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法总则新规定年龄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根据《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民法典》关于行为人年龄的规定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将限制行为能力年龄改为八岁的意义

首先大家知道,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包括生理和心智等,都比较快,8岁多数人已经上小学两年,其对事物的认知度,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度等,都已经有了基本概念和标准。这时候,该给他们一定行为能力的权利了。当然,与权利对应,也该让他们为自己行为等承担一定责任了!

其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降低,为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降低提供了基础和参照!虽然民事与刑事行为能力不同,但两者又有共同的基础和依据,即行为人不能完全识别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后果。目前我国刑法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关于未成年人的部分,指的是14周岁到16周岁的人群。而未成年人违法甚至犯罪的情况近年来多见,降低刑责年龄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声!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降低,虽然无关刑事,但却为刑事责任行为能力划分提供了参照甚至是依据!也就是说,不排除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也随之降低的可能。这明显是有利于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问题多发现象的!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民事行为能力是权利,也是义务,让孩子早点拥有这个权利,并对应权利承担一定义务,这明显是必要的,也是好事一件。

首先小编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民法典中关于年龄的规定主要是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次,民法典中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改为八岁。

延伸阅读:

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常用引用法律条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规定  规定词条  民法  民法词条  总则  总则词条  年龄  年龄词条  法律  法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