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主体包括?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主体包括?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

分别由法院院长、检察长、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书记员、翻译员、鉴定人的回避:一般应当按照诉讼进行的阶段,分别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法院院长决定,实现谁聘请、谁决定

二、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法律规范,反映了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它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任务紧密相连,是指导人们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价值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行使。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可以随时委托辩护人。

(五)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即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六)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综上所述,在审理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因为有些特殊原因所以规定在案件的审理部分阶段需要相关人员的回避,但并不是相关人员想回避就能回避,各个回避的部分由不同的上级决定,如果是审判人员等的回避直接由最高上级也就是法院的院长来决定,具体回避依照实际情况而定。

延伸阅读: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内容

刑事诉讼上诉期限是几天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的证据规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词条  回避  回避词条  主体  主体词条  包括  包括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刑事诉讼

 可以申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一、可以申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在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参与诉讼活动的当事人(即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