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其他监护人是谁,我国的法律都有哪些规定

在我国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这类未成年的父母进行担任,但如相关的父母不能进行担任时,可由其他监护人进行监护。这里的其他监护人是指未成年的相关亲属和愿意担任的监护人。下面小编就其他监护人是谁,我国的法律都有哪些规定。这类问题为大家进行解答。

一、在我国到底其他监护人什么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二、民法总则监护人的职责包括哪些?

《民法总则》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其他监护人是谁,我国的法律都有哪些规定。我国对未成年人监护人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规定未成年人必须有相应的监护人进行抚养和监护。这类监护人可有相应的村政府和居委会进行指定,保障这类未成年人的正常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监护人  监护人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我国  我国词条  法律  法律词条  
子女抚养

 离婚时两岁小孩抚养权判给谁

两岁可以说是处理抚养权问题的一个分界线,一般在离婚夫妻无法就孩子抚养问题作出处理的时候,往往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此时法官就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抚养权作出判决。那其...(展开)

子女抚养

 学校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吗?

学校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吗?学校并非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我国未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其中并不包括学校,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仅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