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俄罗斯转轨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与养老制度改革

  俄罗斯养老金改革是普京上台以后大刀阔斧改革的重点。叶利钦政府时期为于保证金融寡头的利息收入,不惜拖欠工人的工资和养老金,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里马科夫在1999年3月说,“人民不能靠每月234卢布(9.75美元)的(最低)养老金来生活”。普京执政后积极打击金融寡头。2000-2002年3年间将多年积欠的工资和养老金全部补发到位,同时大幅提高养老金。2004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俄罗斯民众把普京总统在解决拖欠工资和养老金问题上的有效做法评为其任期内“最伟大的成就”。深入剖析俄罗斯养老金制度的变迁并就未来改革方向做出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出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带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失灵。

  社会保障体系的失灵是俄罗斯进行艰难的经济转轨所产生的最明显也最不幸的结果。

  俄罗斯“私有化”最基本的经济背景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面推行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而其直接的经济背景是国有企业效益下降,国家用于商品和企业的财政补贴上升,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企业管理者利用手中与日俱增的权力中饱私囊。广泛的灰色经济为投机行为提供了巨大的可能。除此之外,控制腐败的力量没有形成,企业职员也无法控制管理者的不良行为。俄罗斯的企业为其职员提供医疗、住房、娱乐设施和学校。因此,员工不但需要依靠管理者保住饭碗,还需要依靠管理者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获得以上的服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用了“休克疗法”和激进的私有化措施。国家在私有化过程中把大部分企业转让给能以企业普通股账面价值1.7倍的价格购买企业51%股份的管理者和职员,这样,外来的投资者就不能获得控股权。政府失去了税基,但却继续对公司和社会资产进行补贴。在1992年,这些补贴高达550亿美元,接着在1993年降到200亿美元。随着补贴的下降,税款拖欠就更严重了。

  政府失去了税基,同时新建企业逃税和拖欠税款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使得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几近枯竭。另一方面剧烈的通货膨胀使养老金的购买力大幅缩水,据统计,转轨后的俄罗斯名义月平均养老金和月平均最低生活费相差无几。

  国家税收不力且对逃税漏税熟视无睹导致了财政危机,政府为应付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其转移支付职能。斯蒂格利兹在巴黎(1999年)做的题为“转轨中失灵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讲中指出,不进行社会支付(如养老金)不仅是撕毁暗含的社会契约,而且还摧毁了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社会资本。这一点在政府明显地将大量财富转移到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尤为严重。

  其实,俄罗斯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国家养老金法案》,规定社会保险同国家预算脱钩,由俄罗斯联邦预算外自治养老基金(PFR)进行管理,且不得挪作他用。但是由于过分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同时侵占、挪用现象很严重,导致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很低。1990年俄出台了新的退休金法律,其立法主要还是根据五六十年代两个法律的原则,但有了一些改进。其资金来源为全国统一拨付的社会保障基金,领取人的范围也有扩大,还引进了一些新的措施。但该法公布不久即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变革,1992年1月1日开始价格自由化,一年内价格指数增长了22.6倍。公民收入也有了巨大差距,前苏联时期个人的工资基金和退休基金差距不超过40%,全国范围内工资差距不超过1:5,变革后的90年代初,这一差距已达1:20.1990年出台的退休金法律己失去意义,退休金变成了数额划一的救济金,与个人的工龄、资历、水平无任何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网)俄全国经济连年衰退,很多企业长期不交税款,各种基金徒有其名,使原本捉襟见肘的退休基金出现了危机。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情况更为恶化,退休人员连十分微薄的退休金也长期领不到手,后经政府采取措施,到1999年9月,长期拖欠退休金的问题才基本解决。这使主管部门意识到对这一问题要通盘考虑,因危机不会是一次性,而是有周期性的。

  1991年12月27日,俄政府颁布《退休养老基金法》,建立了独立于国家预算的退休养老墓金,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分担的筹集方式,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国家预算拨款的局面。该法规定:男性从60岁、女性从55岁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企业雇主按工资总额的31.6%缴纳费用,工人和公司职员按本人工资的5%缴纳。后政府又对该法做了修订,如延长养老金收入基数的计算期限、提高养老金最低标准等等。

  俄罗斯在1992-1994年大规模私有化过程中,曾以“代金券”的形式向职工分配国有资产,希望以此来补偿“老人”的养老金。但由于权钱交易、黑箱操作,职工拿到手的“代金券”很少且同时有很多“代金券”以极低的价格转让出去。

  俄罗斯也曾考虑过学习智利的模式,即实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和养老基金的私营化管理,但是当时俄罗斯的市场机制还比较薄弱,私人管理养老基金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作为保证,这种激进的方案遭到了国内和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的反对。由于资金匮乏,俄罗斯必须获得资金援助才能进行改革,所以俄罗斯答应世界银行考虑采取比较温和的改革方案。

  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从1995年开始,其核心是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俄政府同意采纳世界银行的“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并着手制定新版本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俄公布了调整后的“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思路,这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分水岭。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支柱即社会养老保险。它仅提供给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特困人群,其资金由政府财政提供。第二支柱即强制养老保险。它是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为所有退休人员建立个人账户,提供养老保险,其资金来源于受保者的缴费以及基金的收益。第三支柱即补充养老保险。它是私人管理的退休计划,所有人员都可以自愿参加,采用基金制的运营方式,可以使职工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险之外,还可根据个人意愿来购买补充养老保险,以便灵活调整退休后的生活。为了进一步鼓励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俄政府先后采取了一些减免税收的措施,并且允许私人基金进入养老保险行业,以解决原先公有养老储蓄基金运作效率和收益低下的问题。

  由于199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之后持续的经济低迷,“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俄罗斯的人口危机。

  俄罗斯的人口危机主要包括平均寿命下降、出生率/死亡率降低、劳动者早死率过高及早死年龄结构的偏轻化几个方面。俄罗斯的人口危机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1.经济转轨前俄罗斯的人均寿命长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转轨后降到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60岁左右,现行养老金制度规定男性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是60岁,这说明俄罗斯男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与他们所能享受到的养老金严重失衡,这会严重降低俄罗斯男性的缴费欲望。俄罗斯女性的平均寿命曾长期保持在73.5岁左右,但经济转轨后女性平均寿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虽然总的变动幅度要小于男性,但始终没有恢复到转轨前的水平。而女性过早领取养老金及其相对较长的寿命,在客观上也加重了当期劳动者的缴费负担。

  2.据人口专家的调查,近几年来俄罗斯每年失去约100万人口。这样一来,俄罗斯养老金的筹集必定难以长期维持。

  造成俄罗斯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自20世纪初以来,俄罗斯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1901-2000年的百年间下降了82.72%,已经明显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在14-17‰之间,同期死亡率大致在8-12‰之间,人口总量缓慢增长。进入90年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从13.4‰递减到8.3‰,而死亡率却由11.2‰递增到14.7‰,最高时达到了15.7‰,最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人口赤字。最近几年,俄人口出生率略微上升,但死亡率上升得更快,人口再生产能力仍然明显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由于持续的低出生率,俄罗斯人口结构形成了突出的“倒金宇塔”型,少年儿童数量越来越少,劳动力储备日益枯竭。1970-2005年,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由29%减少到17%儿童数量的减少使老龄人口比重大幅上升。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05年1月,俄罗斯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7.33%,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72%因此,俄罗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龄化国家。

  俄罗斯的老年抚养比总体上高达34-36%,同期世界上老龄化趋势比较严重的国家的老年抚养比分别为:日本17.2-24.2%,英国24.1-24.3%,德国21.7-23.7%,法国21.3-24.8%从国际比较来看,俄罗斯的老年抚养比处于极高的水平,这表明俄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

  3.劳动者早死率过高和早死年龄结构的偏轻化造成当期缴费人口的减少。对俄罗斯的人口状况来说,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劳动者早死率过高和早死年龄结构的偏轻化。所谓早死率是指各年龄段现实死亡率与理论死亡率的差值。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1992-2000年的9年间,男性的早死人数为199万人,早死率为20%(最高早死率为1994年的31%)。其中15-59岁年龄段人口的早老数为139万人,60岁以上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的早死数为60万人,从早死人数上分析,劳动年龄人口的早死数是老年人口早死数的2倍以上。如果说出生/死亡比率的降低意味着潜在养老保险缴费人口的减少,那么劳动者早死率过高和早死年龄结构的偏轻化就意味着当期缴费人口的减少。这不仅造成了当期劳动者缴费负担加重,而且也导致养老金总额的下降,从而不利于老年人口生活水平的维护与提高。

  4.很多西方国家都允许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外来移民进入本国以缓解劳动力的缺失,也可以起到促进税收的作用。但也许是由于历史上受到外族的入侵带来的心理障碍,俄罗斯拒绝把吸引外来移民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5.此外,俄罗斯若想采用延长退休年龄也有严重的瓶颈,因为平均寿命(特别是男性)已经很低了。虽然普遍的观点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对解决退休金赤字存在必要性,但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7年国情咨文中明确表明立场,未来在俄罗斯提高退休年龄客观上不存在必要性,因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休保障问题。

  二、普京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制度设置自身存在的冲突(如新旧制度同时运行)以及来自外部的意见和压力,深刻地影响着政府的政策抉择。而日益严重的人口及老龄化危机则是迫使俄罗斯政府继续进行养老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前,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乱”: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动荡中经济总量严重缩水,政治危机频频发生,激进的私有化只造就了极少数暴富的寡头,老百姓的处境每况愈下,本来已经很微薄的工资和养老金还被严重拖欠。普京总统上任后,俄政府开始启动一系列改革,其中首先进行的就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

  2001年初国际石油价格大涨,普京政府借此机会用石油出口换回巨额收入用于清理长期积欠的工资和养老金,并大幅提高了工资和养老金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普京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使增加了的工资和养老金可以通过更通畅的渠道流人物质生产部门,促进经济增长。2001年,俄罗斯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其中国民工资和养老金的大幅增加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

  这是俄罗斯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三阶段。2001年年底,俄开始落实“三支柱”养老保险新制度。政府连续出台了4个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联邦法案,分别是《俄罗斯联邦国家养老保险法》(第166号)、《俄罗斯联邦强制养老保险法》(第167号)、《俄罗斯联邦劳动保险法》(第173号)和《俄罗斯联邦税法及关于税收和保险缴纳金规定的增补与修正》(第198号)。这次推行的“三支柱”制度对1997年的构想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与完善,如放弃采用建立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上的名义规定缴费,养老保险则由缴费形式变为按统一社会税的形式缴纳等。统一社会税把原来的3种国家预算外基金,即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强制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险费合并到一起。目前,统一社会税按工资总额的35.6%征收,其中28%用于养老基金,4%用于社会保险基金,3.6%用于强制医疗保险基金。其中,用于养老基金部分的50%要作为养老金基础部分的保险费交人联邦财政部门,并通过联邦财政预算的方式予以发放,另外一半作为养老金保险和积累部分的保险费。这些都标志着俄对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普京总统上台执政以来,非常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从国家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社会的养老问题。在2000-2002年的3年间,俄罗斯政府将多年积欠的工资和养老金全部补发到位,同时大幅提高养老金水平。根据俄政府总理来哈伊尔·弗拉德科夫在2006年7月31日签署的法令,从2006年8月1日起俄养老金中的保险部分提高6.2%法令规定,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养老金中保险部分的指数每半年(6个月1次)至少增长6%这样,养老金的联邦法律标准得到了执行。从2006年4月1日起国家将养老金中的基本部分和保险部分分别相应提高了8.5%和6.3%俄81%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增长了201卢布,达到近3000卢布。从2002年到2006年,俄罗斯养老金名义上涨了2.4倍,实际上涨了1.4倍。并计划再增加养老金金额。普京总统在解决拖欠工资和养老金问题上的贡献,被认为是其任期内最伟大的成就。

  2008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理,2008年俄罗斯退休基金收入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40.2%,达到27.3亿卢布,全年总计支出23.6亿卢布。2009年预计收入33亿卢布,预计支出30亿卢布。目前,俄罗斯退休人员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养老保险金和养老储蓄金三部分组成。

  下表是2009年3月1日统计的俄罗斯退休人员数量及平均退休金数额。

  从2009年3月1日起,基本养老金增加了8.7%,到2009年12月1日,同比还会再增加31.4%,至此,基本养老金数额将达到2562卢布。除此以外,从2009年4月1日开始养老保险金增长了17.5%,到8月1日同比将会增长7.5%

  “我们计划在社会领域提高社会补助金,退休金——一切都将实现”,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说,当他回答民众提出的关于金融危机及对俄罗斯人未来生活的改变问题时,政府总理提出“我们将使一切提高社会补助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值得借鉴的经验

  随着经济的好转,俄罗斯政府开始偿还前几年拖欠的大量退休金,同时着手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其基本思路是:从完全由国家拨款的退休金分配制逐渐过渡到退休金个人储蓄制。这一改革措施一方面可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使人们在退休后能够依靠退休金过上正常安稳的生活,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建立退休储蓄基金账户的做法是:除了基本退休金外,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个人拿出工资的一定比例,存人退休储蓄基金账户,由管理公司管理这一账户。从2002年起,俄罗斯便有部分人的退休金是从公民的退休储蓄资金账户中来的,而此前一直全部由财政部划拨退休金款项。这一做法是通过有资质的私营公司操作,将退休储蓄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从而获利。这样不仅能保证退休者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还能使其得到额外收入。当职工到退休年龄后,其退休金储蓄投资所得将作为每月对其退休金的额外补贴返还本人。

  俄罗斯业内人士估计,把退休金委托给私营管理公司的公民人数还会增加,因为从长远看,其较高的收益率是明显的。估计到2010年,由私人管理公司管理的退休金储蓄额将占到俄公民退休金储蓄总额的10%。

  俄罗斯实行退休金制度改革是依照国民自愿的原则。每年12月31日之前,未来的退休人员都可重新选择自己的退休金管理公司。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银行代理递交一个委托管理公司的声明,银行将把声明转交给“俄罗斯退休基金”备案。此外,任何退休者每年都可以做出加入或退出私营管理公司的选择。

  一位国有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月收入约2万卢布,比普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略高。他根据自己的开支情况,每个月把工资的13%存人退休储蓄基金账户,数额约为2600卢布。从目前的情况看,20年后他退休时,可以从退休储蓄基金账户中每月领取5000卢布。他说,如果希望退休后多领养老金,人们还可以从自己的工资中多扣存一点。这个比例“上不封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以前俄罗斯拖欠养老金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自从普京上台后,俄政府不仅偿还了以前拖欠的养老金,还几次把养老金的数额提高,这些都让退休者们心里有了底。因此,政府推行的新养老金制度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他们对新的养老金制度很满意。

  为了让居民有更多的选择,俄政府不仅有国有的退休储蓄基金管理公司,还允许私营基金管理公司吸纳居民的退休储蓄基金,但是对私营基金管理公司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俄只有55家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被准许进入退休储蓄基金市场。据了解,目前俄罗斯私营公司管理的退休储蓄基金业务发展迅速,估计到2010年,由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退休储蓄基金额将占俄居民退休储蓄基金总额的10%由于私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投资股票等有价证券,比较灵活,利率也较高。因此,俄政府相关机构严密掌控这些基金的运作情况,保证即使这些公司破产也不会使退休储蓄基金受到损失。

  俄实行的这套退休金改革办法之所以效果显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自2000年以来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得益于投资人的胆识和眼光,即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退休金储蓄投资能赚到钱。我国要参照俄退休金储蓄制改革,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首先宜规范证券和股票市场,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其次,代理公司要取得必要的资质认证,授权受到监督,要有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化管理。再次,要制定出抗拒风险的制度和办法,确保退休金储蓄不仅没有流失,而且有利可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转轨  转轨词条  俄罗斯  俄罗斯词条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词条  养老  养老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海外社会

 从荷兰温室技术看生态创新

 人们常用“小国大业”来形象地描述荷兰的经济特征。荷兰本土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但其农牧产品却以优质、高产闻名,鲜花和种子的出口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其中生态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