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对话】当你申请无望时,21岁的她即将第3次去联合国实习

 

 

近十年在过去的三年里,21岁的王姝踏上了世界上三个最不发达的国家:她在老挝度过了半年时光,与如孤岛般的国中之国莱索托短暂邂逅,今年又在肯尼亚度过了夏天。飞越湖海和山川,在不同的国家落地,去融入各种各样的人群,对执着于“国际发展”的王姝来说,是永不厌倦的探索,更是永不疲累的追逐。

 

 

 

 

 

“做国际发展就意味着你要做一个异乡人”,从肯尼亚回来之后,她这样写道。

 

 

异乡人的身份意味着什么?小时候的王姝或许并不清楚,那个时候她的梦想是能去不同的国家。如今在国际发展的道路上行走了数年,除了时常为自己的选择和儿时的梦想不谋而合感到惊喜,王姝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身份带来的是拥抱多样性的机会,也意味着在矛盾的碰撞中寻觅到发展机遇的可能。

 

1:

联合国艾滋病署的工作

让我认准了国际发展

 

7月的老挝炎热而潮湿,这个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东南亚小国,对王姝这个“异乡人”而言有着无尽的吸引力。2017年,在联合国艾滋病署驻老挝办事处实习的半年里,王姝工作之余最喜欢的就是骑着她的廉价自行车,穿行在凯旋门(patuxai)、咖啡厅和寺庙之间,用自己和小伙伴们现学现卖的老挝语,探索市井里的文化特色。

 

王姝朋友Timothy镜头下的老挝

 

 

然而在此之前,王姝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大一的她真能申请上联合国的实习。经历了校内选拔、香港义工处面试和联合国官员的筛选,凭借着不错的英语和高中打模联、闯南北时积累的国际视野,成为了所有入选者里年龄最小的学生。而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份凭借“运气”获得的实习,会让自己在大一就确定了一条日后会走很久的路——国际发展。

 

 

王姝(右二)和另外3个去老挝的香港联合国志愿者,一起学习当地语言,并把微信群名改成了“4 laotians”(老挝语,意为四个老挝人)

 

 

联合国艾滋病署驻老挝办事处人不多,平时只有老板和王姝两个人。老板的工作很忙,所以当统筹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系列活动的任务落到王姝身上时,她很头大。让她感觉举步维艰的是,其中一个她策划的Ted Talk式艾滋病主题分享活动,在筹办之初老板就出差了,别说没有赞助,连拉赞助的人都没有。

 

 

一心想要办好活动的王姝只好硬着头皮一切从头开始:找谁拉赞助?如何挑选分享的嘉宾?从哪里找到一个艾滋病患者?如何让他愿意上台来分享自己的经历?如何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听?

 

 

“我也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老板和我说做个小点规模的就行了,但我希望活动能让更多人知道,帮助更多人”,对最终结果并没有什么信心的王姝说,自己只是尽可能把不确定的问题一个个敲定,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一个个做好,就像高中为了加入心仪的模拟联合国社团,她特意去找了负责老师三次,最后甚至把一封信从门缝里塞进了老师办公室——“我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她到底会不会答应”,王姝想了想,“但我做到这份上,真的尽力了。”

 

 

这次她依然尽力了。凭着热情、真诚、专业的态度以及工作前期积累的人脉,王姝最后不仅争取到了法国红十字会的资助,还确定了包括一位确诊艾滋病患者在内的四位分享嘉宾。

 

当时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分享活动的宣传海报

 

 

“当时为了和一个分享嘉宾对稿子,我骑自行车骑了半个钟头到他办公室,”王姝笑,“真的觉得自己太不容易了。”老挝的节奏很慢,大家的工作风格也比较闲散,为了督促嘉宾按计划完成任务,确定分享的内容不至于与主题脱节,王姝只能一个一个上门拜访。

 

 

最终,王姝“一意孤行”筹办的分享活动有100多人出席,那位受邀的艾滋病患者,坐着长途大巴,一路颠簸,跨省来到老挝的首都分享自己如何定期接受治疗,如何面对患病之后的生活;来自其他机构的伙伴在台上演示艾滋病测试的过程,欧盟和法国大使甚至上台参与了唾液检测,为大家祛魅;还有很多王姝在联合国和当地的朋友也都前来支持……

 

由王姝统筹的世界艾滋病主题日活动的大合影

 

 

“真的很感动,尤其是看到那位跨省前来分享的艾滋患者”,座无虚席的活动和嘉宾分享后的掌声,让王姝深感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真的值得。”

 

跨省赶来参与分享活动的艾滋病患者

 

 

而正是这段在老挝的经历,让王姝感受到了做国际发展的魅力:虽是在他乡,却能够在当地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即使并不精通当地语言,但学习和融入的过程总是妙不可言;纵然人与人之间的信仰和境遇千差万别,但总有些共通的东西能把彼此连结在一起——矛盾和挑战处处可见,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可能却能在碰撞中一点点显现。

 

 

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上,王姝代表联合国艾滋病署致欢迎辞

 

2:

与当初离开非洲的自己和解

 

老挝回来的王姝转学去了新西兰,继续攻读自己热爱的社会学,并兼修了统计学专业。在联合国艾滋病署老挝办事处的这样一份“高起点”工作,作为王姝实践“国际发展”的开始,也让更多的机遇为她的探索和实践敞开了大门。

 

 

2018年底,王姝又一次成功申请到了联合国的工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一次的工作地点是在非洲莱索托,按计划她将要在那里做一年志愿工作,但事实上,2019年1月10日辗转了多趟航班飞去莱索托的王姝,只在那里待了一周多。

 

 

当初面对工作介绍上“relatively safe”的模糊字眼,王姝并没有想多,第一份联合国的实习经历让她对这份志愿工作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天呐我要去非洲了!”王姝笑称自己当时得知有机会去莱索托时过于兴奋。但是随后而来的行程通知和接待事宜并不让人愉快,经历了临时改航班、退签租房的几番波折后,王姝终于来到了这个同样处于最不发达名单之列的国家。

 

 

临行前,王姝收到的来自朋友妹妹的祝福卡片

 

 

“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大片大片的荒草,零零星星的、穿着特色服饰的人以及成群结队的牲畜,远远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里像是一个被包围起来的、孤岛般的城市。”荒芜、萧瑟的莱索托给王姝的期待蒙上了一层阴翳。

 

 

随后而来的安全问题,同样也让王姝感到焦虑:比她先到一个月的同事韩国小姐姐刚来不久就在街上遭遇了抢劫,当地同事也有相似的经历,再加上当地并没有专业机构去帮助他们熟悉社会情况,王姝觉得很不安。在反复和大使馆确认了当地的安全状况是连正常出门都会受到影响之后,几个晚上彻夜难眠的王姝终于决定回国。

 

 

“我是那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言放弃的人,”王姝相信自己这一点,尤其是面对自己期待了很久的机会时。如今做出离开的决定,需要的勇气可想而知。毕竟在从莱索托离开之前,她的人生词典里从来都没有“中途放弃”这个词。

 

 

“我在去之前对莱索托了解得不多,关于这个国家的资料真的少之又少,和我的预期不太一样。”一直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被现场解决的王姝,这次的决定,给一直往前冲的自己踩下了急刹车——做选择时的勇气固然可贵,但也要查更多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适当的预期。

 

 

 

2017年,王姝与联合国老挝办事处工作的实习生们一起庆祝生日。在经历了莱索托之行后,她意识到自己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他乡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的同时,也能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王姝有些气馁和失落,尤其是得知韩国同事依然留在莱索托后。但王姝现在并不后悔自己的离开,“我从那时起知道了我的底线是我想要正常的生活。”虽然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是“异乡人”刚刚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必须具备的,但王姝希望能在他乡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拥有一些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并肩为热爱的国际发展事业贡献力量,而不是像在莱索托时那样如“孤岛”一般无依无援。

 

 

“我一直在努力和之前离开非洲的自己和解,我觉得我慢慢还是做到了。”

 

3:

去更危险的地方赚钱?

接受不同,才能感同身受

 

 

为了更了解非洲,明确自己是否未来还会在非洲从事长期的工作,王姝决定再去非洲看看。这一次,她想到了自己关注很久的中南屋,“我一直对各种青年活动很感兴趣,中南屋算是我了解得做得比较有意思的”,于是最终王姝选择加入中南屋在肯尼亚进行的海外华人安全调研项目。

 

 

2019年7月,带着之前在莱索托的遗憾,也带着对非洲大陆安全问题的好奇,王姝终于再一次回到了非洲。

 

 

调研行程中,黄泓翔老师正在和王姝所在的调研小组讨论课题

 

 

在肯尼亚的调研中,学员们被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去中餐馆、华人街等华人比较多的地方发放问卷,进行实地采访。虽然连续四五天都去发问卷有点枯燥,但是王姝觉得和很多不同的人聊天非常有意思,“我真的很喜欢和别人聊天”,王姝说,“在一个商场里,我们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听他们分享的经历,会觉得每个人都好不一样——为什么他要留在这里,他对安全问题怎么看,我真的很想知道。”

 

 

喜欢与别人交流的王姝很迅速地和中餐馆的老板、顾客们熟络起来,对肯尼亚的华人群体所面对的安全隐患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同行业的人所面对的安全问题不太一样。”王姝总结,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当有些人在极力规避风险的时候,也有一些生意人觉得肯尼亚“不够危险”,他们要去更危险的地方赚钱。

 

王姝和在肯尼亚调研的时候,向当地的华人了解她们眼中的华人安全现状

 

 

“你可能很难理解他们的想法或者生活习惯,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你和他不一样而已。”“去更危险的地方赚钱”这样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在王姝看来其背后的逻辑却能解答一切:危险的地方物价更高,他们愿意为高利润承担更高的风险。

 

 

在调研过程中,王姝越来越意识到“尊重、包容、开放”对于一个“异乡人”而言有多么重要。

 

调研小组在当地中国餐馆前的合影

 

 

在他乡,“异乡人”的立场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差异背后的逻辑是否能被条分缕析出来。接受差异的存在才有可能感同身受,才能充分理解另一个群体的处境和遭遇的问题。在“他乡”生活,尊重多样化的选择,融入当地的文化,是每一个有志于从事国际发展事业的“异乡人”应秉持的心态。

4:

我不想当一个盲从者

 

“大概是和调研课题有关,我听了很多当地人的真实故事,让我觉得非洲并不是那么安全”,王姝坦言,肯尼亚之行让她对非洲国家有了更清醒地认识。王姝觉得自己会在未来尝试选择一个相对发展不错的非洲国家工作几年,与国际发展的实践者们一起探索前行,也为更非主流文化的群体发出声音。

 

 

“她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视野很开阔,经历也很丰富。”这是中南屋肯尼亚项目的带队老师,对王姝的评价。这个在调研第三天晚上就因为对行程安排和调研内容有异议,专门来和老师交流的学生,让人印象深刻。

 

在肯尼亚,王姝(中间)和调研小组一起讨论课题

 

 

“我不想做盲从者。”骨子里很有棱角的王姝在日常生活里并不是锋芒毕露,她和自己在奥克兰大学周围中餐馆里的老板大厨们打成一片,也和朋友们聊些琐碎的话题。但有异议就要交流,做理性的抗争者和沟通者,始终是王姝对自己的期许,一个合格的“异见分子”。

 

 

如今,“异乡人”的王姝,在国际发展的道路上已如愿行走了数载,回首来路,无论是努力争取的初试机会、意料之外的相识经历,还是有心拾起的朝花、无意撞见的旧景,如今在王姝看来,都有各自深意:或为她指引了方向,或为她明确了底线,或告诉了她自己的坚持和热情安在何处,或让她更加明确自己希望以何种方式前行。

 

王姝在新西兰玩滑翔伞时候的照片

 

 

今年11月,王姝又将开始她在联合国的第三份工作,与两年之前惊人的巧合,同样是联合国艾滋病署,这一次她在北京。

 

 

盘旋兜转里,异乡人的轻舟早已越过了万重山川。

 

 

写在最后:

想要申请联合国实习?来自王姝的建议——

 

1. 最基本的要求是英语口语交流无障碍,英文写作很不错;

2. 最好有一些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经验,可以分类写,比如青年论坛、女性赋权、社企创新等;

3. 表现出对社会话题的热情和想要做出改变的愿望;

4. 经验匹配度越高,几率越大,可以同时申请联合国内部的多个岗位。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联合国  联合国词条  无望  无望词条  实习  实习词条  对话  对话词条  即将  即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