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政复议法制定依据是什么

一、《行政复议法》制定依据是什么?

《行政复议法》制定依据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在行政复议法的条款中就有体现。

《行政复议法》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行政复议法审查依据是什么?

(1)以宪法为依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活动都必须遵守宪法宪法是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实施行政管理的根本依据,如国务院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依据宪法发布决定、命令,可以依据宪法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机关对外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无论是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或者事实行为都不得违宪,否则一律无效。

(2)以法律为依据。

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也包括法律解释。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一切机关、团体、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行政复议审查首先应以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以及法律解释,来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3)以行政法规为依据。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根据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授权,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制定的暂行规定或者条例。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是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活动的准则,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规范。一般来说,凡是规定行政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都应以行政法规加以规定。复议审查应当以行政法规为标准,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4)以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为依据。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或者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一般来说也高于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一般在本行政区内有效。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制地方的人大依据法定权限并结合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本行政区有效。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须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5)以规章为依据。

规章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分别是国务院部门制定和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高于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在本行政区有效。

(6)以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

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即本法所称的“有关规定”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即上级行政机关合法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亦即上级行政机关合法的规定。但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决定、命令及规定无效,不能作为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行政复议审查的依据。

从上述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行政复议法制定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它是通过我国的宪法制定的,而宪法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法律,也是众多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和参考标准所在。而在行政复议法的审查依据中,同样也包含有宪法的存在。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图律师!

延伸阅读:

行政复议法时间如何计算的

行政复议法司法解释之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行政复议法释义是怎样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政复议法制定依据是什么  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法词条  依据  依据词条  制定  制定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机关的特征是什么

一、行政复议机关的特征是什么第一,行政复议机关是行政机关;第二,行政复议机关是有权行使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第三,行政复议机关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复议权,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