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宪法普法内容在我国是怎样规定的?

在这个法治社会,我们国家想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因此都会大力的进行普法教育,普法教育本身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因为它不仅对于公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法治化进程也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宪法普法内容在我国是怎样规定的?

一、宪法普法内容在我国是怎样规定的?

1、我国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法和环境法、军事法、科教文卫法。每个部门法都包含很多法律法规条文。如民商法里面就包含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文件。

2、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是保障我们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机的统一整体。这个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从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人大专门委员会、政府部门和地方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这些机构既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在国家法律体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二、制宪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广泛与集中

广泛性是指享有此权利的主体是广泛的。在中国,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制宪权。只有公民普遍享有制宪权才能够确保广大人民的意志体现在制宪行使之中。而享有制宪权并不意味着要直接行使制宪权。在大多数国家中,享有制宪权的公民授予某特定群体去直接行使制宪权,这乃是制宪权集中性的体现。

2、行使状态

制宪权并非一直处于行使状态。当制宪权的行使得到了一部公认的宪法以后就将经历长期的停止行使状态。但是停止行使不代表权力的消失,因为它只是从行使的动态转化到了存在的静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通过产生法律效力的宪法产生了制宪权的变形——可以替制宪权完成确保宪法适时的任务的权力——修宪权。修宪权的长期存在从侧面表明了制宪权的长期存在性。

3、依赖与独立

由于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为全体公民而行使主体为某特定群体,故该群体行使制宪权必须依赖于广大人民的赋予。而广大人民的制宪权要得以实现又依赖于该群体代表他们去进行行使活动。因而执行权的享有主体与行使主体之间有不可分割的依赖性。

当一群体被赋予直接行使制宪权的权力以后,该群体便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他们在制定那些有可能被赋予最高法律效力的条文规则时必须是独立的。这种独立能确保其权力行使的公正。然而独立之后有一次体现依赖。这是指独立制定出来的条文规则要有赖于公众的认可才能够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才能够组成宪法。

首先在这里普法内容,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法律规定,所以在这边给大家首先介绍的是我国的法律体系还有就是我国的法律部门。除此之外,也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跟宪法有关的一些规定。

延伸阅读:

谁承担司法鉴定费用预交

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普法  普法词条  宪法  宪法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我国  我国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