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道德经》读书笔记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刍狗”。  刍狗即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关于这个解释,有两种看法:①这里是指祭祀之后的刍狗。因为祭祀之前,人们看管它,对它比较偏爱、偏私;而祭祀之后,人们就对它不闻不问了。②苏辙认为人们对刍狗的态度是:祭祀之前,有爱;祭祀之后,淡忘。因为刍狗是祭祀用品,所以人们才这样对待它,这是自然而然的。

2.天地不仁是天地不仁还是道的原则不仁?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母,道与人通过物建立关系。天地合而万物生,这是自然的过程。因此这个层面上,天地不仁实际上就是说道不仁。

3.“天地之间,其有橐龠乎?”的“橐龠”。  ①风箱 ②橐,风箱;龠,竹管 ③风箱与竹管连着 比喻,不管怎么解释,都是中空、中虚的东西,生生不息,产生出很多妙用。

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还有帛书版本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5.“天地之间,其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可以独立出来吗?与前后文有关系吗? 与前面,都是在说天地的问题;与后面就是道的本质是无,是虚的,以虚来喻道,中喻道,守中就是守虚、守道。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论断是天地不仁,那么天地为什么不仁?  胡适认为天地不仁含有天地不与人同性的意思,老子打破了古代天人同类的谬说,立下自然主义。老子谈天地并没有完全斩断和人的关系,这地方的天地也是道,不能离开道谈人。

7.上帝、道 西方的上帝更贴近我们的道,和老子中的帝差别更远。上帝有人格的道,道是无人格的上帝。老子的道要完全去除掉人格性。黑格尔好的无限性指从自身寻求无限、自由,坏的无限性指从同处于现象界的其他事物中寻求无限性。从这个层面上,老子的道是好的无限性极致的发挥。情感、智慧等使人之所以为人,是人的有限性的表现。老子的道去除有限性,是对无限性的伸张。涉及到康德对情感的处理:道德是理性的,情感是感性的,理性与感性相对,所以道德要排除情感。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哲学也有很多讨论,老子的道德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孔子的道德没有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台湾学者李明辉的博士论文。

8.老子的道与万物的关系,完全斩断、不闻不问还是建立了一种更加深沉的联系,根本上是对自然的理解。  钱钟书认为刍狗万物乃天地无心而不相关,非天地忍心而不悯惜。天地也有怜与惜,有心。哲学里基本的问题主观与客观(心与性)的关系:客观支配主观、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毫无关系。主观:有限性;客观:道、自然,人之外,无限性。儒家倾向于人道的客观性,道家倾向于天道的客观性。

相关文章推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德经》读书笔记  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笔记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非常推崇的书籍,读过之后,让我深刻的理解了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生活状态,而这些也正是这部作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著的主要原因。千载难逢、与众不...(展开)

笔记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笔记

前几天我读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他作为科幻小说的创始人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青睐,我也很喜欢他的其他小说,尤其是《海底两...(展开)

笔记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读后感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为什么有前途》,作者是罗振宇,于2016年出版。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中国到底有没有前途,只是通过一些历史过往以及当今变革,夹杂着我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