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建昌发掘战国古墓群

日前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战国古墓群的勘探挖掘工作有了新进展。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经过对古墓研究,认为此次发掘的战国大墓具有重要考古价值与历史意义,把建昌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而且将改写考古界“考古不出关”的传统说法,目前他们正在申报其为2011年国内考古十大发现。

    揭开战国古墓的面纱

    从2000年起,辽宁省文物考古所会同葫芦岛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物管理所对东大杖子墓葬群进行了多次勘探,并做了5次抢救性挖掘,共清理出墓葬42座,出土了精美的燕文化铜礼器、铜车马器、铜兵器等。省、市有关领导也高度重视建昌古墓群,提出了以“展示、利用、挖掘”的思路对古墓群进行勘探挖掘。从今年9月起,考古队对东大杖子村进行了为期48天的勘探。截至目前,考古队已经探明了137座墓葬,而保守估计,这片墓葬区可能存在200座古墓。

    11月16日下午,一座距地面5.5米的大墓的内棺被开启。棺内没有发现尸骨,只有残存的几颗墓主人牙齿。内棺陪葬品现已发掘出土的有一把小环首刀、一个暗红色的玛瑙环,还有两个带钩。在对大墓上层的清理中,发现大量陪葬的家畜头骨,包括五头牛、两匹马、猪羊狗等在内的大量家畜头骨。最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在此之前,“五牲俱全”的陪葬规格在北方地区还从未发现。经探测,这个墓室应为战国中晚期墓葬,距今应有2300年的历史。#p#分页标题#e#

    “考古不出关”被改写

    早年,考古界曾经流传着一个说法,叫“考古不出关”。而今这个说法将随着东大杖子墓葬群的发现不攻自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华玉冰兴奋地表示,此次墓葬的发现和挖掘,反映了当时大量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是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精美的青铜器、陶器,高规格的陪葬品都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有着灿烂的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认为,在东北能发现2000多年前如此规模的古墓群实属罕见,这一发现将改写“考古不出关”的说法和东北古代文明的历史,更打破了“山海关外无春秋战国时期古迹”的传统说法。

    考古和文化价值几何

    11月17日下午,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考察东大杖子战国大墓现场后举行座谈会,对该大墓所具有的重要考古价值与历史意义给予了宏观的高度评价。经考古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此次选定发掘的古墓从墓葬的棺椁来看,棺椁属于中原地区礼制的一部分,一同出土的还有成套的中原礼器,这说明当地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接受中原的制度特色,对于研究民族融合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从目前挖掘的进展来看,这是一座中原墓葬风俗与当地少数民族墓葬特点相结合的墓葬群。在墓葬中同样出土了一些陶器,这些陶器却带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而且墓葬的规模、方式方法,属于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结合点。大家一致支持东大杖子墓葬群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积极争取申报2011年国内考古十大发现。#p#分页标题#e#

    “战国时期的东北,这一次算是抓到一个龙头了,点到穴位了。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在座谈会上说:“这个墓是在东北发现的同时代的最大的一座墓,即使把这个墓放到战国燕文化里面,也是规模比较大的土葬墓。”省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表示,这是东北地区同时代(战国中期)最大的墓葬,也可能是长城以北自宁夏向东至张家口、承德这一带,目前为止同时代规模最大的。而且东大杖子村古墓群是一处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前所未见的等级高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墓地,这也是我省近年发现的与牛河梁、姜女石比肩的一处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研究那一时期东北有关民族的活动、燕文化与当地乃至东北以及东北亚民族文化的融合、东北亚古代民族的文化关系与统一的多民族秦汉帝国的形成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专家还建议,应该从国家大遗址保护的角度的需要,在此建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不仅让人领略这里2000多年前的文化风貌,更能唤醒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建昌发掘战国古墓群  建昌  建昌词条  古墓群  古墓群词条  战国  战国词条  发掘  发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