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二三流高校的科研现状(四)---青椒的定位之惑

我所在的部门是叫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前身叫科研实验中心,有一些大型、贵重的仪器,比如流式、活细胞工作站、小动物活体成像等,供全校师生科研使用。变成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之后,中心的功能是有了一些变化的,有一些科研团队进驻,成为常驻的团队,专职科研

我当时入职的时候就是应聘的科研团队的科研人员,教编,入职6年了,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科研小有成绩。

当然,作为中心的一员,我也管着一些仪器,以前是倒置荧光显微镜,而且需要对校内外开放、服务。现在随着中心的老同志们逐渐退休,他们原来管的仪器也逐渐落在了我们头上。比如,我还管着高压锅、制冰机、烘箱。整个楼里的学生用着这些设备,觉得哪里不合适,一个电话过来,我就需要屁颠屁颠地跑下去给人家看看。我怎么也忘不了,去年冬天,制冰机的下水管堵了,冰化成水,都溢出来了,我撅着屁股,一勺一勺地把水舀出来,还舀不干净,就这么手泡在冰水里,把下水管道里面的阀门弄开(十几年了,水垢都锈住了),那滋味,怎一个酸爽了得。

更多的是,学生暴力使用,高压锅已经坏了好几次了,有一次是加热管烧断了,没人说,也没人反映,最后报告到我这里的时候都不知道过了多久,还有就是烘箱调到100多度,最后都冒烟了,如此种种。我得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联系售后、或者自己维修。

当然,最让我困惑的是自己的定位。我到底算是什么?科研人员?教师?仪器管理人员?

领导开会的时候,一再强调,要发挥好服务的功能,不管是周末,还是寒暑假,有需要就要到岗服务。每当听到这种话,我总是恍惚觉得自己是饭店服务员,而不是光荣的高校教师或者科学家。而且年度考核的时候,也总是有那么一项,为师生们服务多少个小时,服务了多少个项目。

我服务别人最多的是倒置荧光显微镜。每当自己在办公桌忙着思考自己的课题的时候,总是会有陌生电话打进来:孔老师,我想看荧光……。而且不少时候,是转染一下,想看个荧光,几分钟的事情,但是我打开荧光显微镜,就得半小时以后才能关。当然,有的时候是得一拍3、4个小时,直到拍的精疲力尽。

中心原来负责仪器的老同志们没几个博士,退休了,中心领导打了几次报告想返聘,却批不下来,也招不进来硕士或者本科接班,现在负责流式、电镜的小孩儿也不是博士,应该是硕士,合同制,而且人家流式还能规定,周几和周几才开机。而且像荧光显微镜这种常规性的仪器,三天两头就用,也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有个大专生就能管理,说不定管理的比我还好。当时要是那种高精尖的仪器,比如电镜、比例高内涵、分子互作检测仪、质谱,这种的,既能做服务,又能做科研仪器,是需要学历高一些的硕博士来管理。学校附属医院的耳鼻喉重点实验室倒是挺好,博士负责科研,专门招了一些大专生或者本硕来管理仪器。可惜学校是没这个钱,也没这个政策。

现在我是身兼科研、教学、服务,当然还有科研秘书、教学秘书等等数职。而且杂事越来越多,用于思考和科研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全靠带着的两个硕士在那里瞎扑腾。上周为准备学科评估的材料,差不多忙乎了整整一周,还有课题组的杂事,定个试剂,做个海报,对个账……,中心的杂事……。你说,还能有多少时间用于科研

挺奇怪学校的用人政策的,为了加强科研,招聘了大量博士以申报国自然,但软硬件又不改善,校本部的中标率其实一直不高,反倒是医院的中标率有显著进步;另一方面,大量有经验的老同志其实正当年,却不得不退休(其实他们一转身又应聘到医院的科研平台去了,滋润的很);第三方面,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搞科研的人却得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完成大量的杂事,然后才有空进行科研,也就是说想搞科研的人工作量其实是比别人至少多出50%去。还听说学校唯一一位优青,自己跑着去报账,学校就不能给个科研秘书么?

悲哀啊!

悲哀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三流  二三流词条  青椒  青椒词条  现状  现状词条  科研  科研词条  定位  定位词条  
观点

 关于中国人口普查

      中国人口普查,男的比女的多1790多万,很多人将来找不到对象,中国人无法传宗接代,有人解决办法,办法一:找外国人 办法...(展开)

观点

 看来我是孤陋寡闻

看来我是孤陋寡闻2020-04-23王安良我原来只看到某生物学家的激情演讲里有:“生命是逆热力学第二定律”(意思大概如此)。今天又看到有老师在PPT里这么写。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