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刘忠亮:中国公益需要更多的“金桔奖”

中国公益需要更多的“金桔奖”

 

 

      中国公益目前处于野蛮生长和迷茫阶段。在此阶段中各种论调层出不穷:公益规模化、公益商业化、公益创新等,让公益从业人员莫衷一是。

 

 

      在此过程中,处于行业优势地位的基金会有不少对自己的角色也无所适从。有的基金会甚至开始调整自己的支持方向,专门支持所谓的“创新”“规模化”与“商业化”项目,让扎扎实实开展公益活动的机构进一步被边缘化。

 

 

      以此同时,在资助型基金会只占基金会总数不到5%的资助市场,资助型基金会成了“稀有产品”,成为众多NGO(注:本文所指NGO为执行型公益组织)争夺的对象。在这种供需严重失调的状态下,本应平等合作的基金会与NGO,变成了由基金会主宰的状态。

 

 

      另外,中国公益无论从行业基础设施层面还是NGO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如此纠结的局面,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目前的状况,引导中国公益走向健康发展的大道?

 

 

      良好公益生态的建设,离不开政策法规、公众认知和行业规范与自律等方面的建设及引导。抛开政策与法规层面,公众认知和行业规范自律是每个公益人应该去做,也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在这方面,金桔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金桔奖是由5位草根公益人在2013年发起并通过志愿性工作投入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NGO对基金会的评价,改变目前不对等的基金会与NGO的关系,促进更多的基金会做更好的资助。

 

 

      虽然是由几个草根机构及公益人所运作,参与评价的NGO数量还需进一步扩大、其评价过程和结果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此项评价却被包括哪些“大块头”在内的基金会所认可和珍视。

 

 

      那么,是什么东西赋予这项草根行动如此大的魅力和影响力呢?笔者认为,首先,此类评价是目前公益行业所急需的;其次,此项评价的纯净性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和尊重。比如金桔奖有效规避了目前以找钱为目的的各项行业评价的陷阱。通过拒绝接受基金会资助而有效贯彻了利益冲突规避原则,保证了评价的独立性(金桔奖运作所需的费用全部来源于99公益日的众筹)。在此基础上,评价的各项活动均通过工作组无偿工作的形式来开展。再次,此项评价不是工作组的论断,而是客观反应了参与评价NGO的声音,这种做法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金桔奖从资助战略流程的清晰,对NGO及工作领域的理解与尊重,对NGO机构发展的支持和公益行业的引领等,由NGO对基金会进行考核评价,推动资助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那么,还有哪些方面也需要类似的“金桔奖”呢?

 

 

      在公益舆论导向方面需要有“金桔奖”

 

 

      虽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一种健康的生态,但这种多元并不意味着没有主旋律,没有多元之下的共同本质。如果缺乏这种主旋律、这种共同本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会使人无所适从。目前的中国公益行业正是如此。前期一些公益大咖的公开言论,其初衷可能是以此激发大家对公益方向和定位的思考,但却不幸被许多公益从业者当做标杆和未来的公益方向来理解。

 

 

      比如,关于公益商业化的讨论,原提出者真实的目的可能是提示公益机构要以商业机构的一些运作和管理思维和理念来提升公益机构运作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但却被不少公益人片面的理解为公益组织都应该要商业化,甚至认为只有商业化才是公益未来出路。

 

      使不少从事公益活动的机构一头雾水,甚至开始丧失坚持下去的信心。其实,在上述讨论中,应该明确所谓公益的商业化更多的是指应用商业思维和理念来提高公益组织的运作和管理效率和效果。在机构运作模式上,只有一部分公益工作是适合社会企业式的商业化的,尚有很多领域的公益并不适合商业化,只能以传统的公益模式去开展。

 

 

      又如,关于公益规模化的讨论。原提倡者的初衷可能是说公益项目应该尽可能规模化,这样才能扩大项目的效率和影响。但却被不少公益人片面理解为只有规模化的项目才是好的,不能规模化的项目就是不好的。这使得那些处于探索期、或是服务于少数群体的项目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使得一些公益人怀疑是否应该继续手中的小规模项目。因此,在讨论公益规模化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首先,能够规模化的项目的确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和影响;其次,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规模化。一些处于特殊环境中的少数群体,仍然需要多元化和定制化的项目服务;再次,项目的规模化需要由小变大的过程,也即目前规模化的项目也是从小项目开始,并从小项目中提炼出来的。比如希望工程也不是一来就是全国范围的,它也是由一两所学校开始探索,然后才慢慢大范围推广的。

 

 

      再如,关于公益创新的讨论,原提倡者的用意可能是希望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在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同时关注新问题,这样才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然而,经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后,不少公益人将创新片面化,成了非创新项目,或为了创新而创新。遗憾的是,一些基金会也开始调整资助方向,从支持传统性项目变为只支持所谓的创新项目。这种误导使传统的公益项目和干预手法越来越被边沿化。

 

 

      然而,在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的同时,尚有诸多传统性社会问题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比如大量的弱势人群仍面临传统性生存与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除一部分可以通过创新性手段来解决外,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以传统的方式去解决。因此,我们在讨论公益创新的同时,应该明确,我们在注重吸收新思维、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不得不继续解决传统或常规性问题。以此同时,无论新旧社会问题,仍然需要传统或常规性解决方法。所以,“新”与“旧”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公益界需要设立公益舆论导向方面的“金桔奖”,评选出正能量的公益舆论导向者或机构,让中国的公益在不断吸收新理念、新方法的同时,不忘初心,不忘方向、稳扎稳打的发展下去。

 

 

      在NGO规范化方面需要设立“金桔奖”

 

 

      公益组织的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是公益界不争的事实。尤以中小型NGO为最。不少NGO在治理和管理层面尚处于机构使命不清、战略不明、规范与制度欠缺、家长式和行政式领导与管理方法盛行等状况;在项目执行力方面,不少NGO的项目所解决的问题缺乏精准,干预的方法过于粗放且缺乏可持续性,项目的管理过于混乱,缺乏应有的规划和实施监测与评估,项目中“活动-产出-目标”之间缺乏清晰的逻辑关系等。

 

 

      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使NGO自身发展能力和项目效果受损,还会拖累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在NGO规范化、专业化方面也需要设立“金桔奖”,定期评选出运作较为规范和专业的NGO,为行业树立示范和榜样,并鞭策后进者。评选的参加者应该包括行业员工、受助群体、和支持方(如基金会)等相关方。评价的范围应该涵盖治理、管理和项目质量和影响等方面。

 

 

      总之,要改变目前迷茫而乏力的状况,促进中国公益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其中通过评奖的形式来指出方向、树立典范和鞭策后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公益行业的认知,还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建设。这在现阶段尤为必要,不过,评选一定要保证纯洁性、客观性和独立性,切勿让那些为了捞钱或动机不纯的评选乘虚而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忠  刘忠词条  金桔  金桔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  
公益

 广东地区免费午餐基金即将成立

摘要:邓飞将于7日发起广东地区免费午餐基金,筹集专款来改善广东贫困山区学校午餐难题。在继免费午餐之后,邓飞在7月中旬启动“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项目,为中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