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转载]积极推动学术图书开放存取出版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2138

  由于每年高校、科研院所课题结题、职称评定等需要,我国每年出版的学术图书种类不少,但反差很大的是,销售数量往往惨淡,普遍印刷一两千本,有的甚至更少,主要满足研究者评奖、交单位、赠人的需求。

  研究者辛辛苦苦撰写的著作,却难流布社会,乏人问津,偶有问津者,也难以觅得,可谓课题经费、研究者时间精力、读者关注度的三重浪费。对于这一困境与尴尬,建议借鉴论文的开放存取发表方式,积极推动我国学术图书的开放存取出版。

  所谓开放存取,是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尤其是公共经费资助、基础性科研成果的低成本出版与传播而提出的一种理念,是互联网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秉持“开放、免费、共享”理念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采取开放存取模式出版,作者向出版机构交费,出版机构承诺成果出版后,向读者免费、全文公开,读者阅读成果时,不必再支付费用。

  学术期刊最先采用开放存取出版。2001年《关于开放获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柏林宣言》发表以来,开放存取期刊数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DOAJ数据库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数量已达到14305种。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论文有相当广泛认知度,相关机构也有具体行动。2018年9月,来自欧洲11个国家的部分官方和民间科研基金资助机构启动“科学数据开放存取计划”(简称S计划)。S计划呼吁,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参与计划的机构及其研究人员,必须在论文发表后立即在开放出版期刊或者电子平台上公开,而且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读者收取费用。2018年12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开放存取2020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都表示大力支持S计划,鼓励发表开放存取论文。2019年3月,中国签署开放存取2020倡议意向书的一批图书馆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相关措施。

  既然论文可以采用开放存取方式出版,学术图书当然也可以。事实上欧美已经先着一鞭。2012年,欧洲开放获取出版网络发布开放获取图书目录。2016年3月,美国大学协会、美国大学出版商协会、科研图书馆协会邀请美国多家科研经费资助机构商议启动试点,只要出版社同意以开放存取方式出版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数字版本,则为出版社提供经费补贴。个别欧美出版社已有较多动作,截至2018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已累计出版500本开放存取图书。

  在国际开放获取运动以及论文开放存取出版浪潮中,中国始终是积极参与者,在水到渠成地推动学术图书开放存取出版方式中,更没有理由落后。呼吁:

  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等代表性的科研经费资助机构、主要部委应尽快明确其资助课题出版著作采用开放存取方式出版的具体细则规定。

  第二,尽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学术图书开放存取出版平台,最大程度发挥开放存取出版的传播效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图书馆等现有国家级数字化出版平台宜通力合作,在费用分摊、权责分配关键问题上形成协议,避免重复建设。

  第三,国内出版社积极拥抱开放存取学术图书出版,加速知识传播,服务社会。

  (作者王凌峰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存取  存取词条  推动  推动词条  积极  积极词条  学术  学术词条  转载  转载词条  
观点

 库恩科学哲学范式理论微谈

对科学理论发展做出最好的一个论述的学者,是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博士论文写的量子力学,但是他后来不做科学研究了,而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