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高考报志愿的一些思考

虽然在大学工作了好多年,之前确实没有较多思考过如何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大学,大多数时候也只是随大流地看是不是985、211,有多少博士点或一流专业,有多少高层次人才,虽然知道这些数据与本科生的培养并不直接相关,但也没想过哪个角度衡量更为客观。直到今年儿子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未必正确,与大家分享。

陪儿子参加南方科大的综合测评,认真听了宣讲老师(负责广西招生宣传的是南科大数学系)介绍学校和学院的情况,PPT上展示的与其他高校并无二致,无非是院士杰青长江的人数,校园的面积、发表了多少高水平论文。宣讲过后的自由提问环节,家长们问的无非是保研率多少,就业机会等等。我当时特别想请宣讲的老师给我看一下南科大数学系老师们的微信群,我很好奇他们是步调一致的点赞为主,还是有教学科研问题的讨论交锋为主。反复考虑后我放弃了提问,但是我仍然认为我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群风就是学风,群风反映学风。

儿子最终没有填报南科大,我依然认为南科大是个非常棒的学校,主要原因是作为新建学校没有人员负担,所有的老师都是一个个过筛子选出来的。在大多数的211学校,如果按南科大的标准过筛子,估计很多老师是通不过的,更靠后的学校根本不用谈了。这也是为什么觉的一个大学很棒,要看这个学校新进教师的水平、以及新晋升的教授副教授的水平,他们的水平是与普通学生培养密切正相关的因素。

我看过不少学校的招聘公告,通常会要求引进人员的水平要高于现有教授或副教授的平均水平、达到要求了才会收简历,然后把代表作送审,之后进入引进的流程。对于新毕业的博士基本上实行非升即走,在两个聘期内通过考核后成为长聘。这些要求都是没有问题的,刚毕业的博士即使科研论文不错,用人单位不太能区分是导师的作用大还是学生的作用大,毕业的博士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具有独立科研能力。新晋升职称的人员则代表了学校现有讲师或副教授的最高水平,代表了这个学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和真实水平,他们决定了本科生能得到什么样水平的教育,我曾经拿某电和南邮、西邮做过简单的对比, ...

该如何评判一个群体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呢?以往的指标主要是学历、职称、论文、项目、奖励、经费等,虽然在有的地方恨不得把论文说成狗屎,把做研究当成调侃词,但是不可否认高水平的论文仍是全球高校通用的科研评价指标,国家虽然在破N唯,但并不是不要。所以,用通用标准来衡量一个学校人员的引进和晋升标准,是较为客观的。如果一个学校的辅导员招聘都要求博士,更是可以相信这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对于普通的学生和家长,有必要搞清楚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想一下,家长送小朋友去学习对抗性体育项目比如跆拳道或篮球的目的是什么,是打算让孩子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吗,大多数都不是,家长只是希望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具备抗打击、善合作、懂自律的孩子,中小学阶段的成绩应该不会太差。

同样的道理,大学的教育到底提供给孩子们什么样的训练?不管什么专业,前两年基本上都是数学、英语、政治、物理、体育等基础课,最后一年大多数在忙着考研、实习,专业课上的差别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差别能决定孩子们一生的职业发展吗,应该是可能性不太大。对于稍微好一点的大学,早已把大学教育定位于通识教育,希望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再回到前面说的如何来评判一个群体水平的高低,至少大多数人应能进行有逻辑性的对话,至少大多数人对科学问题的通用标准能有起码的认知,至少大多数人能投入一点时间思考问题,至少大多数人与国内外同行保持交流,并且能把这些大学老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映射到学生培养上。

普通大学的科研活动以及博士的培养,都是为了提高上述能力,而不要把普通大学自由探索的科研上升到解决卡脖子问题,这就有点想多了。

与小学生对抗性体育项目类似,大学期间培养出来的做事方法和态度,才是更重要的。换个角度想一下,20年前根本没有网络、云计算、信息安全的概念,40多岁的老师们这方面的知识,不可能是大学期间学的,要想跟上时代的变化必须要靠不停的自学。如果是抱着学校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的想法,将会以极快的速度被淘汰。因此大学生不要抱怨专业不对口,大学教育本来就不是职业教育,即使是职业教育比如炒菜培训班,菜品也是要不断推陈出新的,也不是在厨师学校学做什么事,以后就只做那几个菜,而是应该要根据不同客户群体、不同时期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断地改进菜品,有的还需要有文化功底,能给菜品起一些讨彩头的吉祥名字,这些哪是三年职校能教给学生的,要不停的学习才行啊。

因此,大学生的专业只是个载体,用来训练做事的方式和方法,如同送小朋友去锻炼,不管是乒乓球、羽毛球、还是足球,只要他不讨厌,都是可以用来训练其体能和精神的。如果真的上了个不喜欢的专业,那也不要紧,把本专业搞个及格凑个毕业,腾出时间来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了,反而更能锻炼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

我理解的负责任的大学应该是通过大量的课程学习、社团活动、科研训练,让20岁左右的年轻人学会时间管理、学会查阅国内外文献并能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解决没有现成答案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不仅是在本科阶段,如果学生愿意进入硕士或博士阶段,也应该是以培养这些能力的加强版为目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考报志愿的一些思考  志愿  志愿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一些  一些词条  高考  高考词条  
观点

 与师生谈现代化之弊26:自造成恶...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学:我也听说过《奇点临近》这本书,它好像挺有市场的,不知怎样?李:这本书很值得我一读。不过,你们读后也许会觉得它吹得太厉害,太不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