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自我设限:刻骨铭心的不利观念

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国当前的一个热点议题。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包括心理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明显的心理症状,而且是指没有明显的自我设限。从现实考虑,人们更多地关注没有明显心理症状方面,很容易忽略没有明显自我设限方面。

假设你在大街上遇到两个初中生,如果他们不穿校服,你能看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吗?他们共同成长在祖国的怀抱中,共同沐浴在祖国的春风里,共同享受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这是相同的。然而,他们的心理结构、心理感受却很可能是不同的,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能是很不一样的,他们的发展前途亦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造成他们心理结构、心理感受不同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接受教育的经历。如果这样的教育经历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成千上万的未成年人,那么,这就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年的秋季学期,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到XX中学和YY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我是XX中学实习小组的指导教师。实习生试教的科目是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有较多的内容属于心理学领域。

一天下午,我坐在教室后面听一名实习生讲课。班上学生的纪律显得涣散,很少有人听讲,认真听讲的更少。

其实,这名实习生有过代课经历,此次讲课之前,我也听过并指导了他的试讲,平心而论,他的课讲得并不差。

然而,课堂教学过程很不理想。实习生在经过多次提醒都无效的情况下,忍不住开始批评学生,他说道:“我们在YY中学实习的同学讲,他们那里的学生纪律很好,都能认真听讲。我们这里怎么啦?你们就不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吗?”

谁知,班上约2/3的学生朗声回答:“YY中学是好学校,我们XX中学是差学校!他们的学校好,老师好,学生也好!”他们回答的过程,像在表演台词,两句不知表演了多少次的台词,否则,不会如此脱口而出、整齐划一。这一刻,我才知道我们毕业班的学生分别在“差学校”和“好学校”实习,而在此之前,我根本没有意识到XX中学是“差学校”,YY中学是“好学校”。

在我的心目中,XX中学和YY中学都是本市的中学,没有差别。在本市遇到XX中学和YY中学学生时,我也根本无法区别出谁是XX中学的,谁是YY中学的。

问题是,XX中学学生清醒地、强烈地意识到了他们和YY中学学生的区别,并且已经在内心深处坚定地认为自己不如YY中学学生,特别地,这也成为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理由。更进一步,推测这也会成为他们不努力、不上进的理由,或者说,他们已经完成了自我定位和自我设限:自己就是差学生,自己就是不能成为好学生

是谁让XX中学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思想观念、进行了这样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设限?

使他们产生这样思想观念、完成这样自我定位与自我设限的,不是哪个人,而是一种规则,即确定学生进入“差学校”或“好学校”的规则。

具体来说,就是一次小升初考试的分数,一个被认为可以反映学生优劣的考试分数!虽然,也有此前此后学习情况的因素,但是,这次考试分数的关键性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有诸多改进和完善,正大力推行教育公平,包括要求中小学生就近入学。这真是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安排。

同时,不仅未成年人需要关爱,而且大学生、研究生也需要关爱。无论如何,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研究生接受教育的过程,都不应成为让他们体验和固化自我设限的经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我设限:刻骨铭心的不利观念  设限  设限词条  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词条  不利  不利词条  观念  观念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