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听说“第十名”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诺贝尔...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不过,在国内学术界,屠呦呦是一位曾引发争议的科学家,她还有个特别的“头衔”: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和无中国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作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的学习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值得教育界细细反思。比如大家闺秀的出身、中学非学霸、大学冷门专业等等,这些故事或许能为今天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启示。

有没有必要让孩子争当第一名——“ 第十名效应”

无数的生活实例与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那些当年成绩数一数二备受老师与家长宠爱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退出优秀的行列,而那些从小不怎么被老师或家长看好的学生,往往出乎意料地成为“栋梁型”人才,从而爆发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潜力。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第十名效应”。

关于这种现象,曾经有人做过实际调查。

曾经有老师对151位学生经过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之后,发现: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 在这种动态变化中,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成绩名次也会出现个波动的现象。

尤其是那些在小学时排名在前7到15名的学生,他们进入中学后,其名次往前移的比例竟然高达8.2%,而那些在小于人中学之后贝优秀的学生波动最大,原来成绩排前5名的同学在进入中学之后,来者居上名次往后移的比例高达43%,这就出现了“后来者居上"的现象。

很多老师对“第十名效应”都颇有同感

为什么会出现“第十名现象”呢?

因为我们总是单纯地以学课成绩来判定孩子是否优秀。殊不知,当我们一味地督促,甚至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在潜能开发、兴趣爱好、知识面以及个性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与发展。

并且,“尖子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很容易得到老师与家长的特殊关照,这在无形中削弱了他们的独立能力。于具随着年龄的增长、升级后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接触社会与生活的情况不断增加,那么,他们当中一些不适应的人, 就会逐渐“淡出”优秀学生的行列。

另外,那些原来成绩处于中等、不怎么优秀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成绩不是拔尖的,但是他们大都学得较为轻松,并且兴趣广泛。由于他们的独立能力较强,所以他们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样,他们在健康的学习心态中越来越有“后劲”,最终反倒成了优秀人才。

由此可见,我们教育孩子要放长眼光,切不可急功近利。因为孩子的成功和未来不只表现在眼前的成绩上,还要看孩子的品德、健康、知识、能力等全面的素质,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全面、均衡的发展能力才是上策。

旭旭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是一般。他的同桌小强成绩则非常好,总是班里的前三名。不过他们俩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学习。可是,每当两人在一块学习的时候,旭旭的妈妈就不停地夸奖小强学习好,同时指责旭旭不好好学习。

对此,爸爸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虽然旭旭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为人善良、诚实,并且很有责任心,觉得儿子这样挺好的。新学期开始,老师要选一个品德兼优的学生当学习委员,就让每一个学生写个选举纸条。最后,老师查看答案时,大部分纸条上都是旭旭的名字。

回家后,当旭旭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妈妈时,妈妈一下子乐坏了,连声感叹:“你还能当学习委员, 真是没想到啊....,爸爸一副得意的样子:“呵呵 ,我就说旭旭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是的,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只是成绩好,他还应该具备坚定的品格、情商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等。所以,我们不能只看重孩子的目前表现,为了他们的长远发展,不要紧盯住眼前的成绩与学习情况。要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太多的负担,快乐的童年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呢?

一、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反省,不要看到孩子成绩不断上涨就欢天喜地、而发现孩子成绩有”下降便暴跳如雷。

殊不知,这会让孩子产生唯有成绩至上的心理,导致他只管成绩,什么都不顾,于是就往往出现了作弊或弄虚作假的学习行为。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所有表现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二、不把成绩当全部

成绩只不过是对上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检测,它不代表以后的学习状态,更体现不了孩子的全面素质。所以,家长不要总以成绩好坏来评判孩子,要知道,成绩不是生活的全部。“第十名效应”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他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所以,平时我们应多了解孩子实际的学习状况,再根据孩子的情况,帮助他找到进步的方向。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追求好成绩,心理脆弱得经不起挫折,那么,一旦遇到困境就难以适应或突破。所以,孩子就算成绩再好,走上社会以后也不可能什么都会做,更不可能生活得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让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培养他的心理素养与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比如,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是孩子将来可以好好发展下去的法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名  十名词条  诺贝尔  诺贝尔词条  成大器  成大器词条  听说  听说词条  容易  容易词条  
亲子

 ​养男孩 真的比养女孩更挑战吗?

养男孩比养女孩更具挑战性吗?我想,是的,无论从家庭教养、学校影响,还是从社会期待上说,养育男孩确实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耐心和包容。随着男女比例逐年的变化来看...(展开)

亲子

 宝宝三围有什么标准

操作方法01:宝宝的头围指的是:从眉毛上方到后脑勺儿最突出的位置,绕一周的距离。刚出生的宝宝头围大概是33到34cm。胸围指的是沿着两个乳头的连线绕一周的距离,...(展开)

亲子

 婴儿红屁股怎样好得快

操作方法01:通常宝宝屁股发红是因为屁股处于闷热的状态,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尿不湿不透气,这个时候只要换过一种透气的尿不湿,便可以让红屁股的现象减少。02:...(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