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讲述】张帆:专注于初心,做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

 

编者按

 

 

从大山走出,进入清华,从在母校设立赢帆奖学金开始,开启公益之路。弘道致远,慧智育人,是弘慧的使命,“让乡村孩子更美好的成长,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人”,是他的初心。正值国际公益学院4周年院庆月,国际公益学院校友,弘慧基金会理事长张帆受邀参加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乐天行动派”线上午餐会,分享他的故事。

 

 

 

 

 

以下为张帆理事长发言实录~~

 

 

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各位朋友大家中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各位关注乡村教育、关注公益的朋友一起做一个交流。

 

 

我是张帆,来自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我来自湖南一个乡村,1989年的时候非常幸运成为我们贫困县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在清华学工科,但后来本科毕业以后去做了金融,所以我在1997年又回到清华经管学院读了金融研究生,2000年毕业。

 

 

公益,从最初的地方开始

 

 

2001年的时候,我在自己的母校沅陵一中设立了一个奖学金,当时想法很简单,是希望能够帮助跟我一样家庭背景的孩子获得学习机会,走入社会。2008年我正式发起成立了基金会,从2010年开始招募全职员工,基金会一步一步探索走到今天。2013年开始我自己投入了50%以上的时间到公益领域。最近几年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自己在公益领域花的时间大概是70%-80%,今天特别开心跟大家来做这个交流。

 

 

 

 

弘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上而下一个草根公益力量,有自我生发的一个过程。PPT中是关于弘慧的基本介绍。

 

 

 

筑梦计划,做乡村孩子的陪伴者

 

 

 

今天我想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弘慧的典型项目——“筑梦计划”。这个项目起源于我2001年在母校做的奖学金,2008年成立基金会之后,把奖助学金这个项目进行了升级。经过十年探索,弘慧筑梦计划成为一个相对系统性比较强、很完整、时间链条很长,设计看似也比较复杂的一个公益项目。这是一张筑梦计划的图,我们说要做乡村孩子的陪伴者。这个项目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受助对象是乡村的孩子。

 

 

 

 

首先我们从入口上来说,我们在乡村学校的初一学生当中去筛选、寻找适合陪伴的孩子。我们都知道在乡村读初中的孩子,80%左右是没有机会读高中,只有5%的比例能够有机会考上大学。我们希望寻找到那种不光是家庭贫困,更重要的是自己积极进取,愿意努力读书改变命运的孩子,所以我们在初中的阶段都会有辅导员去帮助我们寻找这样的对象。

 

 

在寻找到合适对象的之后,通过经济辅助和心灵关怀两条路线,同时来支持这些孩子成长。最重要是做他们的陪伴者,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实际上在乡村中学生的营地活动当中进行了系列化的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有乡村训练营,针对初一孩子在乡村学校做的自有夏令营,这是我们和PBL合作于县城针对初三孩子做的夏令营。

 

 

“城市实践营”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在大城市尤其像长沙这样的省城,面对高一的孩子做的夏令营。“公益成长营”是孩子们高考完了之后,我们在北京做的以公益为主题、以成长发展为主题的一个夏令营。

 

 

针对初中、高中、大学不同的帮助措施

 

 

在初中阶段我们都会有奖学金或者叫助学金,高中阶段依旧有。但是在高中阶段我们会在有条件的县域组建弘慧班,配备长期的志愿者驻扎在高中,帮助这些孩子们在三年的高中学习当中自我生长、自我成长,连接外地的资源。

 

 

进入大学之后,我们组建了弘慧学生联合会,全国目前有11个弘慧之家,相当于弘慧大学生的自组织。在整个大学期间我们取消了经济上的直接帮助,进而推动一种独立的理念,就是我们认为乡村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自己要独自担当自己学习的责任和生活的责任,所以在高中期间我们会指导我们的弘慧学生去申请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不会直接给他们助学金。

 

 

但是在大学期间整个项目设计当中,我们还是非常用心,因为针对我们陪伴的孩子,他们未来有职业化发展和学业的深造的需求,有些问题就会融入到我们的项目体系当中。英才基金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英才”和“星火”

 

 

 

英才基金是2012年我们资助的一个孩子在南开读数学,考上了复旦的金融硕士,一年的学费是2.8万,再加上生活费,他说读不起。我们理事会讨论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教育里面的高消费,不应该资助。但是我们从整个“乡村筑梦计划”的陪伴体系和长远的目标出发,认为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如果有一部分人有机会走的更远,我们应该积极支持,但是我们要在理念上进行倡导。

 

 

所以在2013年我们专设了一个英才基金项目,定向募集了三百万,用于资助、支持弘慧的孩子职业化、长远发展过程当中的需要。例如支持他们出国,支持他们读研究生、读博士生,支持他们职业化发展。不过我们的前提要求是:他们要自己主动申请,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获得资助之后,我们也会附带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他未来每年要提供不少于40个小时志愿者服务时间,可以向弘慧提供,也可以向其他公益机构提供。第二个,我们要求他在毕业正式工作以后5年左右的时间,把获得的资助捐回到池子里面,这体现了我们这样一种传承,相当于一个十年的无息贷款,今天我们帮助今天的孩子完成更好的学业,他们也有责任在未来十年之后帮助未来十年的孩子。

 

 

 “星火计划”实际上是弘慧大学生自己策划的一个项目,他们利用寒假带领自己的大学生朋友到自己的母校来做公益活动。像今年寒假弘慧有四十几个星火团队回到了自己的母校。

 

 

大学毕业走上社会之后,现在弘慧的学生有三百多个。我们很惊喜的发现其中有50几个在乡村的一线教书,所以我们又策划了“未来教育家”项目。“未来教育家”项目是针对未来走入乡村一线教书的这些弘慧学生,怎么样帮助他们职业化成长,怎么样形成社群的学习,怎么样让他们在乡村一线找到事业的成就感,成为弘慧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传播者和实践者,这是一个很好的公益项目。

 

 

做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

 

 

筑梦计划既是逻辑非常清晰的一个完整的公益项目,但是它自己的整个计划当中又包含了十几个项目。每一个公益项目可能都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点。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整体,受助对象是目前我们系统当中的三千多个孩子,目前每年会增加六七百个孩子,这是一个完整的公益项目。

 

 

但同时这个公益项目对于弘慧整个乡村教育公益生态来说是其中一个环节。弘慧倡导“做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我们需要这么一所无形的学校,自己深度的探索什么是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深度的接触孩子,在教育体系当中进行探索,进行构建,进行沉淀,然后进行倡导和推广。

 

 

弘慧认为乡村教育体系当中最大的障碍根源肯定是来源于体制的单边作用。因为乡村缺乏社会力量、家庭力量,也缺乏有教育思想的教育者,缺乏多边力量的均衡导致乡村教育走偏得非常厉害。我们需要针对本地人进行观念的创新和改变,改变本地人的观念我们认为是解决乡村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但也是最难的途径。

 

 

 

 

我们认为榜样的力量在乡村最能改变当地人的观念,所以我们在乡村找到这些孩子,经过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陪伴,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乡村的榜样。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尊严的融入社会、找到工作,能够自食其力,而且愿意帮助他人。

 

 

基于乡村教育公益生态的四个模块

 

 

目前弘慧在整个的项目体系构建上,基于乡村教育公益生态的一种思维设计了四个模块,我把这一张图发给大家。

 

 

我刚才介绍了弘慧项目的结构,四个基于乡村教育公益生态和本地多元力量构建的这样一个思维的项目体系。我们也倡导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认为乡土自然教育是乡村教育、乡村孩子的根,独立的人格教育是魂。我们希望面向未来的素养教育在乡村也得到实施和推广。基于公共服务精神和公共服务的教育,我们也认为对孩子未来融入社会非常重要。下图展示我们对乡村教育问题的聚焦,从根源到障碍到薄弱环节到痛点。

 

 

 

公益初心的认知和生长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做公益的几点体会。这张图也是我前两天在基金会发展论坛上跟大家展示的我们的发展过程。我感觉到大家做公益可能是基于一个初心的出发,最初我们对公益初心的认知并不那么清晰和完整。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的梳理和思考、实践。

 

 

 

 

 

从最早做奖学金开始已经经历了18年,从最早个人的帮扶,从传统慈善上帮助弱者这样的一种思维做奖学金,后来演变成为一个机构,有组织性关注社会群体,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但是我认为对弘慧来说,最大的一个转变发生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当我们越关注孩子的未来,越关注孩子的内心,越走进孩子心里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实际是在做教育,所以弘慧在2012年把宗旨改成“弘道致远,慧智育人”,把之前的“弘道致远,慧智育才“的“才”改成了“人”,我们开始做基于老师和校长的弘道项目。

 

 

我们在大学生体系当中设立了弘慧大学生联合会,希望成为一个自组织,帮助自我成长的同时进行传帮带、传承。既然做教育,我们想一定是要有精神传承的,要有人的改变,要有人的链接,要有角色转换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聚焦到乡村教育。

 

 

在寻找初心、专注于初心,不断让初心生长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还是有蛮大的挑战,因为你会发现跟我们一些常识不一致,能感受到机构发展可能跟初心并不匹配。像我们现在在讨论规模化和小而美的时候,我自己觉得规模化和小而美如果都是停留在机构上的需要,机构本身的需要,那未必是这个社会的需要,也未必是我们初心的需要。真正要回到初心上来,在初心上,在整个社会需要,在面向未来的体系当中长出来的规模化和小而美,我认为都是值得敬重的。

 

 

 弘慧在2013年-2015年之间,理事会有很多争论,大家都希望做一个小而美的公益机构,因为没有那么大压力,但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化,成为一个社会化的机构,从慈善上升到公益的视角。我觉得公益的视角最大改变是考虑到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需要有系统性思维,我们需要有公益生态的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认识到,教育本身是一个生态,也是一个多边、多元因素影响的结果,对弘慧来说,这个阶段的演进还是非常的重要。

 

 

面对新的十年,弘慧对自己的定位是提出了要做“现代公益机构”。什么是“现代公益”?我认为现代公益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它是说我们的公益是有本质的。公益的本质应该回到人,以人为本。从生命的尊严和意义出发的公益思考,以美好的人类社会为愿景的目标。现代公益当然也包括推动社会现代化、培育人的现代性,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现代治理,也同时包括我们组织的有效现代治理。

 

 

所以,如果说到初心的演进,我认为它可以生长,我们需要去探究。都说初心不变,但我认为定义可以不断丰富,不变的是方向。我们真正的理解和认知会变,因为机构和人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学习、改变自己的认知,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定义。

 

 

改变人和社会需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在讨论初心的时候,我确实还有一个感想。我们经常会面对一些真正的社会问题时感觉到很艰难,因为目标是要改变,让社会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在改变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改变人是最难的,改变社会也是最难的,所以说社会变革和进步总是一波三折,充满了很多曲折性。但我想这也是做社会服务、做公益本身的价值所在,也是它的本质。

 

 

我十年来的一个体会是,真正把公益做好,把自己关注的社会问题彻底解决,而且连接到人和社会,“死磕”到底、迎难而上的精神非常非常的重要。这对我们所有的从业者、全职工作人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实际上一个机构和一个公益从业人员本身的一种成长和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感受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气馁,我们的行动一定会改变。

 

 

我经常跟我们的小伙伴们说,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也不是苦行僧,我们不可能马上改变世界。但实际上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人,一定能间接影响、推动世界的改变。我讲的主要就这些,谢谢大家的倾听。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帆  张帆词条  初心  初心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专注  专注词条  讲述  讲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