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科学公益】陈一梅:离开餐桌,厨余垃圾就和我们没关系了吗?

 

 

厨余物不仅数量庞大,还容易污染到本可回收的其他垃圾,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头疼。离开餐桌后,厨余物即将经历什么?除了焚毁掩埋,有没有其他方式把它们重新利用起来呢?在三一基金会和果壳联合主办的“‘自然与我’关系启示录”主题演讲中,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理事陈一梅带来《离开餐桌,厨余垃圾就和我们没关系了吗?》。

 

 

点击可看:陈一梅演讲视频

 

以下为陈一梅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

 

《离开餐桌以后,垃圾就和我们没有关系了吗?》,这个题目请大家想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有点问题。现在先不说,最后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餐桌下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清华大学的博导。有一次我们一起吃外卖,饭后他非常严谨地把所有饭盒和一次性筷子都打包到一个大塑料袋里,然后说“这些都是厨余垃圾,要扔到厨余垃圾桶里。”

 

 

什么叫厨余垃圾?对于一个清华大学的理工男教授,他觉得吃完了剩下的东西就是厨余垃圾,但其实厨余垃圾指的是在做饭或者吃饭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浪费。所以,我们也会把它们叫做“生厨余”“熟厨余”。

 

 

“生厨余”,是指还没过火的菜叶子、水果皮等等。

“熟厨余”,是指吃剩的汤汤水水、鸭骨头、鸡蛋壳等等。

 

 

厨余垃圾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是整个垃圾链条中最具挑战的瓶颈问题,因为它有以下两个特性——

 

 

首先,占比比较大。在中国产生的垃圾总量中,厨余垃圾要占到50~60%,有的地方还更多。

 

 

其次,具有复杂性。它会沾染到其它的垃圾或者物品上,制造出一些没有办法处理的垃圾

 

 

比如说,本来可以回收利用的纸张(比如说披萨外卖的纸盒),如果沾上了油,回收的过程就会复杂得多,还增加了回收的成本。喝完的酸奶盒(里面可能还残留着一些酸奶),如果随便扔到了垃圾桶里,沾染到别的垃圾(如可回收物),混合在一起的垃圾就只能变成其它垃圾,去向就是填埋或者焚烧。但是,如果把酸奶盒清洗一下晾干,就变成可以回收的塑料。

 

 

所以,如果没有受到妥善处理,厨余物就真的是垃圾,而且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毒害。大家可能还记得几年前的地沟油,其实就是厨余物处于垃圾的形态。

 

 

那么,有没有解决方案呢?厨余垃圾离开餐桌后,去了哪里?

 

 

 

 

一年半以前,万科公益基金会制定战略规划时,王石理事长问到了厨余垃圾,我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基金会确定了社区废弃物管理为旗舰项目,并选择厨余垃圾作为聚焦议题后,我们做了一系列探索,越来越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解决方案。

 

 

去年8月份,在王石理事长和一些专家的带领下,我们去了印度的班加罗尔考察小区里分散式垃圾处理的方法。王石理事长登过两次珠峰,我觉得他应该会很矜持,但是没想到在现场看了两个多小时以后,他说“哎呀,太兴奋了,不是一般好”。他发现了一种厨余垃圾在家庭、在小区里解决的路径,相当于在瓶颈中找到了一条前进的光亮的路线。

 

 

 

 

家庭厨余处理,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发酵。就具体操作而言,有堆肥和做酵素两种方式。

 

 

堆肥就是把剩余的腐殖物(就是我们说的厨余垃圾),通过自然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让它变得更加有机、有养分,对土壤和植物都有好处——有时候会加一些菌种,有时候甚至不用加。

 

 

这些方法很有效,可以实现在家庭里就削减掉一些厨余垃圾。但是我们觉得可能还不够。

 

小区里

 

 

 

这张图片展示是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的一个厨余垃圾的处理试点,在北京西山庭院。我们在全国第一次尝试把黑水虻引入小区,采取用它处理厨余垃圾的技术方案。

 

 

 

黑水虻是一种昆虫,英文叫Black Soldier Fly,“黑战士蝇”;中国人有的还管它叫“凤凰虫”,跟我提到这个词的人都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和崇敬。不过大家看到照片,可能并不会觉得美好。

 

 

这种全身是宝的虫子,我觉得可以用一句常用的古诗来表扬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处理我们平常最棘手的垃圾——厨余垃圾,特别是熟厨余。

 

 

黑水虻很有意思,它从卵长到幼虫只需要几天时间——在我们的试点小区是八天。在此期间,小虫子的身体能长到4000倍大,因为它不停地吃厨余垃圾,其勤勉程度远远超过“996”,效率非常高。再过大概到七八天,它就开始变为成虫;再过十天的产卵期(什么都不吃,只喝点水),就死亡了。

 

 

黑水虻死亡后,可以制成虫干,是特别有营养的动物蛋白,联合国等专业组织都推荐它成为一种昆虫替代饲料。它可以养鱼,我们在小区里用黑水虻的成虫养了很多罗非鱼,形成一个物质循环;它也可以用来喂鸡,喂出来的鸡生的蛋黄都是红的。

 

 

黑水虻在吃厨余的过程中也有排泄,排泄出的虫粪其实是很好的养料,混在泥土中就可以改良土壤,有助于种植。

 

 

 

 

去年冬天,最冷那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十度。王石理事长从国外出差回来,就问虫子怎么样了?这么冷,试验行不行?结果看了之后我们就释然了,因为虫子们根本就不知道外面有多冷,热火朝天地在吃。

 

 

 

 

摘下手套去摸养虫的箱壁,会觉得它是暖暖的——因为吃的时候会产生热量。

 

 

所以,在小区里有很多办法可以消解这些让我们非常发愁、认为是废物的东西。

 

 

 

 

杭州有一个良渚文化村,可能好多人都听说过。7月份的时候,良渚文化村迎来了两个大喜讯:其中一个就是申遗成功,这也是中国的一件大事;还有一件属于村民们,就是良渚文化村的劝学农园(也是我们支持的一个项目)里发现了萤火虫。

 

 

大家可能知道,萤火虫对生态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萤火虫在一个农园出现,说明这个地方的生态非常好。

 

 

可是两个月之前还不是这样。两个月之前,劝学农园还是一片荒芜的地方,一直搁置不用。所以土地很贫瘠,不仅没有有机质,而且有好多小石子。

 

 

有一个公益组织,良渚自然学堂,他们说想改变这片土地,把它变成种植的乐园和亲子自然教育活动的场所。于是我们提供了支持。

 

 

他们具体是怎样改良土壤呢?他们从现成的堆肥厂拉进了一吨的厨余堆肥有机物做基肥。除此以外,他们在农园里面设置了一个堆肥箱,放一层果皮等生厨余,再放一层树脂,然后再放一层落叶;接着然后再放一层厨余,再放一层落叶,就这样自然地堆肥。最后堆出来的肥料质量很高,捏上去就是土的味道,可以撒在农园里进行种植。

 

 

 

 

他们还引进了一个蚯蚓食堂。蚯蚓其实也是吃厨余的,只不过它更喜欢吃素,跟黑水虻有点不一样。蚯蚓直接改良土壤的能力非常强,能够直接地去翻土,用于种植。

 

 

 

 

我7月份去的时候,很幸运,看到的就是图片上的情景,已经种了30多种植物,还有更多没种。他们不拔杂草,而是按照自然的方式去种植。

 

 

 

后来带动了很多小区的居民和孩子来参观学习。特别是孩子,如果从小就开始真正地摸到土,见到虫子,观察拍照,然后写自然笔记,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厨余堆肥和生态农园教育项目,不光能够让人吃到更有机、更健康的食物,对改善身心健康和促进邻里和谐也非常有效。

 

 

 

 

后来,自然学堂的小伙伴发微信给我们说,今年给一百多户送了500多斤食物,各种各样的。虽然可能看上去不太好看,大大小小的超市都不会收,但是味道是真的好——就是我们说的“小时候的味道”。

 

 

我们基金会同事现在的工作习惯就是到处去看垃圾桶、到处去找地,看见一块地方就想能不能堆肥,能不能种植。

 

城市中

 

城市里寸土寸金,很难做到每一个小区都有这么一块地方可以做这些事情。那怎么办?

 

 

 

 

我们办公室有幸在万科的顶楼,十年前设计的时候,就规划了一块地方做生态园,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搁置了。

 

 

今年4月份,我们就开始做了一些尝试,开出了一片地,然后用果皮等等厨余来堆肥和改良土壤。

 

 

我们几个同事用业余时间去拔草、堆肥和施肥。后来,有了小小的收获,长出了一些小萝卜、莴苣和黄瓜,甚至还长出了一个大南瓜——前几天因为长得太好被老鼠给吃了。这份小小的事业,让我们觉得其实城市屋顶是有可能被利用起来的,让它既成为一道景观,也成为生活体验的一部分。

 

 

我们作为基金会,总希望探索一些创新的方式、发现一些好的办法,然后去推广,让更多的政府、公司、组织或者个人团体愿意尝试。

 

 

 

 

城市里其实有很多空间置换的可能性:小区里的厨余没处去,是垃圾,要花钱找车运走处理;但是公园里、绿地上,还希望有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搭配,我们也在深圳做这样的尝试,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分享。

 

 

但是,把厨余资源化只是次选方案中优选方案,最好的方案是从源头就减量,最好没有垃圾,没有厨余废物。

 

 

 

 

 

所以对于我们老百姓,厨余垃圾有几个做法——

 

 

首先,最好不产生厨余垃圾。所以我经常说,点菜的时候少点一点,吃饭的时候尽量光盘。我们有一个的口号,是在日本的一个寺庙里发现的,“不留剩饭和遗憾的人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口号,也把它作为我从事零废弃项目最主要的信条之一。

 

 

而一旦产生了厨余垃圾,如果有条件,尽量不丢弃,而是把它资源化,比如刚才说的堆肥和做酵素。

 

 

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也可以把厨余垃圾清清楚楚地分出来。厨余垃圾越纯净,它对其他垃圾(如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影响就越少;而且堆肥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

 

 

这是我说的厨余垃圾“三步法”,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启迪。

 

 

最后,回到一开始说的那句话。“离开餐桌后,厨余垃圾就和我们没有关系了吗?”这句话的闾题在哪里?

 

 

答案是:厨余垃圾。厨余不一定是垃圾,我更喜欢叫它“厨余物”,因为垃圾有可能变成资源,成为滋养作物和我们生活的一种养分。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餐桌  餐桌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没关系  没关系词条  离开  离开词条  垃圾  垃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