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处于太阳系中,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认为,在若干亿年前,太阳系就是一团云雾,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这些云雾逐渐收缩,按照统一场论的看法,这些云雾团以螺旋式在空间中运动,因而有个旋转运动,这个旋转运动加上万有引力使大部分的云雾收缩到旋转的中心地带,最后演变成太阳

  随着云雾的收缩,云雾团的旋转速度将加大,云雾之间的万有引力不足与抗衡云雾团的旋转离心力,一部分云雾将被丢在太阳周围的空间中,继续围绕太阳旋转运动,最后演变成行星和围绕行星的卫星。

  我们知道,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几乎是在一个平面上,旋转的方向相同,都是逆时针,而且太阳自转也是逆时针方向,这个支持我们以上的看法,如果八大行星的旋转和太阳的自转不在一个平面上,旋转的方向不同,以上太阳和八大行星曾经作为一个整体旋转我们可就难以说得通。

  早期的太阳可能不发光,万有引力和太阳的自转都使太阳体积逐步收缩,当收缩到一个极限程度时候,太阳内部的物质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发生了热核反应,从此太阳开始发光。由于地球和其他行星质量太小,始终无法得到发生热核反应的高温、高压条件,所以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太阳这样大小的恒星是宇宙中最为典型的,它们生命中80%至90%的时间都处在稳定的热核反应阶段,当中心的氢逐渐燃烧完后,太阳的生命就接近尾声了。此时太阳核心会迅速收缩,相反地,外层的氢却开始燃烧并迅速膨胀,这是恒星生命中一个十分有趣的阶段,星体的体积大大增加,比如太阳这样的恒星会膨胀数百倍,膨胀的结果导致恒星表面温度下降,颜色变红,同时其表面亮度却会大大增强,天文学上习惯于将光度(即恒星的本质亮度)大的天体称为“巨星”,因此这一阶段的恒星的典型特征就是“红巨星”。相对而言,“红巨星”阶段是很短暂的,此后由于核心的收缩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引发氦原子核聚变为碳原子核的反应以及此后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核聚变反应,恒星将会走向死亡。#p#分页标题#e#

  太阳在燃烧几十亿年,经历“红巨星”膨胀阶段以后,体积又会变小,光线也将逐渐暗淡,变成了一个黑太阳。引力也会变得特别强,最终会把地球及其他行星吸进去。我们设想一下太阳变得很小,引力超强,地球被吸过去时,黑太阳一下地就钻进了地球的肚子里,当然不会就这样平安的钻进去,钻进去后将发生猛烈的边界反应。我们可以设想,黑太阳的密度可能是地球密度的数十亿倍,他们相互接触的地方肯定要发生密度中和反应,这个反应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地球密度和黑太阳密度相互取得均匀一致的时候。黑太阳可能再次燃烧,把俘虏来的地球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全部以光的形式辐射出去。

  黑太阳可能就是这样象土地老爷吃炸肉一口一口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八大行星及卫星统统吃掉。黑太阳最后变成了一个黑洞,象一个孤家寡人那样在空间中游荡。这个在空间中游荡的黑太阳,一旦遇到某个星系,会把整个星系吸进去,吸进去以后将再次发生密度中和反应,按理推算,当它们的密度取得一致时候,反应才结束。如果整个星系的质量和体积足够大,导致合成后的黑太阳体积过大,从而万有引力不足以抗衡黑太阳内部物质中质子和质子之间的库伦电斥力,黑太阳将发生猛烈的大爆炸,大爆炸结束时将产生一团巨大的星云,这团星云也许就是拉普拉斯所说的能够演化成太阳系的那种星云。

  当然,现在也有理论计算认为太阳达不到形成黑洞的质量条件,不过,太阳也有可能演变成类似黑洞的致密天体,在宇宙中游荡,如果碰到了别的大型星体,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自然界就是这么周二复始的运动变化,但又不是封闭的,就像螺旋式运动那样,这个符合统一场论的思想。#p#分页标题#e#

  说到这里,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太阳系、或者整个宇宙是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我们感觉是多么的没劲、没意思。用宗教去解释,常常使人感到更加好奇和神秘。不过科学是把神秘的事件解释清楚,宗教迷信是把神秘的事件解释得更加神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太阳系  太阳系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宇宙探索

 甲烷菌可在火星环境存活

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最简单、最古老的生物体之一——甲烷菌(Methanogen),可以在火星环境下生存。甲烷菌是古生菌的一种,它将氢作为能量来源,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