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减塑.行动】3年,“零垃圾买菜”是种怎样的体验?

编者按:买菜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我们都已经习惯菜市场的一次性塑料袋,方便、快捷可也造成了大量污染。

 

你有想过尝试“零垃圾”买菜吗?接下来这篇文章来自已经实践3年“零垃圾”买菜的环保达人朱静,跟着她的脚步,我们也一起来学习吧!

 

 

2017年6月,我开始尝试边跑步边捡垃圾。将捡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很快发现90%为塑料垃圾,且数量不小。这使得我对塑料垃圾污染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德国宿舍周边森林里plogging(即跑步拾垃圾

 

2017年7月,我偶然看到一个“无塑七月”(Plastic Free July)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是呼吁人们尝试为期一个月的无塑生活方式,为摆脱塑料污染寻找出路,同时以此为契机,养成健康环保的习惯。后来,我又了解到“零垃圾”生活理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各种环境不友好行为。

 

偶遇的“无塑七月”活动

 

说干就干,从2017年7月至今,是我尝试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第三年。回望过去,“零垃圾买菜”是我坚持的最好、最久、也是感悟最深的,不论在德国、在杭州还是在家乡歙县,这一习惯已融入我的身体,走哪带哪,从未落下!

 

下面我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工具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开始尝试无塑生活或零垃圾生活的朋友,首先想到的常常是去买工具,比如网上别人使用的网袋或菜篮,我也不例外,哈哈。

 

但是,我渐渐地发现,其实用手头的闲置进行垃圾源头减量更符合环保理念,一来节约制造新物品需要的资源,二来避免购买过程中物流产生的污染。于是,家里各种闲置成为我买菜时的利器。

 

 

01装水果的塑料筐

 

水果吃完后常被丢进垃圾桶。你瞧,装水果的塑料筐用来买菜也不错啊,不一定要竹篮子。

 

 

02一条旧裤子的华丽转身

 

从衣柜里搜罗来了一条压箱底儿的黑色薄裤子,利用空余时间,缝制了三只不同规格的布袋。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买菜,垃圾源头减量的成就感翻倍。翻翻自己的衣柜,一定能找到很久不穿的旧衣物,来挑战一下自己的手工吧,哈哈。

 

三只小黑(上图)及它们“吃饱”的状态(下图)

 

03牛肉酱瓶

 

牛肉酱瓶用来买合适食材,不仅减少塑料包装垃圾,调料存放环境也更干燥、更好保存。

 

 

 

过程篇

 

垃圾买菜的重点在装备的准备。同时,面对卖家迅速递过来的塑料袋,要坚定地拒绝。找准一家比较支持自带容器购买的菜摊,长期合作更有利于实践“零垃圾”买菜。

 

 

01带齐装备

 

若是节假日休息,想好要买些啥,需要哪些容器,带齐装备有计划地去菜场。

 

 

02重复利用

 

若是工作日,则带上便利的折叠购物袋,有很多蔬果是可以直接称重放进购物袋。也可以捎上家里有的塑料袋子,重复利用。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求绝对的“无塑”,而是尽可能地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03常备折叠袋等

 

日常出门常备手帕、小布袋、折叠袋等,以防计划外的消费。

 

随身携带这个宝贝袋子总能派上用场,这不,嘴馋想吃面包了哇!——2019.2.26

 

感悟篇

 

 

01酱瓶买调料

 

当顺利地以零垃圾方式买到调料后,在放入柜子之前,我再次打开瓶盖凝视了一番,突然发现脱离塑料包装、躺在玻璃瓶中的花椒和八角仿佛重获新生一般,鲜活自在、熠熠生辉。

 

这种直面生活基本要素产生的纯真感悟,是物尽其用的生活方式给纷繁复杂的生活最朴素但却最打动心灵的献礼。

 

 

 

02巷子里的豆腐记忆

 

“卖豆腐豆腐片哦……”

下午三四点,巷子里传来一阵卖豆腐的吆喝声。我盘点着今晚菜蔬,嗯,再去买块豆腐吧!于是,从厨房拿了一只碗,穿过巷子,向着吆喝声一阵小跑。邻居们有帮着留住卖豆腐的,有的说“别急别急,还在!”,有的说“呀,咋还捧着碗呢,老板那有袋子”……

 

赶在老板离开前,顺利用碗买到了豆腐。捧着碗,走近巷子,忽然想起小时候。那时候,傍晚时分,巷子里总能看见一些卖豆腐的人的身影,买豆腐的人,手里拿着容器,追着这些身影穿街过巷,打上些许豆腐豆腐干。还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忐忑地不敢回家。

 

如今,村里卖豆腐的人家关门了,时常会有外村的豆腐卖到家门口。而我们也已经习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捧着碗打豆腐的我,也已变成了街道的另类。

 

 

2019年8月21日,老家歙县,拿着碗打豆腐

 

购物时,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常常换来店家的一声赞许和一份支持。对囊中蔬菜瓜果的欣赏可以满足我亲近自然的愿望,拎着一箩筐食材就感觉是拎着一筐“大自然”,那种感觉别提多欢快、多安心。

 

我经常在自媒体上分享内心的欢喜与感动,不知不觉地会收到一些朋友的消息,“我提着菜篮去买菜啦”,“今早我买包子的时候拒绝了一个塑料袋!”,“听了你的分享,我开始行动啦”……来自朋友们的这些支持与反馈成为我践行“零垃圾”买菜最大的动力之一。

 

突然间感觉到,自己的小小尝试原来蕴涵着这么大的能量,瞬间点燃自己的“小宇宙”,也对简•古道尔(Jane Goodall)博士的话——“Every individual can make a difference!(每个个体都能带来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结  语

 

“零垃圾”生活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对于刚刚开始实践的人们来说,不宜将目标定的过大过宽,否则容易因为一时不适应而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放弃尝试。

 

于是,我从衣食住行中先选择其中一种自己认为最容易做到的、不至于影响到自己正常生活的,以此入手。更重要的是,要细心体会与感受这些实践给自己心灵带来的变化,甚至从中产生乐趣。

 

有时候,一些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成就感是给予自己行动的最好回馈。这些积极的回馈非常有利于我们坚持下去,使这个小小的改变变成长久的习惯,毫无违和感地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在无声无息中引领着我们的后代。

 

就像山下英子所说,“……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本文作者

 

朱  静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博士,自然爱好者、书法爱好者,倡导并实践“预防为主、节约优先”。零垃圾生活方式践行者,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杭州站负责人,GoZeroWaste公众号撰稿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垃圾  垃圾词条  行动  行动词条  体验  体验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公益

 贵州发展论坛

        采访贵州发展论坛的发起人毛刚强的时候,适逢论坛在贵州省图书馆举办其成员机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