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疫情之下,中国制造业会雪上加霜吗?

作者 / 刘润

今天这篇文章是想和你一起探讨,受疫情影响,中国的制造业和外贸行业会雪上加霜,还是会迎来机遇?

身处这个行业的公司,疫情之后,你的企业是会被冻死并解体成为养分,还是吸收养分(那些被冻死的公司)并更快速成长?

为什么会探讨这个话题?

那是因为在疫情期间,很多从事出口贸易、出口加工的同学,在咱们公众号后台提问说,

疫情发生之后,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订单,客户可能会选择东南亚供应商,甚至可能以后就会更换,怎么办?

其实,不仅仅是这次疫情,在2019年,我们就听到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

比如,三星关闭了中国工厂,搬到了越南;富士康在印度建厂等等。

给人感觉,不少跨国公司都在把供应链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

前几天,受疫情影响,我的私董会同学给我发了一张截图。

她的客户,已经不想要采购中国面料了。怎么办?

— —

为了回答这个“怎么办”的问题,我特意请教了施展老师。

施展老师,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历史学家总是不能解释历史。

很多历史学家总把历史进程归结于个别人的个别努力,但是,我觉得施展老师是个例外。

施展老师研究的不是要素,而是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更宏大的系统来讨论问题。

这从他写的书名就可以看出:《枢纽》、《溢出》。

所以,非常荣幸能请到施展老师为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

我听完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一、跨国品牌商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越南、珠三角做了一年的调研和考察后,我先尝试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两年,中国制造业是不是在转移到东南亚?

理清这个问题后,我再尝试给身处制造业、全球贸易行业朋友一些我的建议。

我从3个方面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 —

第一、必须要承认,确实有一部分工厂转移出大陆。

但这小部分工厂转移,也不是最近这两年才开始,其实很早就开始了。

那是因为上游的很多品牌商,不想太依赖单一工厂,不想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我们就以制鞋业的代工厂宝成集团为例。

有人可能没听说过宝成,那你可以把宝成理解成制鞋业的富士康。

1988年,宝成在大陆设置了裕元工厂,发展特别快速,很快成为了宝成最最重要的工厂。

可耐克、阿迪达斯等宝成的上游品牌商就会担心,把大部分产能都放在一个国家,有风险。

于是就会要求宝成去其他国家开设工厂。

1991年,宝成在印尼开厂,后面两年,又在越南开厂。

但是,这时,宝成的主要产能,还是一直在大陆。

直到08年以后,宝成才将这些产能迁移出大陆。

我们就以东莞为例,08年的时候,宝成的裕元工厂,在东莞有十多万工人。

随着宝成的产能转移,到了17年的时候,东莞这边裕元工厂的工人只有8000多人了。

我们回到整个制造业,确实有一些产能从大陆转移出去了,但不是最近这两年才有的。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质是企业为了追求效率、降低风险的一个战略。

二、制造业是溢出,不是转移

第二、我们来说说转移这个词。

上面提到,确实有一部分在东南亚、越南开厂,是把产能转移走。

但以我2019年从越南考察之后来看,这些新开的工厂大部分不是转移,而是溢出。

我们先解释下溢出的字面意思,再来说为什么是溢出。

就以一盆水为例,水从这盆转移到那盆,原来那盆就空了。

但是如果水在这个盆里溢出到另一个盆里,原来那个盆里还是满的,恰恰是因为满了,装不下了,才会溢出到另一个盆里。

那为什么是溢出呢?

我们先从工厂迁移出去的城市来说,如果一个城市的主要产业,突然衰落、或者消失,那对这个城市打击一定非常大。

比如,原来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产能从底特律转移走后,城市里一副凋零景象。大陆这些城市呢?

我们就以宝成的裕元工厂所在地,东莞高埗镇为例。

对于一个户籍人口只有4万的小镇,十几万人的工厂转移走了(2015年,裕元已裁员一半),影响一定非常大。

但事实恰恰相反。

高埗镇的常住人口数变化不大,2011年、2015年的常住人口都是21万多人。

而高埗镇的GDP在这种情况下还始终保持增长状态,高埗镇人的生活还不错,没大幅下降。

所以,从城市角度来说,这是溢出,是更高价值的产业,在这个城市里把相对价值低的产业,挤出了这个城市。

三、是生产环节转移,不是行业转移

第三、我们再说制造业转移,真的是行业转移吗?

我给你分享一个数据,20年前,全球的贸易数据(是全球,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外贸数据)大概70%是制成品贸易,30%是半成品贸易。

而现在,全球的贸易,制成品贸易只占30%,反而,半成品贸易已经占了70%。

说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更加深的程度,从过去的消费全球化变成了现在的生产全球化。

什么意思?

20年前,70%是制成品贸易,说明,那时消费品都是在一个国家完全生产完之后,国与国之间再进行贸易。

这是消费全球化。

而现在,70%的贸易都是半成品贸易,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大部分都是零配件、半成品,一件产品是在多个国家完成它的生产过程的。

这是生产全球化。

在这种趋势下,这些跨国企业的品牌商,他们再要求像宝成这样的代工厂往外转移产能的时候,跟过去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不再是把整个代工厂搬走了。

而是会把整个生产过程细分,不同的生产环节放在不同的国家。

那都是什么环节的产能转移出去了呢?

大部分都是特别低技术的环节,比如终端产品组装环节,而组装的上游环节,却很难从大陆转移出去。

为什么?

那是因为这些转不去的环节,供应链复杂度相对比较高,而对简单重复劳动的员工需求不是那么多。

当然,这些转不去的环节也是生产过程中非常有竞争力的环节。

如果这样的话,还能说是产业转移吗?明明是生产环节转移

同时,这个其实也能证明中国制造业是溢出,不是转移

是我们去做供应链复杂度比较高的,更有竞争力的生产环节。

把低技术环节挤走了,所以这是溢出。

四、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体系

你可能会好奇,什么又是供应链复杂度?

供应链复杂度是指,一个产品生产出来需要多少配件,经过多少工序。

配件、工序越多越复杂。

中国在这方面有非常的优势,供应链复杂度高的产业,很难转移走。

在中国,有很多隐形冠军一样的小镇存在。

比如,全世界有1/3的泳装是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生产的,全世界一半的钢卷尺是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生产的,等等。

为什么他们能成为隐形冠军?

这离不开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就以打火机为例。

我们每年生产上百亿个的打火机,一个打火机,可能要需要10几、20几个零配件,但成本却能控制在几毛钱。

为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给这样的一个打火机厂下个订单。

这个工厂的人可能只需要开车在村里转一圈,配件就齐了,然后开工干活。

但这对全球其他国家是不敢想象的,他们如果购买齐这些配件,可能需要往返很多邮件,再加上物流时间,会很久,而且会贵很多。

不但打火机、泳衣、钢卷尺,在电子制造领域,比如手机等高科技产业,中国的供应链体系优势依然巨大。

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优势?

简单来说,是因为我们的规模足够大。

规模越大,就意味着整个供应链体系里的中小企业越多,分工越深。

分工越深,越细,企业就越专业,越有效率,细到很多小企业就只生产一个零部件,但是量很大。

这样还会造成,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动态组合的可能性就越多,这会让这个供应链体系更有弹性。

这就是中国在供应链复杂度这个方面的优势。

— —

至于为什么低技术的组装环节可以转移到东南亚?

那是因为这部分是简单劳动,并且需要大量劳动力。

有统计说,雇3个越南人等于雇一个中国人。

这时,组装,这种需要简单操作的环节,在东南亚开厂就显得比较划算了。

但是需要复杂劳动完成的生产环节,中国仍然有优势。

为什么?

因为复杂劳动需要熟练师傅。

我们还以服装行业为例。如果说你的产品是大路货,板式固定,那可以转走。

但是只要是高级、复杂一点,追求品质的服装厂,就没办法转走。

因为制作品质服装需要有经验的熟练师傅才行,需要这些熟练师傅长在身体上的能力。

你可以把这种能力叫,制造业的“手艺”。

这种“手艺”是难以大规模传播和积累的,它只能在实践中不断锻炼、积累、体悟。

你想通过培训等方法让工人习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喜欢篮球,你会经常听说,那些优秀的运动员每天都会保持大量的训练。

为什么?

为了保持肌肉记忆。

有了肌肉记忆,运动员投篮的时候不用再去回忆动作要领,手应该放在哪个位置,如何呼吸等等。

赛场也不会给人时间做这些思考。

中国制造业中有大量这样有“手艺”的工人。

当然,你可以说,既然是一种技能,那么东南亚工人也可以通过练习慢慢提高。话虽这么说。

但是这又回到那个问题了,也就是规模。

只有中国有足够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这样的“手艺”练习,其他国家的规模没办法和我们相比。

五、中国制造业转移是个伪命题

所以,中国制造业在转移,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

从时间上来说,很多代工厂在品牌商的要求下,很早就把代工工厂多国布局了,不存在这两年才开始转移

从全球贸易结构上来说,全球贸易已经从20年前的消费全球化,转换为现在的生产全球化。

已经再也不是过去那种衬衫换飞机的逻辑,更可能是全球多个国家一起造飞机的逻辑。

如果这样的话,还能说是产业转移吗?明明是生产环节转移

而且因为供应链复杂度的原因,只有低技术的组装环节被转移走了。

对供应链复杂度要求高的工厂,现在还不可能转走。

当我们再深入,去看那些所谓“转移”走的城市现状,发现GDP仍然在增长,所以我说,中国制造业不是在转移,而是溢出。

六、给制造业、外贸行业的建议

理解了中国制造业这个大的趋势后,可能看起来对于我们很多具体的企业帮助不大。

尤其是发生了这次疫情,你可能会问。

疫情之后,订单还会回来吗?

我的工厂未来还有竞争优势吗?

......

等等具体问题。

为了给这些具体问题一些建议,我们可以把“供应链复杂度”和“劳动力成本占比”这两项分别作为横轴和纵轴,画一个二维四象限。

有了这个图,我们再去把自己的公司对照到这个图上,看看你的企业在哪个象限。

假如你的企业在绿色这个象限,供应链复杂度高、劳动力成本占比低。

那么你不用担心东南亚制造业的竞争,这个象限的企业不用转移走。

比如前面提到的生产打火机的工厂,再比如生产电子产品的零配件厂。

疫情之后,订单还会来,同样价格,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很难生产出比你有竞争力的产品。

如果你的企业处在红色的象限,劳动力成本占比高、供应链复杂度低。

那么你就要思考,你是转型呢,还是转移

什么意思?

转型,就是把自己的产品转型到供应链复杂度高、劳动力成本占比低的行业。

转移,就是你要开始考虑主动把自己的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了。

而说到转移,图中为什么会有转移地点是否需要靠近中国的建议?

那是因为,前文提到,中国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体系。

如果你的产品对供应链复杂度要求高,那么你转移出去的话,一定要离中国近。

如果对供应链复杂度要求不高,那就无所谓了,不靠近中国也可以。

这就是我给从事制造业和外贸行业的朋友一些战略上的建议。

希望能对你有一些帮助。

最后的话

不知不觉,我和男神施展聊了1个多小时,越聊越开心。

挂了电话,施展老师的话还好似在脑海里回荡。

最后,我们再重新来看中国制造业和外贸行业。

很多人说2019年很难,遇上了中美贸易摩擦,期待2020年会好一些。

没想到,2020一开年,又遇上了疫情。

疫情之后,一定会有一些公司会死掉;

也会有一些公司活下来,但是也一定会有公司,不但活下来,而且活得非常好。

为什么?

因为,那些死掉的公司会释放出很多养分,这养分可能是设备、优秀的员工、有“手艺”的师傅;

也可能是高效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

还有可能是一些专利、高科技等。

这些养分都会被活下来的公司吸收进来,帮助它成长,变强。

— —

还记得,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受疫情影响,客户转移走了的同学吗?

我问她,

这些客户,你觉得他们还会回来吗?

她说,

会的。

韩国、土耳其、中国台湾地区的价格比我贵30%

确实,虽然这个冬天有点冷,但冬天一定会过去。

那时候,活下来的强者会收获整个春天。

很多企业目标都是要做百年企业,那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百年企业,其实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与战争相比,贸易摩擦以及现在的疫情也就不算什么了。

毕竟,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冬天的孩子。

那你是想成为走出冬天,收获整个春天,迎来增长的伟大企业,还是想成为这样企业的养料?

祝你走过冬天,迎来春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雪上加霜  雪上加霜词条  疫情  疫情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制造业  制造业词条  之下  之下词条  
经济

 假如涨停欺骗了你……

没有完美的股票,也没有完美的交易,我们始终在无限接近完美的交易路上。不荐股,不吹票,不搞收费项目,分享逻辑和方向,也许我说的全是错的,只有市场才是对的。如果涉及...(展开)

经济

 全球纸浆市场分析与展望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木浆市场,全球纸及纸板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的变化一直是全球浆纸行业关注的焦点。环球印象将从中长期纸浆市场情况到...(展开)