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德恒:蒙古各部统一之后景教的发展,元朝再次流行中国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以后,与居住在这些部落的居民和亲,于是后妃、贵戚中景教徒层出不穷,在这种联姻影响下,一些蒙古人开始信奉景教

元朝建国后,景教再一次流行中国。

这时的十字寺当时称为崇圣院。特别是处于女真皇陵地区,肯定会遭受蒙古骑兵的破坏。甚至是遭受战火的洗礼。这时僧人和道人已经无法在此安心礼佛和传播道法。只有记述辽代重修崇圣院经过的一通石碑和唐代景教徒留下的十字古幢,但仍有僧人在此留守。

当时大兴县(今北京市朝阳、东城两区)有一僧人净善来到崇圣院,他与留守的僧人交谈后,便独自来到幢前坐下。这时已近日落,净善昏昏欲睡。忽然,净善眼前一亮,一位绿服金铠,青巾皂履,赤面长须的神仙出现在他面前。神仙对他说:“和尚好住此山,吾当护持。”说完这几句话便没了踪迹。之后,又见古幢十字重重发光。

这和当年金太宗所遇到的景教神灵显圣,几乎一模一样。

当朝丞相庆童、淮王铁木耳不花等听说此事后,认为神仙出现,十字发光实属罕见,于是纷纷捐资重修庙宇。大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动工,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工程告竣。淮王铁木耳不花将有神仙显形,古幢十字发光、重建古寺的经过上奏了元顺帝,顺帝大悦,敕赐十字寺。大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住持僧净善立碑纪念。十字寺因此恢复了它景教寺院的身份。

元代将在华基督教各派包括景教、天主教统称“也里可温教”,教徒统称“也里可温”,也里可温教的教堂称十字寺。

由于后妃、贵戚中景教徒很多,景教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景教徒和其他的也里可温很受优待,可以免除租税、徭役和兵役。元政府将治下的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南宋遗民,真正的汉族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蒙古人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景教主要在蒙古人和色目人中流传,汉族人并不信奉景教,反倒由于政府对也里可温地优待而产生了愤懑甚至敌对情绪。于是在朱元璋麾下以汉族人为主的北伐军直捣元大都,大多数景教徒和传教士追随蒙古贵族仓皇出逃。元朝灭亡景教又一次灭亡,景教再次从中国消失,作为景教教堂的十字寺又一次人去寺空。

明嘉靖十四年,十字寺作为一座佛教寺院做了最后一次修缮,从那时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寺院损毁之前,它一直被作为佛教寺院使用。虽然意大利的天主教传教士利马窦在明万历二十九年抵达北京后,建立了极为广泛的社会联系,推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但房山十字寺却没能再次传出弥撒声。

十字寺目前的状况

景教靠依附皇权两度在中国流行,因失宠于皇权或王朝的崩溃而两度在中国绝迹。房山十字寺也因此几度兴衰,成为景教兴衰的历史见证。

虽然我并没有看到这神圣的寺院兴废,但循着历史的气息、踩着无数先辈的脚印来到了这里。站在十字寺遗址的废墟上。仿佛还能能聆听到当年战马嘶鸣声,和远去的鼓角争鸣。

残墙不远的地方,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十字寺遗址”。被定为“遗址”便是经历过无数朝代的更迭,它已经在时光里伫立了上千年之多,便让我生了百般敬畏。只是此刻听帝王讲解我才知道它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远。它陈旧的故事里装载着那么多历史的风雨。

你看它脚下这棵银杏树那么粗壮高大,看上面的标牌,它已经在这里矗立了上千年。大树已经用铁栅栏保护起来,栅栏上挂着红绸的布条,那是人们在祈求美好的愿望。银杏树周边立着三通石碑,一通辽碑,一通元碑,还有一通假古董唐碑。这便是帝王所讲这三块碑的来历。

假古董这块碑肯定是从古都西安复制过来的,碑很新,碑文记载了唐朝时景教在中国的流行分布情况,书法很漂亮。

这座碑是元代所立,驮碑的贔屃脑袋被砸悼了,仔细看,在碑的顶端刻有十字景教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就两个朝代,一是唐朝,另一个是元朝。据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为大唐死守广州城而战死的人中间,有十万阿拉伯人、犹太人和波斯人,其中很多是景教徒。

还有一座碑是辽代所立,辽与北宋并立,那时候北京归辽国管辖,辽人笃信佛教,那时候这里自然就是佛教寺庙。

石头砌成的围墙,尽管看着层层叠叠的残破,依然,还能辨清当时模样。我伸手摸了摸伤痕累累的残墙,在几经沧桑的凄风苦雨里仍然苦苦挣扎。围墙将这一遗址斑驳残垣的十字寺紧紧裹拥着,像一个忠诚的捍卫者。

此时,虽然已经过了立春,还有微微的寒意,也更感苍凉。剥皮剔骨的疼痛是否今日被提及仍感悲伤。看看这破败的景象,我就想到了鲜血四溢战争场景,而这斑驳的遗址城墙更像无声的控诉者。

满目荒凉的十字寺,我永远无法丈量出你的深厚底蕴。多少人在你的肩上踩过,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脚印。已经被苦难蹂躏成遗址,它不再做任何挣扎的姿势,静静安然地堆砌在这里。

不知有多少人路过,或是匆匆一瞥,或是留下几声唏嘘,王朝几经换代,景教起起伏伏,古寺几度辉煌。只是如今我们能见到的就是这些了,还有那棵经历了上千年沧桑的古老银杏树,独自守着曾经的故事,从容面对着世事变迁……

帝王按:景教也把圣诞节带入了中国。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国人过圣诞并非当代才有,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就有圣诞节了。景教碑上记载了“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这是跟圣诞节有关的一件事,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唐代圣诞节的重要例证。翻译成白话就是,唐代宗李豫强烈支持景教的发展,每年圣诞节都会赐给景教寺礼拜用的香和御膳,表达了对基督徒的庆贺。这里所说的“天香”,乃是主礼的神父(主教)拿着吊炉,里面装着焚烧的乳香,围绕教堂四周或祭台,向上主献祭。这种礼拜仪式,目前在天主教、东正教以及一些东方小宗派中的弥撒中仍可看到。(王德恒)

作者:王德恒,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景教  景教词条  蒙古  蒙古词条  元朝  元朝词条  各部  各部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百科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见,朱家三代都跟...(展开)

百科

 八拜之交详解:鸡黍之交_元伯巨卿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