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Julius Kambarage Nyerere,1922年4月13日-1999年10月14日)坦桑尼亚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国务活动家,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坦桑尼亚革命党的缔造者,也是坦桑尼亚建国后的第一任总统,执政超过25年。1961年5月1日—1962年1月22日任坦噶尼喀自治政府首席部长;1961年5月1日 —1962年1月22日任坦噶尼喀总理;1962年12月9日—1964年4月26日任坦噶尼喀总统;1964年4月26日—1985年11月5日任坦桑尼亚总统。1999年10月14日,尼雷尔在英国伦敦逝世,享年77岁。

尼雷尔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领袖和非洲社会主义尝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坦桑国内享有崇高威望,被尊称为“国父”和“导师”,退休后仍在坦桑政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洲大陆也具有重要影响。尼雷尔长期致力于促进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1922年4月13日生于坦噶尼喀大 陆马拉省首府穆索马布蒂亚马村扎纳吉部族的酋长家庭。家境贫穷,幼年在家放牧。1934年进穆索马的教会学校学习,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几年后进入塔波拉唯一的中学,1942年皈依天主教

1943——1945年在乌干达东非大学马凯雷雷学院(今马凯雷雷大学)就读,读书期间,参加了“天主教忠诚会”,并组建坦噶尼喀学生联合会——噶尼喀非洲人协会的支部。1945年回国后在天主教会办的圣玛利亚学院教书三年,组织坦噶尼喀非洲人协会塔波拉支部,任书记。1946年在坦噶尼喀非洲人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反对英国殖民地部策划建立的由肯尼亚白人移民占统治地位的东非联邦(包括肯尼亚、坦噶尼喀和乌干达)。

1949——1952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研修经济学和历史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留学期间,尼雷尔经常与非洲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讨论民族解放运动问题,立志要消灭非洲大陆的殖民制度。与英国工党成员交往,受到他们宣扬的费边社会主义思想影响。

坦桑国父

1952年,尼雷尔回国,在达累斯萨拉姆附近的圣弗朗西斯学院执教。1953年4月被选为坦噶尼喀非洲人协会主席。1954年7月7日把已不适应反殖斗争需要的协会改组为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简称坦盟),当选为主席。主张采用非暴力的斗争方式,通过内部自治、分阶段实现民族独立。希冀建立一个非洲人、亚洲人和白人互相信任、合作的多民族并存的国家。1955年2月代表坦盟去联合国就独立问题向托管理事会陈述意见。回国后辞去教师职务,周游内地宣传坦盟通过非暴力方式分阶段独立的主张。1956年再次赴联合国作独立请愿讲演,揭露殖民主义残酷掠夺、血腥镇压非洲人民,提出独立要求。

1957年8月作为坦盟代表被英国殖民当局任命为立法议会议员。但四个月后即辞职,以抗议英国迟迟不让坦噶尼喀独立。1958年在东方省重新当选为立法议会议员。1960年1月获美国杜克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坦盟在立法议会选举中获胜,仅差一席就囊括了立法议会的全部席位,尼雷尔受命组成责任政府,1960年9月2日——1961年5月1日任首席部长。利用合法权能加紧争取独立的斗争,并赢得亚洲人和欧洲人的谅解与合作,迫使英国允许坦噶尼喀提前独立。1961年5月1日坦噶尼喀实行“内部自治”后,任自治政府总理;同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告独立,继续任总理。1962年1月22日辞去总理职务,全力从事坦盟的领导工作,争取国家的完全独立;同年12月9日宣布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国,废除英国总督,在97%选民的拥戴下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宣布断绝与英国王室的一切联系,英国女王不再是坦噶尼喀的国家元首。

1964年1月20日坦噶尼喀军队发生兵变,要求实现武装部队非洲化(独立后坦军司令官和各级军官仍由英国人担任)和改善待遇,并准备接管政府,这场兵变还在乌干达和肯尼亚引起连锁反应,震撼东非政局。在尼雷尔的请求下,英国出兵干预,才将东非三国的兵变镇压下去。同时,哗变军人完全是缺乏文化的乌合之众,始终没有确切的政治目标,也提不出政治纲领,他们既反对现政府,又不接管政权。而且兵变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兵变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后,尼雷尔政府对哗变士兵和反对派(反对派头面人物在兵变期间与哗变者接触,教唆兵变领导人推翻尼雷尔政府和建立一个新政权)的处置采取了慎重和宽大的政策,没有一人被处决,既有利于政局稳定,也提高了尼雷尔的威望。在军事上,尼雷尔完全解散了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这支无文化的、没有政治思想的军队,建立了一支以“青年联盟”(即坦盟青年团)成员为核心的新军——人民国防军,使武装部队的组成发生了根性的变化,成为一支由执政党领导的有文化、具有非洲民族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军队,即一支政治化的军队。在军事方面比较彻底地肃清殖民主义的残余。武装部队的非洲化和政治化使之成为执政党贯彻其政策的有力工具。在政治上,尼雷尔利用兵变事件进一步打击反对派力量,消灭了所有存在的反对派,使坦噶尼喀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党专政的国家。

1964年4月访问新成立的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会晤桑给巴尔总统谢赫·阿贝德·阿马尼·卡鲁姆,就两国联合成一个主权国家达成协议。同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立,同年10月24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尼雷尔当选为联合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一度兼任外交部长)。1970年11月、1975年11月和1980年11月连任总统。1975年建议坦盟与桑给巴尔和本巴非洲-设拉子党(桑给巴尔执政党)合并,以巩固联合、加强统一领导。1977年2月5日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和非洲设拉子党合并成坦桑尼亚革命党,尼雷尔当选为革命党主席。1982年10月、1987年10月继续当选为党主席。

为政举措

坦桑尼亚独立后,尼雷尔着意发展经济,注意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经济持续增长,政府财政收支年年盈余。1967年2月5日发表《阿鲁沙宣言》,宣布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自力更生,强调发展农业。将大中型工矿企业、贸易商行和金融机构收归国有,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国营企业和准国营企业;限制民族资本发展,以防止财富过分集中和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建立了联络印度洋海岸和港口的铁路、公路系统,实现了公共企事业的非洲化。在农村大规模建立(一度采取强制措施)乌贾马村,修建学校、饮水和医疗卫生设施。希图通过恢复农村传统社会共同占有土地、集体劳动和分享成果的制度,树立非洲社会主义的样板,建成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认识到方针政策有失误,70年代中期以后强调发展生产,放宽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重视发展农业,恢复乌贾马村运动以前的农村合作社;调整国营企业、外资、外援等等经济政策。

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支持未独立地区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白人种族主义的斗争。1965年12月为抗议英国庇护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而与之断交。尼雷尔长期担任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主席、非洲前线国家首脑会议主席、对南部非洲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游击战士设立训练营地,为未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组织提供立足点和办公处所;尽管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还为非洲民族解放事业慷慨解囊,并中断了向南非提供劳工的协议,蒙受外汇收入减少的损失。奉行不结盟政策,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9年2月在七十七国集团第四次部长会议上倡议第三世界加强团结与合作,用一个声音同发达国家谈判改革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1973年被授予“尼赫鲁促进国际理解奖”。1981年获第三世界社会和经济研究基金会授予的“第三世界基金奖”。1983年在日内瓦领取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授予的“南森难民奖”。1984年11月当选为非洲统一组织第二十届首脑会议执行主席,敦促非洲国家利用债务武器,拒绝偿还欠西方国家的贷款。1985年7月获埃塞俄比亚授予的“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民族大勋章”。1986年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塞雷茨·卡马爵士勋章。1987年荣获苏联授予的国际列宁和平奖。1987年12月又获非洲统一组织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为非洲解放和统一事业作出的贡献。1986年荣获津巴布韦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当选为不结盟运动的第三世界经济南方委员会(现改名为南方中心)主席,为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更广泛的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北方发达国家间的对话奔忙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各国。1988年被授予约里奥-居里金质和平奖章。1992年被授予国际西蒙·玻利瓦尔奖。1995年12月获“国际甘地和平奖”。

尼雷尔平易近人,有时徒步下乡视察,廉洁奉公,坦桑尼亚人尊称他为“姆瓦利姆”(Mwalimu),斯瓦希里语意为“老师”,人们称颂他为“非洲贤人”。为打破总统职务终身制,1984年3月宣布不再担任下届总统,1985年10月恳求辞去了总统职务,将总统权力交给他的接班人阿里·哈桑·姆维尼。专任执政党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1990年8月又明智地辞去革命党主席职务,退出国家政治第一线。自1989年8月3日起任尼雷尔基金会信托委员会主席

1999年10月14日,尼雷尔因病情恶化,在英国伦敦逝世,享年77岁。

个人荣誉

尼雷尔曾荣获塞拉芬皇家骑士勋章(瑞典)、白象 骑士勋章(丹麦,1970年)、白玫瑰大十字星勋章(芬兰)、何塞·马蒂勋章(古巴,1975年)、阿兹特克雄鹰勋章(墨西哥,1975年)、阿米尔卡·卡布拉尔勋章(几内亚比绍,1976年)、爱德华多·蒙德拉纳勋章(莫桑比克,1983年)、阿戈什蒂纽·内图勋章(安哥拉,1985年)、奥利弗·坦博名誉勋章(新南非,2004年)、穆胡姆塔巴王室勋章(津巴布韦,2005年)、非洲明珠最高勋章(乌干达,2005年)、卡唐加最高军功勋章(乌干达,2005年)、全国解放勋章(卢旺达,2009年)、反种族灭绝运动勋章(卢旺达,2005年)、千岁兰最高勋章(纳米比亚,2010年)、姆瓦里穆·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勋章(坦桑尼亚,2011年)、共和国民族大绶勋章(布隆迪,2012年)、牙买加勋章。

主要著作

尼雷尔主要著作有《乌贾马—非 洲社会主义的基础》、《自由和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自由和发展》、《阿鲁沙宣言》、《斗争和解放》等。曾将莎士比亚的《尤利乌斯·恺撒》和《威尼斯商人》译成斯瓦希里文。曾领导南方委员会完成《对南方的挑战》一书。

人物事迹

指导思想

1967年,坦桑尼亚执政党将尼雷尔的乌贾 马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其政治纲领《阿鲁沙宣言》。根据该文件,坦党追求的目标和宗旨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消灭贫困、疾病、愚昧,实现人人平等、自由、尊严。在经济上主张国家掌握经济的命脉;人人劳动,按劳取酬。对外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联合各国革命政府和政党,实现非洲统一。规定坦党是农民和工人的政党,党员必须信守党的信念,恪守党的原则;党的领导人不得从事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活动,不得在任何公司拥有股份,不得在私人企业中任经理,不得领取双份或多份酬金,不得拥有用于出租的房屋。

社会经济措施

(1)大规模推行国有化。从1967年2月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全部银行、保险公司、主要的工商企业、运输业和外国农场、出租房产等实行国有化,后来将中小企业和农村私人商店也包括在内。

(2)推广乌贾马村,在农村搞集体化运动。根据尼雷尔的设想,由于坦大部分农户居住分散,村落很少,乌贾马村运动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将散居的农户迁移到新村集中居住,逐步实行集体生产和修建必需的公共设施,增强农民的集体观念;第二阶段,提高集体经济的比重,使集体生产产值超过个体生产产值,并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使乌贾马村成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中心;第三阶段,通过并村扩大乌贾马的规模,使之成为农工商联合体。

在推行乌贾马村后,到1975年1月,全国已建立乌贾马村6944个,人口900万,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6.6%。但这些村庄基本上只达到第一阶段的要求。

(3)限制特权和缩小城市人口收入差距。为防止产生新的剥削阶级,除了限制民族资本和农场主的发展外,坦党还尽力限制党政官员的特权。《阿鲁沙宣言》中的《领导人守则》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此外,坦党还采取办法限制高工资和不断提高低工资,使城市人口工资收入的差距逐步缩小,1960年的1 :70降到1974年的1 :11。

政治体制

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一党制。1977年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与桑给巴尔非洲设拉子党合并为坦桑尼亚革命党。同年4月坦桑议会通过新宪法,规定革命党为全国唯一合法的政党,拥有最高权力,领导和监督政府的一切活动,所有议员和军官都必须是革命党党员。从此,坦桑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一党制(此前也实行一党制,但由坦盟和设拉子党分别领导坦桑大陆的联合政府和桑岛的革命政府),并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及党在各个领域的领导作用。

(1)重视党的建设。自上而下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配备了党的专职干部;在吸收党员方面较为严格,规定入党有3个月的预备期;在中央设党务监督常务委员会,监督党的干部并加强中央与地方党组织的联系;健全基层组织活动,严格党小组的会议制度;中央和地方设有党校,分期分批培训干部。

(2)在军、警中建立会议制度,开展党的活动,以加强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3)成立革命党领导下的五大群众组织即工、青、妇、合作社联盟和双亲协会,以便协助党团结各族人民,使党的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采取上述政经措施后,坦桑国内发生了很大变化。执政党的力量有所增强,截止1978年,党员人数达150万人;党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领导作用,地位和影响提高。在经济领域,国家基本控制了经济命脉,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偏差和纠偏

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由于国有化和集体化搞得过激过快,结果严重打击了国内外私人资本,损害了中小企业和农民的利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和国际贸易条件恶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农业生产严重滑坡,财政赤字国际收支逆差激增,外汇奇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面对这种形势,坦桑领导人进行了反思。1977年尼雷尔承认坦桑搞社会主义有失误,“国有化实行的太多”,“集体化也实行的太早”;坦桑社会主义的时间比他估计的30年要长得多。70年代中后期,坦桑政府对过激的政策进行“纠偏”,主要措施有:(1)以“村子化”代替乌贾马运动。1975年承认在乌贾马村运动中有强迫命令的过激行为,允许农民将乌贾马村改组为初级合作社式的“村子”,村民对土地有使用权,但土地不得买卖。到1980年,这种村子达8200个,村民1300万,占农村人口的90%以上。(2)整顿国营经济。主要是改变国营企业过于集中的体现,对亏损严重的国企实行关停并转,发展小型企业等。(3)放宽对私人经济的限制。包括鼓励私人资本经营工农业,允许私人建房出租等等。

但由于尼雷尔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没有改变。如坚持《阿鲁沙宣言》不能修改,必须保持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反对居民间收入差距扩大,决不向西方国家乞求等等,虽然“纠偏”措施纠正了一些过激现象,但由于执政党的指导方针没有改变,经济中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进入80年代后,坦桑经济面临的内外困难依然存在,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生活更为艰难。对此,坦 桑领导人继续探索出路,努力使经济走出逆境。1982年1月,坦桑革命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革命党指导方针》。大会承认国家经济困难与党的工作失误有关;决定重视和发展农业,但同时主张在坦桑混合经济中扩大计划经济的成份。同年10月,坦党召开“二大”,修改了党章,通过了《1982—1985年经济结构调整计划》。

此后,尼雷尔急流勇退,将权力逐步移交给务实稳健的年轻一代领导人,顺利实现坦桑尼亚领导人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进入90年代后,非洲村社社会主义从思潮到实践基本上步入沉寂,只剩下坦桑尼亚一国仍坚持社会主义,但其政策已大幅调整,更加趋于缓和和务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尼雷尔为代表的老一代非洲领导人所开创的非洲社会主义是失败的。

与世长辞

坦桑尼亚开国元首、前总统尼雷尔于1998年8月被确诊患慢性淋巴腺白血病。1999年9月病情恶化,于24日住进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治疗。10月14日,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宣布,尼雷尔于当天上午在伦敦逝世,享年77岁。

尼雷尔去世后,姆卡帕总统发表讲话说,坦桑尼亚失去了一位重要领袖。他要求人民保持镇定,继承尼雷尔的遗志,捍卫祖国的统一。坦桑尼亚总统府随后发表一份声明说,尼雷尔的遗体将运回国内,接受人民的崇高敬意。

尼雷尔的灵柩18日运抵坦桑尼亚,在接受公众瞻仰之后,安葬在其家乡布蒂亚马。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下令全国哀悼30天。

尼雷尔出生在一个酋长家庭,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回国后在英殖民统治下的坦噶尼喀教书,随后投入政坛。1964年,尼雷尔推动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实现统一,建立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尼雷尔是坦桑尼亚的国父、南方国家委员会主席,但人们更喜欢亲切地称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为“姆瓦利姆”(老师),这倒不完全因为尼雷尔年轻时当过老师,独立后又长期兼任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长,而是因为他对整个民族作出的独特贡献。

作为国家总统,出门坐车理所当然,但尼雷尔却有徒步下乡的习惯。穿上休闲服,戴上太阳帽,蹬上长筒雨靴,下乡了解民情,一走就是几十公里。他和农民亲如一家,一起吃饭,晚上同睡在一张牛皮上。他没有像其他非洲国家领导人那样的高薪,没有国外存款,1981年获得“第三世界基金奖”10万美元,也全部献出来建了国家图书馆。他没有高级别墅,住在郊外一所普通的公房里。房子与普通村居没什么两样,摆设和窗帘旧不堪言,刮起风来沙尘飘扬。尼雷尔卸职时政府要给他在老家建一处住宅,也被他严词拒绝。

尼雷尔从不回避自己的错误,甚至是很大的错误,包括某些政策失误。他常常为没把国家带出贫困而自责。但他胸襟坦荡、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品质始终为世人所称道,直到暮年他仍然为国事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进步而奔波。尼雷尔曾长期担任非统组织解放委员会主席,作为前线国家的坦桑尼亚则成为南部非洲国家民族解放的堡垒。

非洲战乱不断,坦桑尼亚却始终保持着少有的和平与稳定,被称为非洲的和平之岛,尼雷尔在其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年富力强时主动让贤是他人格魅力中最闪光的部分,不仅人民和执政党称他为国父,反对党也称他为国父,这在非洲是罕见的。尼雷尔并不欣赏什么多党制,当坦桑尼亚在西方压力下实行多党制时,尼雷尔警告说:你们愿意多党,我也就不反对了,但有一条,谁把国家搞乱了,我就领着群众上街示威!

尼雷尔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元老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望。也正因为如此,大湖地区才推举他作为布隆迪部族冲突国际调解人,以促进布隆迪国内和解。但对于一位古稀老人来讲,要解决图西族胡图族之间的多年恩怨谈何容易!尼雷尔既要苦口婆心地说服各派握手言和,又要以尼雷尔基金会的名义筹集资金。布隆迪谈判让他心力交瘁,加速了这场疾病的提前爆发。据姆卡帕透露,1998年8月医生发现尼雷尔患上了慢性淋巴白血球过多症,根据情况暂无需治疗,但1999年7月举行的关于布隆迪问题的谈判让这位和善的长者颇为窝火。用他的话说谈判是胡搅蛮缠,一片混乱。当晚尼雷尔便发现腰部出现带状疱疹,经查白细胞骤然增多,但他仍坚持参加完阿尔及利亚非洲首脑会议。随后病情日益加重,不得不于8月30日启程去英国就医。

尼雷尔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为加强中坦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直为中国人民所敬重。他曾先后13次访问中国,几乎每次访华后都要说,来中国能学到很多新东西,还不止一次地强调: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是可信赖的,它的确是在为第三世界国家说话。

作为中坦两国关系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尼雷尔把建立中坦友谊看成他政治生涯中重要的的一页。坦桑尼亚是接受中国援建项目最多的非洲国家之一,尼雷尔在辞去革命党主席职务前夕作出了一个很不寻常的举动:对他在任期间中国援建的项目统统视察了一遍。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尼雷尔满怀感情地回顾说:1965年我去中国访问时谈到希望中国能帮助坦桑尼亚建一个纺织厂,当即得到中方的同意。后来工厂建成 后,我们建议取名为毛泽东纺织厂或周恩来纺织厂,但中国表示没有以人命名的习惯,想来想去就叫友谊纺织厂,这个名字很贴切!我知道那时中国并不富裕,会谈中不好意思再提其他项目,可刘少奇主席却问我:除了纺织厂,就没有别的了?这时我才提到坦赞铁路。刘少奇主席听了后说:如果需要,我们就干!你们听到了吗?如果需要,我们就干!这个项目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当时西方说中国是在纸上谈兵,可事实上中国把它建成了!它是中国在国外最大的援助项目,这是我们的光荣!20世纪90年代初在坦桑尼亚推行私有化的过程中,有人建议把友谊厂卖掉,尼雷尔闻讯大为光火,他一语双关地说:出卖友谊就是出卖朋友,中坦友谊是不能出卖的!

后世纪念

人民网2013年10月15日讯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在10月 14日“尼雷尔导师日”到来之际,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纽约总部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这位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先驱。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刘洁一大使等各国代表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高度赞扬尼雷尔为和平和民族团结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埃利亚松在纪念活动上讲话指出,尼雷尔有着伟大的远见,杰出的智慧、热情和机智,他为了民族团结和国家主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埃利亚松表示,尼雷尔的崇高理念、道德操守和个人勇气继续激励着全世界人民,包括他自己。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刘洁一大使指出,尼雷尔是一位受人崇敬的非洲政治家和坚定的泛非主义信仰者,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

刘洁一还指出,尼雷尔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共同播下了中坦两国传统友谊的种子,并促进增加两国友谊。尼雷尔一生中曾经13次访华,为中国和坦桑尼亚乃至中国与整个非洲的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任期间,中国和坦桑尼亚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紧密合作,建筑了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

来自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代表、知名人士以及学者出席了这一首次在联合国举办纪念“尼雷尔导师日”活动。特别活动上还正式发行了“朱利叶斯·尼雷尔:全球舞台上的非洲巨人”(Julius Nyerere: Africa’s Titan on a Global Stage)一书。

朱利叶斯·尼雷尔是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在他的领导下,坦桑尼亚从殖民统治中获得独立,尼雷尔一直受到该国人民的爱戴。他也是非洲统一组织(非盟前身)的创始人之一,尼雷尔在非洲同样享有崇高的声望。

尼雷尔于1999年10月14日去世,享年77岁。坦桑尼亚将这一天定为“尼雷尔导师日”,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这位开国元勋。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行业人物 坦桑尼亚总统 穆索马 部族 基督教 天主教 马凯雷雷大学 天主教会 圣玛利亚学院 肯尼亚 东非联邦 乌干达 文学硕士 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大陆 英国工党 费边社会主义 达累斯萨拉姆 非暴力 托管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