个多小时山长水远地跑到九龙、香港岛或尖沙咀等中心区,也就是说,为了参加一次50多分钟的亲子活动,要来回搭车两个小时。

 

       小朋友舟车劳顿过后,已经累的不行,哪还有精力学习玩乐?

 

 

 

 

 

       既然这里如此缺乏读书会、工作坊等亲子教育资源,我们能不能自力更生,共创一个让孩子们听故事、玩耍的活动空间?

 

       Helen萌生出这个想法后,就和其他家长商量:“附近不乏新型高密度屋苑,但邻里之间却非常冷漠,大家整天都关着门,我们70、80后经历过的温暖的邻里关系,下一代真的不能有吗?”

 

       是的,他们不仅仅想给基层的孩子一个做亲子教育的活动的场所,更想透过空间的营造,将社区里的人连结起来。

 

 

 

 

       然而,哪里有场地能给他们长期做活动?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许多业主都是利字当头,要搞一个非营利空间,难上加难。

 

       但让Helen意想不到的是,一次旧朋友聚会,就把这个大难题给解决了。

       

       她朋友的父母生前曾在蓝地大街尽头经营一家士多,一做就是十几年,如今这家店却一直闲置着。(注:广东和港澳地区将“小卖部”称为“士多”,这种说法源于英文’store’.)

 

       朋友听了Helen的想法后,非常认同她的理念,愿意以友情价把“士多”租给她办绘本故事馆。

 

 

 

 

       Helen和另一位家长付了两年租金,把店面租了下来,然后在网上发帖,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一同把空间建起来。

 

       “刚巧去年初自己要动手术,从忙碌的节奏中停下来,忽然觉得大家只是想生活轻松一点,温柔一点,而孩子们的世界也不应只剩下荧光幕。再忙碌,都不要忽略「家」,家不只是关了大门的一伙几口,更是我们的社区,我们日夜出入的地方,不要让它变得似近还远。”

 

 

       Approach:

       活化旧士多,共创亲子活动空间

 

       2016年9月,Helen和筹委会的家长从零开始,将“百好士多”活化,自己空间自己造。

 

       刚开始,只有四、五位家长响应支持,后来通过网络宣传招募和媒体的报道,短短几个月内,就有70多人加入团队当义工!

 

 

 

 

 

       在清理改造士多的过程中,对那些有着集体记忆的岁月痕迹,他们都一一保留。

 

       “百好士多”这块老牌子不仅高悬在门面上,还被家长们以新的方式延续,给活动空间起了一个情怀满满的名字:百好绘本士多

 

       斑驳的铁闸门上依稀的“英记”字样,还告诉大家,“百好士多”的前身是一间单车铺。算起来,这家老店已在蓝地大街上陪伴了居民半个世纪。

 

 

 

 

       “士多”里的窗花、红蓝相间的老地砖和外墙上残留的广告海报,似乎都在诉说着旧日的故事:“如果想给孩子们讲以前的事情,就要保留点旧事物,有点历史故事痕迹。”

 

       进驻士多后,家长们先给墙壁刷上新的油漆,看到屋子前面的地面有些凹凸不平,就有忙着研究混水泥铺地。

 

 

 

 

       既然这是一个绘本阅读空间,就少不了书柜。不过,家长们并不打算买现成的家具,而是想到了红酒箱。

 

       “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希望亲身实践‘无用之物改造后能再变得有用’的理念。”

 

       几位家长在网上发起征集后,义工团队就帮忙把红酒箱运回士多,再花好几个星期时间,一个个细细打磨。

 

 

 

 

       恰好这时,一位老木匠路过士多,得知他们正在给孩子们打造活动空间,二话不说就加入了义工队。

 

       他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把几十个红酒箱固定在墙上,做成一排排五尺高的书柜。老木匠看到还有回收来的卡板等木料,略施巧技,就打造出一张张小木凳和一架木头车。

 

 

 

 

       担心孩子们在士多外空地玩耍时会冲出马路,家长义工们便找来旧钢管,砌出一道铁围栏,并用从回收场里拿回来的卡板装饰。

 

       为了让这些卡板能够防水防虫,家长们就在木匠指导下,将其拆件、打磨、火烧再上色。

 

 

 

 

       两个废弃的大车胎,交错着绑上五颜六色的绳子,就成了小朋友的弹床。

 

       连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黑板和粉笔,也都大有来头。

 

       筹委会成员之一的Vee说:“院子里的黑板原本是一位艺术家的画作,他把木板捐赠给我们后,家长就在上面涂上黑色油漆,而粉笔也是别人捐赠的,用菜渣、马铃薯等制成,不含化学成分。”

 

 

 

       士多里的各种玩具、文具和最重要的绘本,也都来自家长、学校、出版社或文具公司的捐赠。

 

       “原来只要出声,就有很多人愿意帮忙,社区内好多卧虎藏龙!”各位家长义工们一起使出十八般武艺打造“百好绘本士多”,让Helen惊叹,原来闲置资源竟有这么多,换一种方式,它们就能有第二次生命。

 

       更重要的是,父母一手一脚打造“绘本士多”,孩子们都看在了眼里。“当他们自小看见父母工作不假手于人,也会相信自己能自理。”

 

 

       对了,还有外墙上的漂亮彩绘,是自闭症障碍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在“绘出我本色”活动中,共同完成的哦。

 

       空间打造好了,重头戏“亲子绘本阅读活动”也在亲子阅读推广组织“绿脚丫”的帮助下上线啦!

 

       “绿脚丫一直尝试开发这些平台,让更多被视为素人的人,可以筹划社区活动。希望他们有了这些经验之后,能够在自己的社区里举办亲子活动。”绿脚丫发起人柯佳列说。

 

       看!一位年轻妈妈正在拉动绘本的开关,给孩子们打开了一片绿色的世界~

 

 

 

 

Action:

联结邻里情:连人、种情、惜地

 

       “可有一天,森林外来了不少推土机,树木被一棵棵推倒、连根拔起,森林越来越小,人们和动物都跑光了,只剩下走得最慢的树懒还在睡。”

 

       妈妈Titania翻开立体绘本,一边讲一边带着孩子们“走进”森林里。当听到最后一棵树消失时,原本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渐渐沉默了。

 

 

 

 

       “幸好有人想再看见森林,撒下种子,大家瞧瞧,树苗长大了!”随着Titania的讲述,小朋友们轻轻拉动绘本的机关,看着各种小树苗缓缓升起,开心地笑了。

 

       Titania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全世界被砍伐的森林面积,相当于5亿多个标准足球场,而树懒等野生动物也频临绝种。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讲述,让保护森林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萌芽,这比硬生生的课本灌输有力得多。

 

 

 

       在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时,妈妈们不仅不要求小朋友必须坐着听,还提醒其他家长,不要担心小孩听不懂而一直在他们耳边说话。

 

       这也正是“百好绘本士多”和外面playgroup亲子活动所不同的地方,playgroup学费比较高而且形式单一,家长也期望孩子们能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但在屯门蓝地,他们的心态就完全不同了:“百好的亲子活动,提倡不只是单向参与,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带动,而家长本身也再一次感受童年。”

 

 

 

       还记得开篇中孩子们的踊跃讨论吗?那是绿脚丫创办人柯佳列在给孩子们上“绘本哲思课”。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

 

       柯佳列会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如果我是市长》,以家庭为出发点,再到学校,引至社会,探讨儿童可不可以自治。

 

       打架就一定是负面的吗?见义勇为而动手,又算不算打架?柯佳列希望能通过探讨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思考能力,让他们明白到不能从单方面看待事情,而是要想想,大人讲的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孩子也有发声的权利,他们现在就是公民,不是未来公民。”

 

 

 

 

       每一期读书会,都有不同的主题,从而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的社会议题。结束后,孩子们就在士多里尽情自由玩乐,堆城堡、推玩具车……

 

       以音乐为主题的绘本活动,家长们请来两位音乐家哥哥,给孩子们义务演奏大提琴和小提琴。听完音乐,孩子们跟着脑洞大开,用羽毛、棉球等装饰自己用纸皮做的“小提琴”。

 

       对这些基层孩子来说,音乐厅里几百上千的演奏会他们几乎很少能机会欣赏,而且让他们一声不响地坐上两三个小时也不太现实。

 

 

 

       而经典广东话儿歌音乐会,更是从讲故事和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出发,引领孩子们进入不同时期的广东话儿歌的精彩世界,传承粤语童谣文化。

 

       士多里的演奏会,反而更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就如在Titania所说:“小朋友纯粹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享受音乐,用眼睛观察,耳朵细听,这样的体验才立体。”

 

 

 

 

       每个月“百记绘本士多”都设立“桌游日”,父母带着桌上游戏来到士多里和其他人分享,先介绍游戏,再交换玩。

 

       眼看士多恢复了往日的生气,Titania更是信心满满地说:“以前士多、凉茶铺等地方,是社区聚焦点,大家都喜欢在这里聊天,建立人际关系,现在城市的发展反而让彼此关系疏离,我们很想让这里像社区中心似的,令街坊变得如往日般亲密。”

 

       现在,Helen五岁的女儿更是不时跑到对面找小朋友:“Nana,过来玩吧!”

 

 

 

       每一次活动开始前,家长都会提前带孩子来,一起帮忙准备、布置场地,结束后,孩子们都会主动收拾好玩具,将绘本放好,甚至还懂得将吃完的果皮放进厨余回收箱里。

 

       “百记绘本士多”的活动多种多样,而家长们,也在这里和小朋友们一同成长。

 

 

       用商家办完活动捐出的上万个波波,淹没整个士多,让小孩尽情地在这片色彩斑斓的海洋里浮沉畅游。

 

       通过“碎念工房”等工作坊,将日常琐碎的废物变成美美的东西,回馈社区。

 

 

 

       比如圣诞前夕,他们就利用从天水围捡来的木头做小树人,孩子们制作的两个小树人,一个带回家送给最爱的人,另一个则会让它回归到原本捡拾的地方,让更多人关注香港绿化,并将让这份温暖的喜悦传递给更多人。

 

       而回收的木头,还可以打造成“街坊漂书车”,让图书更好地共享。

 

 

 

 

       有的活动更是鼓励孩子走出士多,满大街找红色的东西体味新年气息,或指引他们画下自己眼中的社区地图。

 

       “百记绘本士多”每逢二、三、五,士多都会举办宝宝读书会,而周末则会不定期举办音乐会、棋会和工作坊等。每场活动,会象征性地收取10-50港币的费用,用来支持士多的日常运营。

 

       分享故事、食物,体味自然,学习美感,一场场活动或工作坊,让孩子们以丰富多彩的方式看世界。而家长们也在一次次陪伴中,找回了往日浓浓的街坊情。

 

 

 

 

       如今,不仅仅是屯门,连元朗、天水围等地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当义工,做活动。

 

       在Helen看来,希望透过绘本士多,透过绘本作媒介,能将养分给予孩子,让生活正面一点,友爱一些。

 

       就像一位士多义工所说:“我们常说,我们服务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参与得越多,收获就越大。我们还在亲子共乐的同时,尝试如何带出一点点社会价值。”

 

  

 

Reference:

1.https://www.hk01.com/社區專題/50377

2.https://www.hk01.com/社區專題/74836

3.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etw/magazine/article/20170330/3_17807090

4.http://www.ohpama.com/185890/24parent

5.https://www.mamibuy.com.hk/talk/article/60823

6.https://www.facebook.com/picturebookstore

7.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4522

8.香港屯门:这家上世纪的老士多,不卖汽水,卖故事;不卖香烟,卖人情 | 想象·一座城 807创新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提供  提供词条  新人类  新人类词条  邻里  邻里词条  杂货  杂货词条  改造  改造词条  
公益

 开源利他主义–多对多慈善模式

 在今天这个各种事物相互交织的世界上,对社会革新来说,那些可以使小的零散的任务变得模式化,进行众包和聚集的才算的上是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模式。慈 善事业在...(展开)

公益

 养老院须有公益底线

据报载,北京东城区的汇晨老年公寓是一家由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的公办民营养老院,只有200张床位,月交5000元以上才能入住。目前,入住老人仅有80位,床位使用率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